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推崇無爲而治的漢武帝,削藩時無一諸侯反對的原因是什麼

推崇無爲而治的漢武帝,削藩時無一諸侯反對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漢武帝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漢武帝時候,深受父親漢景帝劉啓的影響,推崇無爲而治。在景帝三年時,漢景帝採晁錯的建議,開始大肆削藩。然而這一次的舉動卻帶來了七國之亂的後果。即便後來被大將周亞夫鎮壓了下來的,暗示對於大漢王朝來說,還是有着不小的損失的。

到了漢武帝時期,雖然說國力在一步步地日漸強盛,周圍諸侯國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皇帝根本就不被他們放在眼裏。這個時候的漢武帝則是推出了推恩令,表面上看是施捨恩惠,實際卻是要減弱諸侯國的勢力的。

推崇無爲而治的漢武帝,削藩時無一諸侯反對的原因是什麼

推恩令立意非常漂亮、邊界條件也很清楚,各諸侯幾乎沒有和稀泥攪混水的空間。首先,推恩令的立意是強化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王權力。這個事情本身就是政治正確的,尤其是經過七國之亂後,地方已經不可能再用祖制和姦佞的藉口來反對削藩了。

其次,七國之亂後朝廷就之前的封國做了很大的調整和切割,如山東地區分割成了三四個小國,吳地也被切分,中原腹地被樑王加強,地方諸王也沒有實力去叫板朝廷了。

第三,這個政策的邊界很清楚,操作易行,所以男性子嗣分地盤,誰也無法說不分,除非父親死前多子被火拼成了一子,但這樣又恰好給了中央直接取消這個封國的口實。 第四,儘管封國不斷減小,但畢竟還是有地盤的,比起犯錯被取締還是有很多便宜可佔。後來漢武帝覺得這種方式還是太慢,所以又借酎金案取締了一批封國。

推崇無爲而治的漢武帝,削藩時無一諸侯反對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推恩令之外,漢武帝還用了一手,那就是藉口諸候進貢的黃金成色不合規定,以“大不敬”治罪,將大批諸侯剝奪爵位、封地,貶爲庶民。《三國演義》開篇就講過,劉備的祖上已降到候爵,仍被朝廷以此爲藉口貶爲縣令,再往後到了劉備的父親劉弘,就成了白丁百姓了,即劉備口中所說的“坐失酹金之罪”。

筆者認爲,因爲漢文帝劉恆是劉氏宗親和大臣們選出來的皇帝,他最突出就是無爲而治,但是漢景帝劉啓就不一樣了,因爲漢高祖劉邦的分封的諸侯王都做大做強了,沒有低調的,那隻能採取打的姿態對付那些諸侯王。那麼大家對待這件事情又是怎樣的態度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