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初年名臣:王旦生平簡介 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北宋初年名臣:王旦生平簡介 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縣(今屬山東聊城市莘縣)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王旦登進士第,以著作郎預編《文苑英華》,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澶淵之戰時,權任東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並監修《兩朝國史》。他善於知人,多薦用厚重之士,力勸真宗行祖宗之法,慎作改變。掌權十八載,爲相十二年,深爲真宗信賴。但受王欽若說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書封禪之事,頗受後世詬病。晚年屢請遜位,最終因病罷相,以太尉掌領玉清昭應宮使。

天禧元年(1017年),王旦去世,年六十一。獲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魏國公,諡號“文正”。乾興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廟庭,宋仁宗題其碑首爲“全德元老”。宋理宗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全宋詩》及《全宋文》錄有其作品。

北宋初年名臣:王旦生平簡介 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人物生平

早有美稱

王旦出生於後周世宗顯德四年(957年),因其生於凌晨,故取名旦,字子明。王旦先天相貌較醜,臉、鼻皆偏,喉部有突起,曾有華山道人預言其有異於他人的面相,說:“日後必大貴”。王旦小時候沉默寡言,卻好學不倦,頗有文才。王旦的父親王祜很器重他,說:“這個孩子應當會官至公卿宰相。”

初入仕途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王旦進士及第,擔任大理評事,後出任平江(今屬湖南)知縣,平江縣官舍舊傳有怪物佔據暴戾,居住無法安寧,王旦到任前夕,看守的官員聽見羣鬼嘯呼說:“宰相公到了,我們應該避開離去了。”怪物便從此絕跡。後就地改任將作監丞。當時,轉運使趙昌言憑藉威望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使得下屬官吏退避害怕,但趙昌言進入王旦轄境,便稱讚他的善政,看出他高遠弘大的志向,把女兒嫁給他。

雍熙元年(984年),趙昌言受替回朝,命王旦監潭州(今湖南長沙)銀場。何承矩典掌潭州,推薦王旦入朝擔任著作佐郎,參與編修《文苑英華》、《詩類》。升任殿中丞。

雍熙二年(985年),出任鄭州通判,上表請求朝廷建立天下常平倉,以堵塞兼併的路徑。

雍熙四年(987年),改任濠州(今安徽鳳陽)通判。

淳化元年(990年),王禹偁推薦他的才能,任轉運使。通過驛站被召到京城,王旦不喜歡吏員的職務,便進獻文章召試,改在弘文館當值。

淳化二年(991年),被授任右正言、知制誥。最初,王祜憑藉重名長久主掌制書詔命,王旦不到十年繼承他的職位,時論都稱美此事。錢若水有識別各類人的能力,見到王旦說:“這真是宰相之才。”他與王旦同事,每每說:“王君凌霄聳壑,是棟樑之材,顯貴不可限量,不是我所能趕得上的。”李沆以同舉進士同學的身份,也推重王旦爲遠大之器。

淳化三年(992年),王旦與蘇易簡同知貢舉,加官虞部員外郎、同判吏部流內銓、知考課院。當時其岳父趙昌言正任要職,王旦爲避嫌,引用唐代獨孤鬱、權德輿原有的成例辭職。太宗稱讚他識大體,改任他爲禮部郎中、集賢殿修撰。

淳化四年(993年),趙昌言出任鳳翔知府,太宗當天就任命王旦爲知制誥,仍兼任修撰、判院事,太宗當面賜予金紫,挑選牯犀帶以示對他的榮寵,又令王旦位居西閣第一。

至道元年(995年),王旦知理檢院。次年,升任兵部郎中。

鹹平二年(999年),宋真宗趙恆即位不久,即拜王旦爲中書舍人,數月後,任翰林院學士兼知審官院、通進銀臺駁司。真宗素來認爲王旦賢能,王旦曾奏事後退下,真宗目送他說:“替朕招致太平的,必定是此人。”錢若水被免除樞密院職務,得以在苑中召對,真宗詢問大臣中可以任用的人,錢若水說:“王旦有德行威望,能夠勝任大事。”真宗說:“這本來是朕心裏所屬意的人。

拜相當國

鹹平三年(1000年),主管貢舉,被鎖閉於科舉試場內應試十天,授任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實際上已位居宰輔,躋身於北宋統治核心。從這時起直至逝世,王旦作爲真宗的輔佐大臣連任要職共十八年。

鹹平四年(1001年),任工部侍郎、參知政事(即副相)。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南侵,真宗聽從寇準建議,御駕親征澶州,王旦隨行。而擔任東京留守的雍王趙元份患重病,王旦受命祕密從軍前回京接任留守之職。王旦臨行前說:“希望陛下宣召寇準,臣有所陳述。”寇準到後,王旦奏請說:“十天之內沒有捷報時,應該怎麼辦?”真宗沉默了很久後說:“立皇太子。”王旦既到達京城,徑直進入禁中,下發命令很嚴格,命人不得傳播消息。等到真宗返回後,王旦的子弟及家人都在郊外迎接,忽然聽見後面有騎士的呵斥聲,驚異之下一看,才發現是王旦。

北宋初年名臣:王旦生平簡介 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2張

景德二年(1005年),王旦任尚書左丞。景德三年(1006年),任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拜相。不久,又加拜集賢殿大學士、明德皇后園陵使。景德四年(1007年),任大行皇后園陵使,並奉命監修《兩朝國史》。

追悔天書

當時契丹已接受“澶淵之盟”,寇準把此事當作自己的功勞,臉上有得意的神色,真宗也自爲得意。王欽若憎恨寇準,想要搞垮他,便從容不迫地說:“這是《春秋》裏的城下之盟,諸侯還以之爲恥辱,而陛下認爲是功勞,臣私下認爲不可取。”真宗悽愴地說:“有什麼辦法呢?”王欽若估計真宗已厭倦戰爭,便詭言道:“陛下用軍隊攻取幽燕之地,纔可洗去恥辱。”

真宗說:“河朔百姓才免於戰爭,朕怎麼能這樣做?可以想想第二個方案。”王欽若說:“只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誇耀顯示外國。但自古封禪,應得到上天祥瑞希世絕倫的事情,然後纔可以。”接着又說:“上天祥瑞如何能夠必定得到,前代大概有人力造成的,只要人主深信而尊崇,以明示天下,那麼與上天祥瑞沒有什麼不同。”

真宗思考了很久,才表示同意,但心裏害怕王旦,說:“王旦要是認爲不行呢?”王欽若說:“臣如果用陛下的聖意曉諭他,應該沒有什麼不行的。”便趁機會向王旦說了,王旦勉強同意。真宗還猶豫不決,沒人與他籌劃。恰逢真宗前往祕閣,突然問杜鎬說:“古代所謂河出圖、洛出書,果真是什麼事呢?”杜鎬是老儒,不能推測真宗的意思,隨意應付說:“這是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已。”真宗由此心意斷決,於是召王旦飲酒,非常高興,把一尊酒賜給王旦,說:“這酒極佳,您回去與妻子家人共同享用。”等回家後打開,都是珠寶。由於這樣,之後凡是天書、封禪等事,王旦只能不再有異議。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決心封禪泰山,假造祥符,詔令改元。封禪泰山已成定局,王旦阻止乏策,無奈順水推舟,違心地率官吏百姓上書請求封禪。真宗拜王旦爲天書儀仗使、封禪大禮使。王旦奉命撰寫歌功頌德的《封祀壇頌》,其碑刻至今仍存於泰山岱廟中。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任兵部尚書,知樞密院,不久又被任命爲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任祀汾陰大禮使、右僕射、昭文館大學士,撰《祀汾陰頌》。真宗欲再加官,王旦固辭乃免。又兼門下侍郎、玉清昭應宮使。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任玉清奉聖像大禮使、躬謝太廟大禮使。景靈宮建造,又任景靈宮朝修使。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朝廷雕刻天書,王旦兼刻玉使,真宗挑選御廄中的三匹馬賜給他。玉清昭應宮建成,王旦爲司空。京師舉行真宗特許的大聚會,王旦悲傷憂慮沒有赴會,真宗賜詩開導他的心意。王旦任天書使,每有大禮,他就奉天書以行事,常常悒悒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