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邾隱公和魯定公會面時,子貢爲何會說斷定他們都活不長?

邾隱公和魯定公會面時,子貢爲何會說斷定他們都活不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邾隱公和魯定公會面時,子貢爲何會說斷定他們都活不長?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孔子被後人稱爲“至聖先師”,其門下弟子衆多,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孔廟十哲”,“十哲”是孔子最優秀的十位弟子,分別表現在德行、言語、政務、文學四個方面。其中,在言語方面最具代表的人物,莫過於子貢。

子貢,本名端木賜,字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子貢最大的特點是擅長雄辯,時候著名的外交家。《史記》雲:

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

子貢自認爲口才了得,常常以此爲喜,孔子經常懟他,讓他不要太自滿。但在私人關係上,孔子對子貢非常友善,子貢也非常尊敬孔子。

有一次,魯國的大夫貶低孔子,子貢聽聞後,非常氣憤,找到那位大夫理論說:“老師的學問就像圍牆一樣,圍牆高几丈,牆內富麗堂皇,豈是牆外人能看得懂的?”狠狠地爲孔子出了一口氣。孔子去世後,子貢在孔子墓旁搭建草廬,一住就是六年,爲孔子守墓。

邾隱公和魯定公會面時,子貢爲何會說斷定他們都活不長?

子貢本是衛國人,他是孔子最早的一批學生,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最終陪孔子回到孔子的故國——魯國。在魯國的時候,正逢齊魯之戰,子貢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就保全了魯國。

當初,齊國田氏的首領田常想發動叛亂,因此想讓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進而轉移大家的視線。孔子聽聞後,驚曰:“魯國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祖墳所在地,事已至此,我不能不挺身而出了。”最終,子貢決定替師傅走一遭,他先後出使了4個國家。

大致的流程是這樣的:

(一)子貢先出使齊國,勸齊國不要攻打魯國,因爲魯國一旦有難,吳國必然會來救。魯國弱,吳國強,不如先攻打吳國。

(二)子貢他又出使吳國,對吳王說出脣亡齒寒的道理。吳王答應對抗齊國,但卻害怕越國偷襲。

(三)子貢到了越國,對越王說吳國只要和齊國開戰,如果兵敗,必然損害國力。如果勝利,魯國必然趁機攻打晉國,到時候吳晉開戰,越國就可以坐享其成。

(四)子貢到達晉國,讓晉王做好防禦吳國的準備。

(五)最終,子貢回到魯國,坐看齊、吳、越、晉四國征伐。最終,保全了魯國。因爲子貢的計策,魯國安然無恙,但上述四國卻征戰頻繁,吳國被滅,晉國做大,孔子的故鄉安定了十多年。

邾隱公和魯定公會面時,子貢爲何會說斷定他們都活不長? 第2張

從子貢的這一連串操作可以看出,子貢不但辯才無雙,而且做事情極具預見性。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以“仁”爲核心,崇尚“禮樂”、“仁義”,其中,“禮”在孔門弟子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作爲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當然也非常重“禮”。下面這件事,就和“禮”有關。

魯國是西周時期的諸侯國之一,其首任國君乃是周公的兒子伯禽。後來,魯國國君又在其境內封了一個附屬國,名叫邾國,邾國國君姓曹,乃皇帝之後孫顓頊的後裔。

孔子在魯國期間,邾國國君邾隱公來魯國朝見魯國國君魯定公。魯定公爲了表示重視,爲邾隱公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邾子執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在儀式上,兩位國君見禮,邾隱公要向魯定公獻寶,表示自己臣服。但在獻寶的過程中,邾隱公全程都是仰着頭,沒有一絲臣子的感覺。而魯定公卻一直低着頭,非常謙卑。

孔子和子貢等人當時受邀列席這一外交場合,子貢看了一眼現場,悄悄對孔子說:“以禮觀之,二君皆有死亡焉。”

意思是:我通過觀察,可以斷定,邾隱公和魯定公都活不長了!

孔子問子貢,你如何斷定的呢?子貢回答說:“禮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從一個小舉動,就能窺探出其身後的深意。邾隱公高傲,不願臣服,魯定公謙卑,沒有做宗主國君的樣子,這是上下混亂的先兆。兩者都不尊禮法,必然不能長久。”

邾隱公和魯定公會面時,子貢爲何會說斷定他們都活不長? 第3張

在“周禮”時代,士大夫之間、國與國之間都完全要依循禮法。臺上的兩位國君的做法都不合禮法,所以子貢斷定他們都不能長久。

讓人沒想到的是,事情果然如子貢所言,沒多久,魯定公和邾隱公相繼去世,魯定公死於太過軟弱,而邾隱公死於太過暴虐。子貢所言,一語中的。

子貢因爲成功預言兩位國君的下場,而洋洋得意。孔子告誡他說:

“賜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也!”

意思是說:這次不幸被你說中了,恐怕你以後會成爲一個話多之人。

至聖先師孔子的這句話,是在故意打壓子貢,以免他太過張狂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