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熹:東漢初年的大臣之一,一生侍奉了四帝

趙熹:東漢初年的大臣之一,一生侍奉了四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趙熹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趙熹是東漢初年政壇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一生侍奉過光武帝、漢明帝和漢章帝,之前還侍奉過更始政權皇帝劉玄。

趙熹的出場很精彩,那一年他才十四歲。他的堂兄被人殺害,趙熹帶着好友,追蹤到仇家,正好碰上仇家病歪歪地躺在牀上,毫無反抗之力。

面對一隻手就可以掐死的仇人,趙熹做出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舉動,他給仇家留下一句話:病好了趕緊逃,我還會找你!說完,他轉身離去。

仇家很感動,也很害怕,病好後,自縛到趙熹跟前請罪。趙熹卻閉門不見,還是那句話,趕緊逃,我不會放過你。碰上這麼個執拗的人,仇家自認倒黴,他最終還是被趙熹追蹤到殺掉了。

因爲這件事,少年英雄趙熹名聲大作。後來更始政權攻打舞陰時,當地豪族面對招降,提出條件:如果趙熹來,我們可以向他投降。劉玄被弄懵了:趙熹是誰?找來讓朕見一見。當劉玄見到當時只有十九歲的趙熹時,忍不住笑了:小牛犢子能負得了這麼重的擔嗎?

劉玄抱着試試看的心理,任命趙熹爲偏將軍,前往舞陰。沒想到趙熹一到,舞陰豪族真的就降了。

趙熹:東漢初年的大臣之一,一生侍奉了四帝

劉玄很高興,小夥不簡單,給你一支隊伍,建功立業去吧。於是趙熹奉命,攻伐潁川。熟悉東漢歷史的人都知道,此時潁川郡還有一個人——劉秀,他活動在潁川西邊,趙熹活動在潁川東面。

還沒等到二人會師,戰況急轉直下,新朝大軍兵圍昆陽。在那場我稱之爲“吹氣球”的著名戰鬥中,劉秀大放異彩,以數千人馬斬殺王尋,力破敵軍四十餘萬大軍。

其實那就是一場鼓吹劉秀的戰事,那場戰鬥雙方兵力遠沒有那麼懸殊,劉秀的功績也是吹出來的。事實上,在救援昆陽的隊伍中,除了劉秀,還有趙熹等周邊的大軍,尤其是宛城主力援軍的到來,纔是雙方逆轉的根本。

在最終的決戰中,劉秀與比他小八九歲的趙熹並肩作戰,結下了戰鬥情誼。戰後,負了傷的趙熹因功被擢拔爲中郎將,封勇功侯,而劉秀居然什麼也沒撈到,停在偏將軍位置上原地踏步。可見,昆陽大戰,劉秀的貢獻遠不如趙熹。

十九歲就封候拜將,趙熹起步就是要飛翔的架勢。可惜,趙熹還沒飛起來,就一頭扎到地,困境中的劉秀,反而在河北一飛沖天。

更始三年,劉玄敗於赤眉軍,趙熹被圍困,情急之下,趙熹當了一次“樑上君子”,他翻身過牆,從房頂逃走,與幾位好友一起出武關,向家鄉南陽逃跑。

半路上,趙熹遇見老闆的家屬,全家人裸身赤足,飢渴交加,連拖帶爬地前行,慘極了。昨日還是皇室貴胄,今天連乞丐都不如。趙熹大爲感慨,將隨身所有的糧食、衣物都給了他們,並一路護送他們回到家鄉南陽。

也就在劉玄死於赤眉軍之手的同時,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

按理來說,趙熹應該投奔老戰友劉秀,或者劉秀主動招納趙熹,可事實上,兩人誰也沒有向對方示好,趙熹回到家鄉當了一名白丁。

劉秀爲何不請趙熹出山?原因大致兩個:不瞭解,不緊缺。

雖然趙熹與劉秀,在昆陽之戰有戰友情誼,可畢竟兩人交集太少。昆陽大戰二人都不是主將,戰後各奔東西,彼此相識不相知。我估計,劉玄敗亡後,劉秀都想不起來問一句趙熹哪兒去了。

趙熹:東漢初年的大臣之一,一生侍奉了四帝 第2張

劉秀稱帝時,雲臺諸將都已經到位,他不缺武將。而且劉秀的武將,大多是自帶武裝加盟的豪門士族集團,趙熹是士族,但不是豪門,不在劉秀的核心圈範圍。對文官的需求,劉秀重點放在前朝名流身上,像趙熹這種資歷尚淺的人,根本不入劉秀法眼。

趙熹爲何不主動去投靠劉秀呢?原因也有兩個:吃不準,放不下。

劉秀在河北稱帝時,不是一呼百應,而是天下衆多割據勢力的一股,按當時的實力,他連“頭榜”都進不去。所以,趙熹沒必要急於下賭注,他已經在劉玄身上押錯了一次寶,不能再錯了。

趙熹身上對舊主劉玄的“忠義”,也導致他不能主動屈身投劉秀。從趙熹殺仇人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是個很講道義的人,而劉秀原本是劉玄的打工仔,卻背叛了劉玄,所以,趙熹主動投劉秀心理關就過不去。

如果不是一場加在趙熹身上的不白之冤,也許劉秀永遠看不到趙熹的偉岸之處。

建武二年,鄧奉反叛,把原本被劉秀收入囊中的南陽,搞得天翻地覆。就在此時,劉秀接到一份報告:鄧奉之所以謀反,背後都是趙熹搗鬼。劉秀深信不疑,畢竟他是劉玄的人,對抗他一點不意外,以後再想辦法幹他!

建武三年,鄧奉被滅,劉秀剛準備抓捕趙熹,有人從鄧奉那裏搜出一沓信件,其中就有趙熹寫給鄧奉的。劉秀打開一看,趙熹滿篇文字,都在指責好友鄧奉不該背叛劉秀,而且接連寫了好幾封信。

劉秀大吃一驚,又大爲感慨:趙熹真是君子啊!

這就是趙熹,放掉仇人是“義”,殺掉仇人也是“義”,不投靠劉秀是“忠”,指責鄧奉也是“忠”。

這一回,劉秀主動表態,他徵召趙熹入朝,並任命他爲簡陽侯國國相,此時趙熹也不過才23歲。

進入東漢朝廷,趙熹馬力開足,一口氣工作了六十年,直到83歲病逝。頭十四年,劉秀還是不太瞭解趙熹,一直將他放在地方工作,趙熹憑一個“威猛剛直”,取得了劉秀的信任。

當趙熹拿到簡陽相大印時,拿到的其實就是劉秀充滿“刁難”的考卷,因爲簡陽割據勢力,根本不認劉秀,趙熹連城門都進不了。

趙熹的舉動讓劉秀出乎意料:軍隊您留下,我單馬入城!他憑藉三寸巧舌,愣是說服了簡陽豪族放下武器,同意接受劉秀的領導。

劉秀一看,行啊,再換塊硬骨頭啃啃——平林。當初綠林軍起義時,平林軍就是三部之一,當地民風彪悍,賊寇遍地,極難馴服。趙熹這一次不拼舌頭,拼武功,他帶領一支軍隊,三下五除二,直接滅了這些賊寇。

劉秀像是要故意探一探老戰友的能力底線,後來又把趙熹調到另一個麻煩之地懷縣當縣令。懷縣沒有賊寇,卻比賊寇還要難對付,當地有個李姓豪族,誰也惹不起。李家有個牛人叫李子春,也是東漢官員,他依附於趙王劉良,無惡不作。

劉良是劉秀的親叔叔,劉秀七歲喪父,劉良一手把他養大,情同父子。有“太上皇”這麼個大靠山,李子春無人敢碰。趙熹不管這一套,到懷縣不久就下辣手,他拘捕李子春,逼得李子春的兩個孫子自殺。

趙熹的舉動,讓京城駭動,先後有幾十人替李子春求情,趙熹不爲所動。碰巧劉良病重,臨終前他向劉秀提出一個遺願:給李子春留一條命。

劉秀直撓頭:叔啊,這涉及國家法律公正,咱換個別的行不?劉良乾脆一扭頭,不再說話,帶着遺憾走了。

後來趙熹又調任平原郡太守,度田暴亂期間,他配合劉秀以雷霆手段,捕殺數千賊首,又將其他罪犯都遷徙潁川、陳留等地,徹底剷除了當地的惡勢力。

建武二十六年,劉秀召集了一次劉氏宗親私家宴會,在這次家族聚會中,劉秀又得到一個關於趙熹的陳年往事。劉玄的家眷們,向劉秀陳述了二十五年前,她們從長安流亡家鄉途中,如何在趙熹的援救下才得以活命。

劉秀很感慨:各路英雄豪傑不斷保舉你趙熹,連內廷的夫人們都感念你的恩德,不容易,到中央來吧。

這一年,趙熹46歲了,離他第一次在中央任職,已經過去了二十七年。此後,趙熹歷任太僕、太尉、衛尉、太傅錄尚書事,送走完光武帝劉秀,又送走漢明帝,差一年,劉秀的孫子漢章帝也被趙熹送走。

一生侍奉兩朝四帝六十四年,歷史上有幾個人能做到?唯一比較遺憾的是,趙熹貢獻雖大,但不能位列東漢開國功臣榜,這又是爲什麼呢?

其一,趙熹起點太高,失去了跟隨劉秀的機會,好事成壞事。

東漢開國功臣,主要有兩大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河北豪強勢力,另一部分是劉秀的老部下、老朋友,全部是南陽和潁川人士。

趙熹出場就是偏將軍,半年不到又封候拜將,劉秀沒給他拎包就算不錯了。人就是這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春風得意之時,也許就是失意的開始,坎坷磨難之際,往往又是新起點的開端。

看看臧宮、馬成、王霸、祭遵、馮異等,這些當初的小跟班,趙熹只能感慨人生無常。

其二,趙熹太忠於劉玄,沒有主動向劉秀示好。

假如劉秀敗亡後,趙熹及時投靠劉秀,他肯定能抓住尾巴“火線入黨”。可是趙熹又固守忠義,不願意主動改換門庭。

客觀講,劉玄已亡,趙熹換主實屬正常,可事實上,當時有一批趙熹這樣的官員,寧可回鄉當白丁,也不願意主動換主,彷彿用時間來祭奠對劉玄的那份忠誠。

其三,趙熹不是豪門士族集團出身,缺少入夥劉秀的股本。

最關鍵的是趙熹的出身,只是個普通的士族階級,不是劉秀急需的豪門士族集團。劉秀的起家,本質上就是劉秀勾畫一個藍圖,讓豪門士族集團集體融資,以私家武裝給他堆砌出龍椅。趙熹只是個寒門士族,沒本錢。

其實我們也沒必要爲趙熹遺憾,想想東漢政壇的風風雨雨,又有那位開國功臣,能有趙熹的政治生命長?還不夠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