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拓跋珪爲什麼會建立子貴母死這樣殘忍的制度?真的是個人習性使然嗎?

拓跋珪爲什麼會建立子貴母死這樣殘忍的制度?真的是個人習性使然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拓跋珪的故事。

“子貴母死”制度源自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初行此制時道武帝拓跋珪像是經過相當充分的考慮,懂得它的得失之處,而且多少有應付不測的思想準備,而不像是一種臨時心血來潮的不顧後果的因應措施。拓跋珪這樣一個“出自結繩,未師典誥”的野蠻人,居然找到偶見的漢代典故作爲口頭依據,雖有“太子”的強烈反抗而不回頭,並且從此形成代代因襲的北魏定製,這顯然不是用個人的殘酷習性可以解釋通暢的。也許這種需要付出如此巨大代價的制度,一定有某種還沒有人加以探究的深層背景。

拓跋珪屬於鮮卑族拓跋部.拓跋舊制,“七族”、“十姓”血緣相近,“百世不通婚”,拓跋婚姻必取之拓跋以外部落。拓跋部世代與周圍部落酋長通婚,其祖母是燕國慕容氏(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姑蘇慕容,歷史上是鮮卑族的一大部落),母親和老婆是賀蘭部賀蘭氏(匈奴族),另一個老婆是獨孤部劉氏(匈奴族)。

拓跋珪爲什麼會建立子貴母死這樣殘忍的制度?真的是個人習性使然嗎?

按習俗,這是一種政治婚姻,它能鞏固婚家部族利益,也有利於部落聯盟的維繫與鞏固。事實上,有不少部族與拓跋是世代通婚,包括娶後和嫁女。君後有強大的部族背景,部族也因君後而增加影啊。

拓跋珪在建立北魏的過程中,得到了慕容燕國、賀蘭部、獨孤部的很多幫助。但當羽翼豐滿後,爲了鞏固中央集權統治,拓跋珪不惜對原來幫助過自己的親人下手,先後打散、消滅了慕容、賀蘭、獨孤三大部落,將原來的部落民變成了普通市民,原來的部落酋長變成了北魏任命的官員。

道武帝依靠後族支撐自己的部落聯盟領袖地位,完全沒有問題,但要靠它樹立一種超越一切之上的專制君權,卻是辦不到。道武帝必須有一個集中權力的過程,其中包括剝奪母后和母族權力,特別是母族干預拓跋事務的權力。剝奪權力必將影響現實利益,引起強烈反抗,因而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爲了一勞永逸的根除後患,拓跋珪推出了“子貴母死”制度。先是賜死了劉氏,又把賀蘭氏關了起來。

拓跋珪爲什麼會建立子貴母死這樣殘忍的制度?真的是個人習性使然嗎? 第2張

“初,帝母劉貴人(案:劉貴人出自獨孤部)賜死,太祖告帝曰:‘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爲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爲長久之計。’”--《魏書·太宗紀》。

一個野蠻皇帝對這樣一個重大決策引漢典爲據,表面看來說的是漢武帝故事,實際上卻全是拓跋宮廷內情。所謂婦人與政,指的是道武以前各代後宮母強立子的慣例;所謂外家爲亂,指的就是幾代以來各外家部族干預拓跋君位傳承。

細審道武創業戰爭的主要攻戰對手,叔父窟咄除外(這正是由於拓跋部並未建立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拓跋珪不被一致認同爲當然繼承人的緣故),幾乎都是與拓跋世婚的外家部族,即道武妻族獨孤劉氏諸部,母族賀蘭賀氏諸部,祖母族慕容諸部,其中並沒有一個是拓跋部的宿敵。這正證明了,拓跋珪創業的主要障礙不是別人,而是拓跋部的外家部族。

拓跋珪建立“子貴母死”之制,不惜以殺妻爲代價來鞏固北魏帝業,正是有鑑於拓跋屢代強後及後族干政引發動亂的慘痛教訓。

也許是報應吧,因爲對自己的親人、恩人下手太狠,拓跋珪不久就開始精神失常,最終被不忍心看到自己母親被賜死的賀蘭氏之子殺死。但“子貴母死”制度卻延續了下來。

這一違揹人倫的制度,在後來被宮中野心家利用,竟實行了上百年,沿襲了七代。

拓跋珪爲什麼會建立子貴母死這樣殘忍的制度?真的是個人習性使然嗎? 第3張

這裏要重點說一說文明太后馮氏,就是《錦繡未央》裏李未央(馮心兒)的原型(從奴婢到皇后再到皇太后,最後爲太皇太后,傳奇的一生)。

馮太后本是漢人,出於北燕皇族,入北魏後坐父誅入宮,因緣而爲皇太后,又由於特殊機遇得到弄權機會,但並無外家實力支撐。她“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權力慾望極強。在短暫執政之時,就爲自己長久之計進行籌畫。

她從保太后受尊重的事例中得到啓發,深知最可靠的手段是母養皇儲,從而控制日後的新皇帝。這等於是掌握了政局的未來。恰在此時皇子宏(即後來的孝文帝)生,馮太后“躬親撫養”,這一沒有母親的幼小皇子就成爲馮太后手中“奇貨”。她堅守子貴母死之制,除賜死儲君之母以外,甚至誅戮至於儲君的母族。孝文即位,馮氏爲太皇太后,她牢固控制孝文帝,而且進行下一步籌畫。孝文產子,“生而母死”,就是說不待立儲之日,母林氏即被賜死。孝文帝曾經想廢除此制,挽救妻子林氏生命,以不能逆馮太后旨意而未能成功。馮太后不但自己掌握了兩代儲君,還引諸馮氏女入宮,其中二人後來相繼被立爲孝文皇后。

而且,這些馮氏女當權後也效法其姑故伎,奪取新產皇子而母養之,賜其母死。

拓跋珪爲什麼會建立子貴母死這樣殘忍的制度?真的是個人習性使然嗎? 第4張

因此,由文明太后開端,諸侄效尤,子貴母死之制不但未得廢除,而且更形鞏固,並演化爲強人傾軋的殘酷手段,陰毒恐怖氣氛瀰漫於遷洛以後的北魏後宮之中。

孝文帝臨死前才下決心揭除馮氏內外勢力,但未及正式宣佈廢止子貴母死之制。直到宣武帝后宮胡氏產子逃過了各種暗算,三歲時立爲儲君,即後來的孝明帝,儲君之母胡氏亦未賜死,即以後的明太后。胡太后是北魏一朝唯一憑血緣關係擅權的母后。至此,實行了百年的子貴母死之制事實上被廢除了,但是北魏國祚事實上也終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