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 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呢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 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爲什麼無人反抗抵制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 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呢

推恩令是漢武帝內戰外交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卻總是被其他更有出名的政策所掩蓋了鋒芒。

但這一法令的出臺,還是從根本上削弱了漢初長期存在的地方諸侯封國。很多原本還具有很強實力的同姓王,在幾代人之內就被強行分家爲名不見經傳的小土地貴族。

但更讓人疑惑的是,任何人都能看出漢武帝法令的真實目的,卻沒有人敢站出來進行反對。這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 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呢 第2張

推恩令是漢朝削藩的最後一擊但並不是開始

其實,漢武帝敢於宣佈推恩令,就是吃準了當時的諸侯們已經不敢反抗他的長安朝廷。

否則,頒佈類似的措施就等於逼着諸侯發動一次類似七國之亂的叛變。而且因爲推恩令是針對天下所有諸侯的,所以可能鬧的更大而難以收場。但漢武帝時期的地方諸侯,實在已經沒有了漢初的實力。

自劉邦建立漢朝,新帝國就一直在西周模式和大秦模式之間來回搖擺。

一方面是秦朝的滅亡過程,讓劉邦不能無視當時還有很大影響力的先秦地方貴族殘餘。另一方面則是他和他的繼承人都希望在權力上,向秦始皇的理想靠攏。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 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呢 第3張

漢初的格局是皇帝與諸侯的領地各佔一半江山

所以,就有了漢初的奇怪格局。

一個佔據帝國半壁江山的皇帝直屬區域,一大片相加起來等於另外半個帝國的衆多諸侯封地。其中既有最後的先秦諸侯後裔,也有跟隨劉邦建功立業的老臣,以及越來越多的劉氏子孫。

當然,這種平衡要維持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七國之亂的爆發,就是漢朝中央勢力對地方諸侯勢力擠壓的結果。而且這次叛亂的七個諸侯,實際上都是劉邦那代人的直系子孫。至於連家族成員都不是異姓王,早就在劉邦和呂后的不斷清洗下滅絕。這又讓原本的地方勢力,都開始尋找劉姓王爺來做自己的利益總代理,間接激化了長安與關東各諸侯的矛盾。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 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呢 第4張

七國之亂就是漢朝中央與地方諸侯的矛盾總爆發

不過,從七國之亂的進程也可以看出,諸侯國至少在漢景帝的時代就已經不再具有聯手抗衡長安方面的能力。

當時最具實力的諸侯,除了帶頭作亂的吳國外,就是同屬於中央王室的樑王。而就是這個作爲中央與地方勢力緩衝的樑國,也在漢武帝時代被徹底取消吞併。所以諸侯們自然是愈發削弱,而漢武帝手裏的資源是日益增多。

此外,漢朝皇帝在自己的直屬區域內推行秦制,所以往往依靠壓榨百姓、商人和地主,獲得遠高於諸侯在各自封國內所能汲取的稅賦比例。這也讓皇帝可以供養更多的精銳部隊,並從各地抽調精幹的士兵到自己的直屬部隊裏服役。

諸侯王顯然不可能在越來越小的土地內做到這些。在七國之亂後,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就進一步拉大了。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 爲什麼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呢 第5張

七國之亂已經表明地方諸侯的實力開始難以與皇帝抗衡

最後,漢武帝時代的諸侯國內部,已經不再由諸侯王自己所控制。

從七國之亂後開始,漢朝中央就逐步派遣流官到地方上任職。他們取代了原本的諸侯王和地方派大族代表,成爲地方封國裏的實際管理者和控制人。所以,漢武帝要搞推恩令就幾乎沒有任何阻力可言。諸侯王本身也只是一個掛職的封國所有者,對領地內的軍政事物已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可言。

但很多人受歷史教科書的影響,認爲漢朝壓制和瓦解地方封國是靠漢武帝的推恩令才做到的。殊不知在漢武帝之前的幾代人,都在做着真正的基礎性工作。否則,根本沒有漢武帝舒舒服服發佈此類法令的機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