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唯一一個不立皇后的朝代是哪個?

揭祕:唯一一個不立皇后的朝代是哪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憲宗李純,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他1歲的時候,祖父德宗即位,順宗被立爲太子,他是順宗的長子。此時正值德宗削藩時期,嚴酷的政治鬥爭讓他過早體會到了什麼叫殘忍。削藩的失敗,引發了長安的“涇師之變”。6歲的李純跟祖父德宗倉皇逃脫,好不容易保住性命。

第二年,德宗返回長安,長安滿目瘡痍,十分悽慘,德宗落下了眼淚。這件事情對李純影響很深,促進了他心智的早熟。

他的童年還是有一抹亮色,爺爺德宗很疼愛他,覺得他很聰明。有一次,爺爺德宗把7歲的他抱在懷裏玩,逗他說:“這是誰家的小孩啊?怎麼坐在我懷裏?”德宗聲音篤定清澈地說:“我是第三天子。”他按照祖父、父、子的順序。德宗非常詫異,於是更加寵愛他了。

小時候非常有志向,是李世民的粉絲,特別喜歡看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故事,他想幹一番中興大唐的事業,將來名垂千古。

唐玄宗留給後世子孫的是個爛攤子,其實後世子孫都曾想過要中興大唐,到了德宗這一輩,他起初也野心勃勃,但是後來很氣餒,順宗乾脆身體不好,病秧子,最後中風,話都不能說了。他乾脆禪位給太子,自己當太上皇了。

公元805年,28歲的李純繼承皇位,仰望澄江如練的長天,他突然覺得,自己像一隻展翅翱翔的鳥,就要飛流直上,搏擊長天了。

揭祕:唯一一個不立皇后的朝代是哪個?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是削藩。首先他精簡了自己的官僚隊伍,其次,他重用賢臣。杜黃裳、裴度等都是元和時期的名臣。他早朝後,將他們請到“延英殿”各抒己見,他採納其中好的建議,用來治國和處理政務,這就是歷史上的“延英議政”。

公元805年,一場“蝴蝶效應”悄然拉開序幕。西川節度使韋皋亡故,副節度使劉闢想代爲節度使,於是向朝廷上書。以往也只是走個形式,誰知道憲宗這麼“刺頭”,馬上任命元滋爲節度使,劉闢入朝爲給事中。這等於變相奪權,劉闢當然不願意,起兵反叛。憲宗採納杜黃裳的“振舉綱紀,裁製藩鎮”,出兵討伐劉闢。

李純任高崇文爲統帥,兵分三路入蜀,生擒劉闢,後楊惠琳叛亂,憲宗又找人滅了他。

憲宗削藩初戰告捷,聲名大振,許多節度使紛紛自請入朝爲官,交出兵權。只有河朔三鎮的節度使,實力太強,不把朝廷放在眼裏,決定死磕到底。

公元809年,三鎮之一的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封爲留後,繼承父職,其他節度使也紛紛效仿。憲宗怒了,明顯不把朝廷放在眼裏,什麼意思?世襲制是吧?一怒之下就打。但這次他犯了一個錯誤,他重用了什麼都不懂,只會說大話的宦官。宦官根本不懂軍務,唐軍基本等於去送死。這一次唐軍損失重大。

公元812年,藩鎮又有人掛了,他兒子又搞起了世襲制。憲宗很憤怒,再次出兵。不過他採納了宰相李絳的建議,“不戰而屈人之兵”,一動不如一靜,先觀察他們內鬥。果然,藩鎮內部開始窩裏鬥,這個殺了那個,那個又殺了那個,一番奪權完畢,勢力也耗損的差不多了。朝廷放了點魚餌,給一個藩鎮一點甜頭,那個藩鎮心甘情願歸附唐朝。河朔三鎮就這樣打開了一個缺口。其他的藩鎮覺得沒戲唱了,老大都降了,寫了點溢美之詞,也都歸附唐朝。

公元814年到817年,憲宗李純用4年的時間,平定了淮西叛亂。憲宗在朝內任用賢臣,政治一片清明,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元和中興”。

“人治”的壞處在於,人性是靠不住的,我們不要試圖跟人性爲敵。很難有皇帝能將早期的兢兢業業堅持到老死,除非他死的早,否則腐敗、荒淫或者荒唐,都是早早晚晚的事。

憲宗李純倒是不淫亂,因爲這個人本性不壞,但是他神道。削藩成功後,他覺得自己是有爲的皇帝了,開始幹什麼了呢?煉丹。

公元818年,憲宗開始下令詔徵方士。宰相推薦了一個叫李泌的山人,給他煉長生不老的藥。公元819年,憲宗又派人將法門寺的佛骨舍利迎入宮中,供奉三日後,又送往京城各佛寺輪流供奉。韓愈寫了篇文章力諫,估計想勸他乾點正事,憲宗非常震怒,差點殺了他,還好裴度爲韓愈求情,才免掉一死,被貶爲潮州刺史。

與此同時,後宮裏李純的表現越來越令人費解了。他始終不立後。按理來說,不立皇后,應該是對某個女人感情深,放不下,所以終身不娶正室,但是李純顯然沒那麼癡情。

在他登基的時候,就有一個妻子,她是郭氏。正妻冊立爲皇后是順理成章的,然而他就是不立後,封她爲貴妃。

郭氏生了兒子,李純還是沒有立後的意思。他說忙,忙的連太子都沒時間立。在大臣的力諫之下,他立最喜歡的兒子李寧爲太子。兩年後,李寧病死。元和七年(812)七月,唐憲宗又立李恆爲皇太子,郭氏本應“母以子貴”,水到渠成地入主中宮,但唐憲宗仍沒有將她立爲皇后的意思。

唐憲宗起初不立郭氏,大臣們都在靜觀等待,沒怎麼鬧騰;但是,李恆被立爲太子一年半後,唐憲宗還不提立郭氏爲皇后的事,大臣們就坐不住了。元和八年(813)十二月,百官“拜表請立貴妃爲皇后,凡三上章”,闡述國不可無母,力諫唐憲宗立郭氏爲後,不料被唐憲宗以“歲暮,來年有子午之忌”(《舊唐書·后妃傳》)拒絕。所謂“子午之忌”,即逢子、午之年不宜結婚,《唐會要·嫁娶》中也載有“子卯午酉年……娶婦,舅姑不相見”的時俗。

其實這一切都是藉口,有野史說,李純是爲了自己的“性福”,立了皇后,就不能肆意寵幸嬪妃了,就會被鉗制,不立後,沒人能干涉他。但這個答案太過膚淺,歷代皇帝想要寵幸什麼女子,豈有辦不到的?紂王也有皇后,耽誤他“肉池酒林”了嗎?皇帝要一意孤行,一個皇后怎麼攔得住?

關鍵原因是,唐朝特殊的歷史背景,唐朝的女人個個都特別強悍,胸大,野心更大。李純是被武則天,太平公主,韋皇后這些層出不窮的野心家弄怕了,特別提防後宮的女人。肅宗的張皇后也是悍妻,唐朝的女野心家有一個算一個,個個都想複製武則天的成功道路。

郭氏家族顯赫,若立她爲後,難保不出什麼差錯。

郭氏出身非同一般,她既是軍功世家之後,又是皇室公主之女(父親郭曖爲駙馬都尉,母親爲代宗長女昇平公主),加之她的兒子李恆又是皇太子,是功臣、皇室、嗣君的聯合和紐帶。在大臣們眼裏,郭氏無疑是最佳皇后人選;但在唐憲宗看來,郭氏的這三個優勢,哪怕是其中的任何一項,都足以對皇權構成威脅,何況她還是三者兼備,唐憲宗又如何敢將皇后之位交給她。

不僅僅是郭氏,其他後宮女人,也都沒什麼封號,沒有封號就沒機會興風作浪,不得不說,李純在壓制後宮的手腕上,體現了一個政治家冷血的本能。

唐憲宗執意不立皇后的做法,爲後來的兒孫們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繼任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生前都沒有冊立皇后。唐朝後期唯一一位生前立皇后的皇帝是唐昭宗,但如果不是他在顛沛流離時被何淑妃無怨無悔地患難與共精神所感動,估計當了十年淑妃的何氏也不會獲此殊榮。可見,唐憲宗不立皇后對後世影響之大。

公元820年,李純已經神志不清了,長期服用丹藥,令他暴躁無比,經常因爲小事毆打責罵宮人。最終他死在宦官手裏,而他身後長長的時光裏,宦官竟一直是唐朝的毒瘤,直到跟唐朝這座大廈,一起泯滅於歷史的塵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