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培公是個怎樣的人?爲何戰功累累的他會被處死?

周培公是個怎樣的人?爲何戰功累累的他會被處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長河中,周培公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周培公這個故事嗎?

自古以來,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其中一個劇情印象特別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爲康熙出謀劃策,平定了三藩之亂,爲平亂治國做出了貢獻,但仍免不了發配邊疆、客死異鄉的結果,但周培公死後,一代皇帝康熙竟又爲其守靈,這到底是爲什麼呢?周培公爲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周培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生於1632年,湖北荊門人。幼年喪父,十歲時,李自成進攻荊郢間,其母孫夫人殉難而死,周培公落魄無依,成爲州卒小吏,不久依附顯赫者進入京城,擔任內閣供奉。其智商超羣,情商高配,人情練達,談吐儒雅,不卑不亢。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

1、周培公勸降王輔臣,憑三寸不爛之舌拿下平涼。

康熙十三年臘月,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策動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反叛呼應。在耿精忠、王輔臣先後發動叛變後,吳三桂曾試圖應援、打通與耿、王的聯絡,使叛亂地區聯成一片,迅速壓縮對清軍的包圍圈。康熙十五年,康熙帝任命圖海爲大將軍,統轄陝甘征討大軍。王輔臣擁兵自重,以驍勇善戰聞名,清將都有點怕他,不敢輕易進兵,他也沒把清兵放在眼裏,對10萬清軍圍困毫無懼色,目空一切。

周培公向圖海上取平涼策,被召爲幕僚,他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陝西關中地區是天下脊樑,吳三桂這次造反不及時從雲南取道四川進取陝西,而盤踞在湘鄂之間與荊襄官兵對峙,實在太不會算計。現在,王輔臣起來造反,舉足輕重,但他的反叛,是情勢所逼和捨不得高官厚祿,這好比白內障患者渴望重見光明,又恰似半身不遂者企求站立行走。如果朝廷派個能說會道的人前去勸誡,王輔臣必然會懸崖勒馬,投降朝廷。這樣也就用不着興師動衆與他們硬碰硬了。圖海聞周培公之言,正中下懷,可是眼前並無合適的人可派。

周培公與輔臣手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均是同鄉,曾屢勸王輔臣歸降,王舉棋不定。他們設法將內部情況寫成文字,用蠟丸封閉,密送周培公。周培公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自告奮勇,主動請纓,願冒死進城勸降,說:“如果前去說服了王輔臣,那是大學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測,自己則死而無怨。”

圖海聞聽此事後十分高興,星夜趕寫奏本送至京城。康熙皇帝當即傳諭周昌進京,並親自在乾清宮召見。聽完周培公的設想後,康熙帝嘉封周培公爲參議道臺、銜一品,賜穿黃馬褂,攜帶諭降詔書,前往平涼招撫。

圖海命周培公攜帶康熙帝赦詔,再次進城撫慰。王輔臣派龔榮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圖海獻平涼名冊,其子王吉貞及總兵等上繳吳三桂投遞的函札及“平遠大將軍印”、“陝西東路總管將軍印”各一顆,接受清廷招撫。

周培公是個怎樣的人?爲何戰功累累的他會被處死?

2、周沛公被委以重任,意見不合辭官歸家。

平定王輔臣陝甘叛亂後,朝廷對參戰的漢將分別論功行賞,委以重任。周培公對獎賞只有一個要求: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望皇上能爲母請旌。圖海奏請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爲山東登萊道,並對周培公母親孫氏予以嘉封。

康熙十五年,朝廷誥封其母孫氏爲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爲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康熙皇帝還親自御筆爲孫氏撰寫祭文,規定了祭祀規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參政吳毓珍辦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後到山東任職,因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共事,僅在任三年,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

周培公是個怎樣的人?爲何戰功累累的他會被處死? 第2張

3、周培公被貶盛京,死於苦寒之地。

康熙二十九年,西北蒙古族首領噶爾丹率衆反清。賦閒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時關注朝廷政事,希望復起,聞訊後連忙趕寫平叛“條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採納,任命周培公爲盛京提督,負責戍邊。

後來葛爾丹叛亂,周培公又寫平叛條陳,康熙帝採納後,封周培公爲盛京提督。盛京就是今天的瀋陽,當年可是絕對的苦寒之地。周培公被貶盛京11年,這11年周培公盡忠職守,守護邊疆安寧,並且在這11年間收集史料,繪製了一幅大清全輿圖,臨死前周培公不僅向康熙推薦了姚啓聖,還把這幅大清圖上呈給康熙,正因爲有了周培公的大清圖,康熙才知道了葛爾丹覬覦清朝國土的野心,也就有了後來康熙三徵葛爾丹,平定準噶爾叛亂;也知道了臺灣雖然只是彈丸之地對清朝來說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國土,所以在施琅成功收復臺灣後將其納入福建省來管轄。1701年,周培公死於任上。

周培公是個怎樣的人?爲何戰功累累的他會被處死? 第3張

4、周培公多次立下戰功,爲何仍被處死?

周培公雖然多次立下大功,但其終究是漢人,在當時的朝廷中,滿人和漢人勢如水火,畢竟清朝是滿人的江山。當時的滿清大臣嫉妒周培公的功績和才能,況且周培公又是漢人,沒有背景,再加上週培公掌控幾十萬大軍,達到了功高震主、擁兵自重的地步。有人向康熙諫言,說周培公有可能成爲第二個吳三桂。即便是英明的康熙皇帝也不得不順水推舟,貶謫周培公,將周培公發配盛京任提督。這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周培公的才幹對抗羅剎國,另一方面盛京是康熙的老家、大清龍興之地,可以牢牢地監視周培公。使得無論是滿族大臣還是康熙自己都覺得合情合理,不過周培公就悲劇了!周培公被調往東北,因是南方人水土不服,身患重病。被康熙發配到盛京11年,周培公受不了那裏的嚴寒的天氣,半年沒有下過炕,就病死了。

可憐一代名臣就這樣死在了酷寒之地,小編認爲:周培公的死也是康熙皇帝所不願看到的。康熙表面上是發配周培公到盛京,實則是爲堵滿臣之口,暗中重用周培公。在清朝歷史上,盛京提督都是八旗將軍承擔,而周培公作爲一個漢人能夠得此重任,可見康熙的信任。這個重要的職位能夠委任的人,首先得是放心的自己人,其次要有統兵之能才行。所以周培公擔任此職位,表明了康熙對其能力和忠誠的絕對信任。另外,盛京雖屬苦寒之地,卻是清朝的大後方和龍興之地,康熙將盛京留給周培公,是將自己的命脈起源放到周培公手中,所以罷黜、流放一說子虛烏有,晉升、提拔、重用纔是真,康熙爲其守靈就是最好的證明。可能是因爲其年老體衰,水土不服而最終死於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