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大唐將領朱泚爲什麼會造反稱帝?

揭祕:大唐將領朱泚爲什麼會造反稱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泚曾是幽州節度使,在關東各大藩鎮都謀求自治的背景下,朱泚卻選擇了親自到長安城報道。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眼見朱泚有如此忠心,唐德宗自然也沒有虧待他,朱泚的弟弟接替他成爲新任幽州節度使,朱泚本人則在大唐中央政府擔任宰相。相關事件我們前文分析過,不再贅述。

當涇原兵變發生之後,唐德宗被人打得逃出長安城,朱泚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朱泚堅定的站在皇帝身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皇帝渡過這個坎,怎麼看也是要複製郭子儀成功的節奏啊。

此時的朱泚已稱得上位極人臣了,再上升一檔那還了得?要知道,郭子儀實現這一步時,已接近七十歲了,而此時的朱泚,只是剛過四十歲。

問題是,朱泚看着皇帝那副狼狽樣,一時沒有忍住,就給皇帝補了一刀:就在涇原兵變之後,朱泚自立爲帝,國號大秦。

朱泚既然做出了這種選擇,自然與郭子儀的成就無緣了,因爲他已變成了安祿山。

揭祕:大唐將領朱泚爲什麼會造反稱帝?

朱泚這一刀實在夠狠夠準,因爲從表面上看,此時的唐德宗似乎是必死無疑。

當時,唐德宗被叛軍堵在奉天城內,狼狽不堪。在這種背景下,奉天城突然被攻破,皇帝被俘虜或殺死,實在沒有什麼稀奇的。

但是,唐德宗擁有的資源太多,所以神奇地撐過了這個坎。

正是因爲唐德宗擁有的資源太多,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押寶在他身上,拼了命地要幫助他邁過這道坎。

唐德宗現在可憐成這個樣子,你幫他邁過這個坎,以後能享受到的紅利得有多大,這還用說嗎?

爲了鼓勵大家拼命幫助自己,唐德宗拿着委任狀,真可謂是隨手填發。有時候委任狀不夠用了,就寫在對方衣服上。

賊並兵攻城東北隅,矢石如雨,城中死傷者不可勝數。賊已有登城者,上與渾對泣,羣臣惟仰首祝天。上以無名告身自御史大夫、實食五百戶以下千餘通授,使募敢死士御之,仍賜御筆,使視其功之大小書名給之,告身不足則書其身,且曰:“今便與卿別。”

大家千萬不要以爲,這些都是毫無兌現可能的白條,更不要以爲這是哄鬼的億元冥幣,它是貨真價實的硬通貨。只是唐德宗現在手頭太緊,所以纔會以極低的價格批發。

只要唐德宗邁過了這個坎,你們拿着這些東西找他兌換,肯定會讓你們覺得,這種投資機會你一輩子也遇不到幾次。

當然了,如果大唐公司破產了,這些東西自然都會變成廢紙的。不過,以大唐公司這種全球五百強裏排名第一的家底,哪能這樣輕易破產呢?

更重要的是,就算你不幸在此過程中犧牲了,你所有的紅利,也會自動轉移到你親人身上的。

因爲上述原因,所以儘管唐德宗被叛軍打得一敗再敗,整天都在高喊:“都是不是我好,你們不要再替我作無謂犧牲了”,但依然有大批“忠義之士”誓死站在他身後。

上召公卿將吏謂曰:“朕以不德,自陷危亡,固其宜也。公輩無罪,宜早降以救室家。”羣臣皆頓首流涕,期盡死力,故將士雖困急而銳氣不衰。

這很好理解,唐德宗越感覺自己狼狽,你現在所有的付出就越是可以得到更高的回報,因爲這就是傳說中的“患難與共”啊!

在這種背景下,叛軍眼看着要把唐德宗打殘打死了,但唐德宗似乎是屬小強的,他總能在奄奄一息的時候找到續命良方。

可就在這種背景下,朱泚居然選擇了自立爲帝,你說這不是死催的嗎?

眼紅唐德宗手中資源的人,可不全都是他的身邊人,就連那些遠在天邊的軍政大佬也會眼紅,然後克服千難萬險,趕到奉天來勤王。

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一邊率軍向奉天前進,一方面派人向皇帝報告這個好消息。總而言之,你們再堅持一會兒,援軍馬上就大批趕到了。

當李懷光的信使帶一身箭傷進入奉天城時,整個奉天城都沸騰了,因爲他們終於撐到了黎明的到來。

韶得間,逾塹抵城下呼曰:“我朔方軍使者也。”城上人下繩引之,比登,身中數十矢,得表於衣中而進之。上大喜,舁韶以徇城,四隅歡聲如雷。

事情發展到此時,朱泚的氣勢全消失了。

這支援軍趕過來之後,朱泚暫時就無法打倒唐德宗了。更嚴重的是,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援軍趕過來,這樣發展下去,你就等着唐德宗對你進行反攻倒算吧!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朱泚自己不珍惜當郭子儀的機會,於是給李懷光製造了一個當郭子儀的機會。因爲從當時的情形去看,誰也會覺得李懷光將成爲郭子儀第二。

但是很不幸,郭子儀可不是那麼好當的。郭子儀作爲一個軍方大佬,手握無數條槍桿子,卻還要時刻看着皇帝的臉色,並且任由皇帝欺負,這好像太不符合人性啊。

不要說那些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軍方大佬了,就是普通老百姓,一說起郭子儀和岳飛時,也常常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皇帝和姦臣那樣欺負你們,你們也能忍住,我真服了你們!如果換成我,我早就大嘴巴抽了過去。

正因爲違反人性,所以當朱泚有機會成爲郭子儀時,他選擇了自立爲帝;當李懷光踩着朱泚的肩膀,也有了成爲郭子儀的機會時,他顯然也不想珍惜這個機會。

此爲後話,我會在下篇文章中提及。現在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說朱泚。

揭祕:大唐將領朱泚爲什麼會造反稱帝? 第2張

當唐德宗出逃時,朱泚有上中下三策可選。

下策就是趕緊跟隨唐德宗出逃,然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他渡過這個坎,把郭子儀當成學習的偶像,實現人生最大的輝煌。

但是讓朱泚做出這種選擇,需要比郭子儀有更大的定力,因爲這意味着他以後會與自己弟弟成爲死敵。因爲朱泚的弟弟當時坐鎮幽州,已經公開與唐德宗決裂了,並且成爲關東主要叛亂分子之一。

關鍵是,朱泚當時有着太多的幻想,因爲從眼前的形勢看,只要他站在唐德宗的對立面,就可以一舉把他幹掉,並且控制關中。

接下來呢,自己的弟弟是關東最大實力派之一,自己再控制關中,怎麼看也是朱氏將要取代李氏的節奏啊。

中策就是假裝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呆在長安城裏坐觀形勢。總而言之,絕不領銜叛亂,也不是積極支持唐德宗。

這一策沒什麼好說的,就是裝無能打官腔。

上策就是響應自己的弟弟,站在大唐帝國的對立面。總而言之,昏君橫徵暴斂、弄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要代表天下人民推翻大唐帝國。

如果成功了,朱泚就是開國皇帝;如果失敗了,朱泚就是亂臣賊子。

想當年,李淵看到天下一片混亂,就去造大隋帝國的反。如果李淵被大隋皇帝反殺了。那李淵寫在歷史上的形象,肯定和朱泚沒什麼區別。

因爲在這種背景下,你扯什麼皇帝橫徵暴斂和胡作非爲,那都是蒼白的。

這就好像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皇帝,說起來都是信任宦官、奸臣的昏君。尤其是唐德宗,那更是巧立名目橫徵暴斂,弄到了天下人敢怒不敢言,於是五千亂兵振臂一呼接管了長安城。

如果朱泚把大唐帝國打崩盤了,然後通過南征北戰東伐西討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新帝國。以後寫在史書上,怎麼着也是替天行道、弔民伐罪的結果啊。

朱泚當時留在長安城,我認爲他是想選擇中策,畢竟中策比較靈活。

但是隨後的發展卻讓朱泚的膽子越來越大,因爲當時有許多人支持朱泚,希望他把禍國殃民的唐德宗幹掉,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更支持朱泚把腐朽的大唐帝國推翻,建立一個新帝國。

面對此情此景,誰也難免會熱血沸騰的。

在這些支持朱泚造反的人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張光晟。

話說潼關之戰時,王思禮隨哥舒翰出戰大敗,而且戰馬也死了。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年輕的騎兵把自己的戰馬讓給了王思禮,王思禮問他姓名,騎兵說我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死活都無關大局,而將軍的何去何從卻會影響大局,所以您趕緊走吧,不用管我!

王思禮逃回關中後,一直想知道這個在關鍵時候,把戰馬讓給自己的騎兵是誰,但是十年過去了,他一直也打聽不出來。

王思禮找了半天沒找到人,就認爲這個年輕的騎兵已經戰死在了潼關戰場上,而且就是因爲他把戰馬給了自己,所以才死的。

這個騎兵就是張光晟,他知道王思禮一直在找自己,但他卻一直沒有露面。直到有一次,當王思禮打算處罰河東節度使的時候,張光晟纔再度出場。

當河東節度使被王思禮嚇得渾身發抖的時候,張光晟對他說:“我就是王司空一直苦苦尋找的無名騎兵,希望您派我當信使,我們可以利用這層身份,幫您求求情。”

我們可以想象,當王思禮聽到河東節度使的信使前來求見時,絕不會有什麼好心情,因爲王思禮已經打算處罰河東節度使了。

但王思禮突然發現,這個信使竟然是他一直苦苦尋找的人,那種心情變化之大,肯定是極富戲劇性的。

王思禮當時肯定在想,怎麼會是你?這麼多年來,你怎麼從來也沒有找過我?我這麼多年一直在找你,你知道嗎?

就我理解,這是助人爲樂之後最成功的投資操作之一。如果張光晟一開始就找王思禮,那份恩情自然能換取巨大的價值,但這價值肯定是有限的。

但當張光晟在這種戲劇化的場景下出現時,這種價值就被無限擴大了。因爲,誰聽到這件事,都會感到張光晟就是一個極盡傳奇色彩的人物。

張光晟對一個大人物有恩,而這個大人物又一直表示想報答他,張光晟卻從來不去找那個大人物。後來張光晟之所以要找這個大人物,也是因爲自己的頂頭上司有難了,所以張光晟才勉爲其難地暴露身份,絕不是貪圖那位大人物的報答。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王思禮破格提拔張光晟,就算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會非常認可。因爲這種忠義之士,怎麼看也好像是從英雄傳奇故事書中走來出的。

當然了,張光晟後來的表現也非常優秀,只是一切離我們的主題太遠,這裏不多說了。我們只要知道,張光晟是一個極盡傳奇色彩的人,而且以忠義著稱於世就可以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以忠義著稱的人,卻在朱泚叛亂時選擇了支持,這似乎可以證明當時朱泚叛亂非常得人心。

要知道,當時站在朱泚身後的著名人物,並不只有一個張光晟。還有幾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也都站在了朱泚身後。

先是休以才能,光晟以節義,鎮以清素,都官員外郎彭偃以文學,太常卿敬以勇略,皆爲時人所重,至是皆爲用。

這些人其實也都站在十字路口,經過各種盤算,最後選擇了上策。

他們都認爲,推翻大唐帝國,建立一個新帝國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就站在了朱泚身後。

當時還有一個叫段秀實的名將,他站在十字路口的時候卻堅決與朱泚劃清界限,顯得對大唐非常忠心,結果呢?段秀實很快就死了。

由此可見,當時的朱泚雖然選擇錯誤,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是被人推着走的。只不過他這回的命數實在太差,所以很快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