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伯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很多人是在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裏認識這位明朝才子的,其實真正的唐伯虎遠沒有電影裏那麼瀟灑。

雙親早逝、官場失意、夫妻反目、兒子夭折,人生八苦他幾乎都嚐遍了。最後還能寫出《桃花詩》這種飄逸清雅的詩文,真的是天性曠達灑脫。換個人,早被憋屈死了。

唐伯虎的人生可以分爲三個階段:驚才絕豔的少年時期、恃才放曠的青年時期、窮困潦倒的晚年時期。

驚才絕豔的少年時期

唐家不是沒有來歷的人家,可追溯的始祖是前涼(東晉十六國之一)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晉昌郡是現在的甘肅省酒泉市安西縣布隆吉鄉九下村蕭家地,現有遺址。

還有位先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爲“莒國公”。

唐伯虎的祖父唐泰是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此後唐家從官宦之家淪落爲庶民,主要生活於蘇州吳縣白下、橋裏間一帶。

唐伯虎的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維持生計,家中境況雖然不是《唐伯虎點秋香》裏的鉅富之家,也是小康水準。

公元1470年(成化六年),唐伯虎出生了,按照天干地支的說法,當年是庚寅年,所以父親爲他取名唐寅。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少年時的他天資聰穎,聞一知十,是附近有名的小神童。唐廣德大喜,全力支持兒子讀書求取功名,指望能夠恢復祖上榮光。

1485年,十六歲(虛歲)的唐伯虎中蘇州府試第一。家人爲他驕傲,朋友爲他欣喜。少年才子,名聲大震。

祝枝山爲唐伯虎寫的墓誌銘裏這麼描述:“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

對於唐伯虎來說,少年時期最開心的事除了府試第一,就是結交了幾個志趣相投的小夥伴:祝枝山、文徵明、張靈、羅圯、白鉞、塗瑞等人。

也許那一帶的山水真有靈氣吧,竟能孕育這麼多才子名士。而其中最引人注目、驚才絕豔的無疑是唐伯虎。

他就是那個年代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是父母衡量自家孩子的標準。羨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第2張

恃才放曠的青年時期

少年成名,讓唐伯虎有點飄飄然了,此後多和朋友詩詞唱和、飲酒爲樂,傳出了風流才子的名聲。

但是,命運彷彿見不得他歡喜,很快就對他露出了獠牙。

1494年,做爲家庭支柱的唐廣德去世了。唐伯虎悲痛萬分,但這還沒完,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裏,他的母親、妹妹、妻子、兒子也相繼而去。偌大一個家,如今只剩他和弟弟唐申。

唐伯虎深受打擊,逐漸消沉,再沒了少年意氣,日日借酒消愁。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裏,祝枝山非常猥瑣搞笑,爲還債苦求唐伯虎作畫,還和石榴姐有一段情。

但在真實的歷史中,祝枝山可是個正經人。一再勸解唐伯虎:“兄弟啊,節哀,不要再難過了。你父親生前最大的願望是光宗耀祖,不如化悲傷爲力量,好好讀書,考個好名次告慰伯父在天之靈!”

唐伯虎在他的鼓勵之下重新撿起了書本,準備參加幾年後的科舉。這期間爲了維持生計,他作了許多書畫,還常爲人寫墓誌銘。

但他讀書歸讀書,卻漸漸有了魏晉名士的風範。

前文說過,唐伯虎有個小夥伴名叫張靈。此人可是明朝有名的狂士,是唐家的鄰居,兩人也不知誰影響誰,反正都在“名士”這條路上越跑越遠。放浪形骸,不拘俗禮。

有人欣賞這種風格,認爲這叫“是真名士自風流”;也有人相當厭惡,說他們有辱斯文。

《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四大才子

不幸的是,蘇州提學御史方誌是後一種人。提學御史有權吊考本地生員,唐伯虎在錄科考試中名落孫山了,沒資格參加鄉試。

但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親自爲他說情。還有文徵明的父親文林、沈周、吳寬等蘇州名士也紛紛求情,方誌才勉爲其難的允許唐伯虎參加鄉試。

而鄉試的主考官樑儲恰是欣賞名士風流的那種人,唐伯虎在考試中表現也很不錯,遂取中他爲鄉試第一,也就是俗稱的“解元”。

考出這樣的好成績,足以成爲唐家驕傲了。唐伯虎志得意滿,越發狂放,整日流連歡場,與名妓狂士們爲伴。他的朋友們都看不過去了,紛紛規勸他。

祝枝山對他說:“夫謂千里馬,必朝秦暮楚,果見其跡耳。非謂表露骨相,令識者苟以千里目,而終未嘗一長驅,駭觀於千里之人,令慕服讚譽,不容爲異詞也。”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第3張

意思是所謂的千里馬看的不是表皮,而是骨相。一時的得意也不要太過張狂,低調做人才能長久。

文徵明則寫信給唐伯虎,說他父親對唐伯虎的評價是“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子畏”是唐伯虎後來取的字,意思是文父認爲唐伯虎有大才,但他爲人輕浮,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這兩位可真是好朋友,祝枝山就不說了,都是第二次勸他了;文徵明對他也不錯,爲了勸他浪子回頭把老父親都搬出來了。

文父以前曾爲唐伯虎求情,也是很欣賞他才情的。他們父子都不忍見他從此流連花叢不務正業,所以多有勸告。

但唐伯虎覺得受到了侮辱,寫了篇《與文徵明書》,效仿魏晉名士嵇康與山濤絕交之舉,與文徵明絕交了。

不過,朋友的好言相勸他還是聽進去了一些,行事略有收斂,開始用心準備會試。

1499年(弘治十二年),在位的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就是和皇后一夫一妻的那位。遠在蘇州的唐伯虎自然不會管皇家事,他正忙着收拾行李上京趕考呢。

此時他還不知道,這場科考將毀了他的仕途,改變他的人生。

和他同行的還有一個人,名叫徐經,乃是江陰的富家子弟,向來仰慕唐伯虎,於是同船赴京會試。徐經此人沒什麼好說的,但他有個非常出名的後裔:徐霞客。

這會兒還沒有徐霞客什麼事,說回徐經和唐伯虎。

他們到了京城後,“六如文譽籍甚,公卿造請者闐咽於巷。徐有優童數人,從六如日馳騁於都市中,都人矚目者已衆矣”。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第4張

“六如”是唐伯虎的號,意思是唐伯虎在京裏的名氣也很大,有許多大官拜訪他。徐經侍從衆多,經常和唐伯虎一起鮮衣怒馬招搖過市,引人注目。

這麼高調,議論他們的人當然很多。平時也無妨,但這可是會考的關鍵時候。不知哪來的流言,說“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意思是徐經以重金收買了主考官程敏政,預先得到了試題,和他交好的唐伯虎也逃不了干係。

衆士子正在神經緊張的時候,也不辨真假,立刻傳得沸沸揚揚。

科舉舞弊是朝廷最忌諱的事情,朱祐樘下令嚴查,特命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復審。搞笑的結果出來了,徐經和唐伯虎壓根就沒被錄取。

所以買題之說,子虛烏有。

但是,朝廷爲了平息流言,還是削除了唐、徐二人的仕籍,發充縣衙小吏使用;主考官程敏政則罷官還家。

莫名遭此不白之冤,他們心裏當然不服。

程敏政罷官沒多久就憤鬱發疽而亡;徐經發奮圖強,更加用心的讀書,朱祐樘去世後,徐經一心盼望新天子能給他重新入仕的機會,北上打探消息,到達北京沒多久就病死了,時年35歲。

唐伯虎雖沒早逝,生活卻越來不如意。他恥於爲吏,憤然回家,繼而和繼妻反目,從此消極頹廢。

雖說此事唐伯虎是真的冤枉,但如果當初他沒這麼狂傲高調,事情也許不會發生。不知道此時他有沒有記起當初兩位好朋友的金玉良言?應該是有吧。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第5張

窮困潦倒的晚年時期

這時唐家已經徹底敗落,唐伯虎無奈以書畫爲生,創作了許多作品。政治上他是沒有什麼前途了,但藝術上還是位大師,追捧他的人很多,畫作很好賣。

按理說應該可以掙下份厚厚的家業,但他屢遭打擊,早已看輕了世間種種。稍有餘錢就縱情酒色,始終保持在貧困線上下。

但不管怎樣,他還是東拼西湊建成了桃花庵別業及夢墨亭,在塵世中找到了心靈的歸所,寫下了著名的桃花詩。

最值得高興的是,1513年他主動寫信給文徵明,兩人捐棄前嫌,重歸於好。

1514年(正德九年),寧王朱宸濠想要造反,打算先網羅周邊名士,唐伯虎就被他忽悠去了。

然而唐伯虎又不是笨蛋,沒多久就發現了朱宸濠的真實目的,趕緊裝瘋賣傻狂飆演技。朱宸濠信了,他不想要一個瘋子,遂趕其出家門。

唐伯虎終於逃過一劫。

要知道朱宸濠這“反”造得非常沒有水準,起兵43天就被時任江西巡撫的王陽明抓了,他自己是沒事,跟着他的那些人下場可慘了。

唐伯虎依然過着詩、酒、花、畫的清貧日子,偶爾還需要朋友接濟,直至逝世。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樣的?仕途不順,晚年窮困潦倒靠人接濟 第6張

桃花詩

【結語】

按照世俗的標準來看,唐伯虎無意是一個失意者。但是,歷史上能幹官吏常有,而桃花仙不常有。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爲多一個桃花仙更有意義。

而他本人最終也釋懷了,才能留下“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樣的詩篇,他最大的心願是“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也真的做到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