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爲何沒有奪取荊州的想法?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爲何沒有奪取荊州的想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赤壁之戰後,曹操還活了12年,爲何沒有殺回荊州呢?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親自擔任漢朝丞相。他南征荊州劉表,沒想到劉表病死,接任荊州牧的劉琮投降。曹操親率五千虎豹騎,在當陽長阪坡擊敗劉備,追擊劉備。隨後,孫權、劉備兩家,組成聯盟,與曹軍對峙於赤壁。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到達距離曹營二里時,將戰船點着,火燒曹軍。

曹操無奈,只能率軍從華容道撤回江陵。這一年,曹操53歲,正是事業上升期,距離公元220年去世,還有12年。爲何曹操在這12年中,沒有殺回荊州,報赤壁之戰之仇呢?個人認爲曹操赤壁之戰後,沒有報赤壁之仇,看看他這12年都幹啥了。曹操幹了這三件大事,導致他分身乏術,沒有殺回荊州,報赤壁慘敗之仇。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爲何沒有奪取荊州的想法?

第一件大事,曹操平定涼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遣司隸校尉鍾繇及大將夏侯淵進入關中,準備借道討伐漢中張魯。而關中的地方實力派馬超、韓遂害怕曹操“假道伐虢”,名爲討伐漢中張魯,實爲收拾馬超等十部豪強。於是馬超、韓遂聯合楊秋等一共十部勢力,進攻潼關,扯起反對曹操的大旗。

由於西涼兵驍勇善戰,而馬超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當世猛將,於是曹操親率大軍,征討關中,並大敗關中聯軍。這一戰,一直打到了十月,曹軍陣斬成宜、李堪等叛將,楊秋投降基本平定關中。曹操撤軍後,留下大將夏侯淵,繼續攻打馬超,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平定涼州。《三國志》中相關記載如下:

冬十月,軍自長安北征楊秋,圍安定。秋降,復其爵位,使留撫其民人。

第二件大事:曹操稱“魏公”、“魏王”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爲何沒有奪取荊州的想法? 第2張

曹操從關中退軍後,開始着手稱王。第一步,曹操取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這一年是建安十七年(212年)。按照慣例,只有爲國家做出重大貢獻,才能得到“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而此時的曹操自認達到了條件, 效仿漢初蕭何,得到了這項特權。其實,曹操是爲下一步稱“魏公”、“魏王”做鋪墊。

第二步,曹操稱魏公。公元212年五月,漢獻帝頂不住曹操的壓力,冊封曹操爲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是東漢末年的諸侯國,它擁有冀州十郡之地。曹操在自己的魏公國,也可以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曹操此時,顯然打破了漢高祖劉邦與羣臣定下的規矩“異姓爲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約定。

第三步,曹操稱“魏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再一次讓步,冊封曹操爲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等待遇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此時,曹操名義上還爲漢臣,實際上和皇帝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了。

就這樣,曹操還不滿足,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他又讓漢獻帝賜予自己王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三國志·武帝紀第一》

第三件大事:曹操爭奪漢中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爲何沒有奪取荊州的想法? 第3張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劉備逼降劉璋,佔領益州,此時,曹操也不甘於人後,他親自帶領十萬大軍,奪取漢中,張魯投降。由於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公元217年,劉備開始向漢中進兵,雙方互有勝負,一直到了兩年後,劉備手下大將黃忠斬殺曹軍徵西將軍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勝利的天平才倒向劉備這邊。

不久,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與劉備軍相距數月,沒有實質性戰果。漢中對於曹操來說,猶如“雞肋”,再加上曹操年事已高,沒有太大的精力征戰了,於是他捨棄漢中,班師回朝。

在赤壁慘敗後的十二年中,曹操主要乾了以上三件大事。他也因此,沒有發動大的軍事行動,征討東吳孫權。不過,曹操也兩次用兵征討孫權,只是效果不大,淺嘗輒止。

第一次: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親自南征孫權,一直打到了濡須口,生擒東吳孫權部將公孫陽。最後還是由於曹操的水軍作戰失利,江水上漲,他見難以取勝,不得不撤兵,無功而返。

第二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再次南征,猛攻濡須口。這一戰,孫權戰敗,派都尉徐詳求降。曹操算是報了一點赤壁慘敗之仇了,只是沒有徹底解決孫權,孫權仍然是割據一方的諸侯。

總結:曹操赤壁慘敗,丟失荊州後的12年餘生中,主要忙了三件大事,平定關中、稱魏王、爭奪漢中。因此,他對東吳孫權方面,採取了守勢,只發動了兩次伐吳之戰。所以,曹操終其一生,沒有殺回荊州,報了赤壁慘敗之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