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胤禩是誰?他爲什麼會被康熙皇帝所厭棄

胤禩是誰?他爲什麼會被康熙皇帝所厭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胤禩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九子奪嫡的大戲在各種清宮劇中都有所演繹,因此很多人對這段歷史十分感興趣,八阿哥胤禩作爲奪嫡失敗者,實際上在康熙生前就已有定論了,雍正即位後的清算只不過是出於對曾經政敵的打擊,因此我們今天只討論康熙爲何會厭惡胤禩。

關於這個問題,許多的人都曾經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大致上都是胤禩由於結黨導致勢力急劇膨脹,以至於一廢太子之時多數朝臣擁戴胤禩,對康熙構成了威脅,因此使得康熙對他的態度由喜歡變成了厭惡,甚至說出了“允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自此朕與允禩父子之恩絕矣”(《清聖祖實錄》)如此剜心刺骨決絕無情的話。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不過今天我試着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這件事。

貴族政治

漢人的貴族政治在李治、武則天打擊關隴集團時就基本名存實亡了;到了“安史之亂”,叛軍蹂躪中原大地,將世家大族又犁掃一遍,至此貴族政治徹底退出了漢人政權。

胤禩是誰?他爲什麼會被康熙皇帝所厭棄

但滿清在努爾哈赤起兵時處於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之際,尚存有濃厚的奴隸主貴族軍事民主的習俗,之後發明的八旗制度、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等等都屬於因循部落遺俗的變種。順治時期確立皇帝領上三旗,王公貝勒分領下五旗;而議政王大臣會議到了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才正式撤銷。因此清朝初期,宗室勳貴在政治上的話語權很重,甚至皇帝(大汗)的繼承方式,都是通過推選產生(皇太極、順治)。到了康熙時期,雖然皇權得到了加強,繼承人的選擇也改爲了“立太子制”,但貴族政治的性質還得以保留,即康熙皇帝並不能乾綱獨斷,既需要考慮滿清勳貴的利益,又要提防這些人侵蝕皇權。

在這種背景下,康熙早早地確立了胤礽太子之位可以看成是穩固、增加皇權的一種手段,因此康熙最初肯定對於胤礽是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順利繼位。但在貴族政治背景下,康熙立了太子就必須要分一部分權力給太子,讓胤礽建立自己的班底,有自己的勢力,這樣才能夠在勳貴的覬覦下順利繼位。但與此同時,太子一旦有了權力又會對皇帝構成潛在威脅。爲了消除這種威脅,或者說政治平衡,康熙又不得不搞起了唐王朝之前十分出名的“司馬炎模式”。

所謂司馬炎模式,指的就是貴族門閥政治興起盛行、皇權衰落的情況下,皇帝爲了太子順利繼位,從而給太子配置了一整套文武班底,而爲了防止太子覬覦皇位提前奪權,因而設置同姓親王,給予親王們一定的權力來牽制太子。

司馬炎立了太子司馬衷(也有說是爲了讓司馬衷之子司馬遹順利繼位,而選擇司馬衷過渡),但又大封司馬氏各種王,同時自己的皇后楊氏與司馬衷的皇后賈氏兩個外戚家族互相牽制。簡單來說,“司馬炎模式”就是在貴族政治的大背景下搞各種政治平衡,既給太子權力,也用親王來限制太子權力。

這一模式在魏晉南北朝直到唐朝初期,都是封建統治者們所喜聞樂見並貫徹執行的,當然,這與貴族門閥政治的盛行是分不開的。但這一套模式經常有玩脫的時候,司馬炎死後的“八王之亂”,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的儲位之爭等等這些,都是“司馬炎模式”的著名失敗案例。但即使有這麼多失敗案例,在貴族政治的背景下,採取這一模式仍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手段,畢竟古人有他們的侷限性。

胤禩過界了

胤禩是誰?他爲什麼會被康熙皇帝所厭棄 第2張

扯了這麼遠,並不是跑題,而是做鋪墊。現在回到題目中來,通過上面的這些鋪墊,我們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實際上也是在採取“司馬炎模式”。

而這一模式的關鍵就在於,只要太子沒有起異心想提前繼位,那麼皇帝實際上就會一直支持太子而非起牽制作用的親王。要知道胤礽在一歲多的時候就被立爲了太子,此後幾十年間康熙皇帝一直對他悉心教導,他的講師團由康熙親自掛帥,集合了當時的很多大儒,陣容堪稱豪華,而且胤礽也多次監國處理政務。可以說康熙對胤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因此最後胤礽被廢,並不是康熙的本意,只能說是他自己佈局的失敗。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明白,無論胤禩有多優秀,康熙多喜歡他,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胤禩明白自己的身份與使命:做一個合格的皇子與臣子,牽制太子的權力但不能替代太子。不僅僅是胤禩,對其他皇子也一樣,這一條就是康熙心中默認的“紅線”,敢於觸碰這個紅線的人,都不會好下場,胤禩如此,提出殺了胤礽的大阿哥胤禔更是被圈禁至死。

一廢太子的時候,幾乎滿朝文武一致舉薦胤禩,這已經超過了康熙心中的紅線,再加上“張明德案”,因此胤禩終於被康熙所厭棄。這在歷史上也早有先例,孫權的太子孫和被廢,魯王孫霸被賜死;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被廢,魏王李泰也沒有成爲太子。孫霸和李泰都是超過了紅線,因此即使太子被廢了,他們也沒有好下場。把胤禩與孫霸、李泰做一個對比,就會發現雖然有所差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胤禩的好人緣也是厭惡的原因

雖然網上各種吹八阿哥的人,但實事求是地講,胤禩的政務能力並沒有多強,至少沒有太多機會展現。胤禩最強的能力在於,他太能拉關係了,以至於一廢太子時滿朝皆舉薦他做新太子。當然了,除了胤禩本身的能力外,與他的出身也不無關係。

胤禩是誰?他爲什麼會被康熙皇帝所厭棄 第3張

胤禩的生母是良妃衛氏,即康熙口中的“辛者庫賤婦”。這裏大家可能有個誤區,辛者庫並非都是獲罪的人,實際上辛者庫是包衣的一種,和包衣佐領一樣,爲皇室服務。雖然有些辛者庫人是罪籍,而大多數辛者庫人則是正常的包衣籍。良妃的父親、胤禩的外公是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所以胤禩生母的出身雖不高貴,但也不算特別低賤。

康熙不選擇胤禩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爲他生母的出身位份太低了,也就是沒有母族可以依靠,而這也真是滿清勳貴們相中胤禩的地方。大家喜歡胤禩而不喜歡太子胤礽,說白了更多還是爲了自己的私心。由於已經培植了多年的勢力,加上母族的扶持,胤礽登基後肯定一個強勢的帝王,這不是滿清貴族們所樂意看到的;而胤禩由於沒有根基,相對會弱勢許多,便於控制,使貴族們的利益最大化。

康熙皇帝熟讀史書,當然知道這其中的貓膩,他絕不能容忍已經慢慢集中的皇權再被貴族們分走。因此當胤禩聲望達到空前高點的時候,也正是康熙最爲厭惡他的時候。“允禩甚是狂妄,竟不自揣伊爲何等人”(《清聖祖實錄》),康熙評價胤禩的這句話可以看成是我上面觀點的佐證,胤禩並不清楚自己不過是被八旗勳貴們所利用和康熙打擂臺的一個工具而已。又或許胤禩明白,想火中取栗,但不論怎樣,他都就此被康熙所厭棄。

綜上,在貴族政治還盛行的清朝前期,胤禩遭到康熙的厭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越過紅線,走到了太子胤礽的對立面,想要取代太子胤礽;二是他的母族過於卑微,卻被朝臣擁戴。胤禩沒有看清自己,更沒有看清康熙的心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