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夷陵之戰時,劉備爲何沒有帶上諸葛亮等得力主將?

夷陵之戰時,劉備爲何沒有帶上諸葛亮等得力主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夷陵之戰關乎國運,劉備爲何不帶着諸葛亮、趙雲、魏延、馬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 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221年,劉備剛剛稱帝半年,舉傾國之力,發動了伐吳大戰。這一戰被稱之爲“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大戰之一。在相持了一年後,劉備被東吳孫權打敗,損失慘重,國力大大減弱。有人就對此提出疑問,夷陵之戰關乎蜀漢國運,劉備爲何不帶着諸葛亮、趙雲、馬超、魏延等最得力的文臣武將呢?

個人認爲諸葛亮沒有帶領這些得力干將,征討東吳,看看他們都忙啥了。

夷陵之戰時,劉備爲何沒有帶上諸葛亮等得力主將?

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後方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國號爲“漢”,此時,諸葛亮被任命爲丞相、錄尚書事,假節。這時的諸葛亮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日理萬機,是非常的。這一年,張飛被範強、張達所害,司隸校尉被諸葛亮兼任。這下,諸葛亮更忙了,掙得一份工資,幹着這麼多活。

不能齊勝不顧家,劉備在出徵東吳時,把家裏邊託付給丞相諸葛亮,讓他輔佐年幼的太子劉禪,治理朝政。所以說,諸葛亮坐鎮成都,穩定後方,劉備才能夠安心伐吳。還有一點,劉備大軍伐吳,需要消耗大量糧草,這些都需要諸葛亮從中調度,從後方成都籌集,再組織人運輸到前線。總之,這些瑣碎的雜事,就夠諸葛亮操勞的了。

《三國志》中記載: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趙雲,忠言逆耳,晾在一邊

在劉備下達伐吳總動員令時,趙雲曾上諫道:“曹丕篡奪漢室江山,這是我們的敵人,而孫權只是一個地方勢力,不值一提。如果我們先滅曹魏,則東吳自然就會歸順。現在曹操死了,他的兒子曹丕以魏代漢,不得人心。如果現在我們從漢中出發,討伐曹魏,天下的英雄豪傑都會歸順我們的,老百姓也會夾道歡迎的。我們不應當忘了國仇,因爲私恨,和東吳孫權交戰;這樣對誰都沒有好處。”

夷陵之戰時,劉備爲何沒有帶上諸葛亮等得力主將? 第2張

然而,劉備聽不進趙雲的忠言逆耳,一定要伐吳。既然趙雲不聽話,那麼劉備任命趙雲爲江州都督,把他晾在了一邊。在劉備慘敗的時候,趙雲來到永安,準備接應劉備。

《雲別傳》中記載: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魏延,鎮守漢中,防備曹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任命魏延爲漢中太守,負責漢中防線。由於漢中是蜀漢和曹魏的邊境,雙方多次爭奪漢中。因此,漢中作爲益州門戶,地理位置險要,不容有失。所以,在劉備伐吳時,他不會將魏延抽掉漢中的魏延。萬一劉備把魏延從漢中調走,被曹魏鑽了空子,從漢中一線進攻蜀漢,蜀漢就是腹背受敵,兩線作戰,失敗的概率很大。

所以,魏延在漢中鎮守,曹魏不敢輕舉妄動,來保證蜀漢與曹魏邊境安全。不到萬不得已,劉備應該不會從漢中抽調魏延的,他怕丟了益州門戶漢中,怕自己千辛萬苦從曹操手裏奪取的漢中丟失。

馬超,史上沒有相關記載

夷陵之戰時,劉備爲何沒有帶上諸葛亮等得力主將? 第3張

劉備稱帝時,封馬超爲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歷史上沒有交代劉備伐吳時,馬超在幹啥,在哪任職。馬超多半也是鎮守一方,利用他的威名,鎮住西涼豪強,抽不身來,無法跟隨劉備征戰。也有這樣一種可能,馬超在投奔劉備後,就被劉備閒置了,只是給予高規格待遇,卻不給實權。

總結:公元221年,劉備伐吳時,沒有帶着諸葛亮、趙雲、魏延、馬超等得力干將伐吳,而是帶着黃權、吳班、馮習、張南、沙摩柯等大將們,因爲他們都有各自的本職工作,都在忙啊,難以抽出身來。如果張飛活着,他能夠作爲劉備的左膀右臂,參加夷陵之戰,爲好哥們關羽報仇雪恨。

關乎國運的夷陵之戰,如果劉備派出最強陣容,帶領趙雲、魏延、馬超等大將出戰東吳,或許結果會改寫,可能獲得這一戰的勝利。現在,劉備卻敗在東吳陸遜的手裏,馮習、張南、傅肜、程畿等大將戰死,而由於回蜀道路斷絕,鎮北將軍黃權帶領江北軍隊,無奈歸順了曹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