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書畫家王鐸的詩文繪畫中蘊含了怎樣的藝術特徵和思想?

書畫家王鐸的詩文繪畫中蘊含了怎樣的藝術特徵和思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王鐸,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明代東林黨人中,在王鐸未入仕途之前和步人仕途之後所結拜的師長朋友們,對王鐸思想觀念特別是書法觀的過早形成有着直接的影響。回顧王鐸早期的政治生涯,不難看出他思想性格與東林精神的相通之處:他敢於直言勸君、彈劾權貴,面對“庭杖”大禍而從容不迫。這種大膽進取的思想性格又鮮明的表現在他的書學理念與書法實踐上。當其在接受文人自由學風和“奇”精神的影響後,不脫離書法傳統精神,保持繼承與革新的共生共存。因此有人稱王鐸的書法理念是書法、人生、社會的複合體,甚而將他的書法美學思想以“魔鬼美學”來名之。事實證明王鐸的創作是根植在對傳統的繼承與裂變相互交融的理念之上。

(一)獨標氣骨的書法線條

王鐸的書法藝術開創出與魏晉以來書法美的不同領域--雄強恣肆。王鐸的書法世界裏,充滿了力量的激烈衝突。王鐸重視學習研究古人的筆法奧妙,以爲“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詩文有法而後合,所謂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王鐸用筆以“韌性”見長,善於在行筆中增加曲中有折、彎中扭轉。王鐸自我總結:“吾臨帖善於使轉,雖無他長,能轉則不落野道矣”。憑藉這種高超筆法技藝書寫出搖曳多姿、變化萬端的線條形態.形成急緩有度、收放自如的轉、側、折、扭等多變筆法,加上欹側多姿的筆勢,律動迥異的線性變化,勢必產生振盪起伏、雄強壯美的書法藝術效果。

書畫家王鐸的詩文繪畫中蘊含了怎樣的藝術特徵和思想?

他精於使轉與澀行的結合用筆,每一筆在運行中都有種一往無前的推進力,在或順或逆、或正或側之中,同時又有一種反掣力控制着筆的速度和力度,線條就這樣自由和掌控下運行着,絕無“失度”,“縱而有斂”的特質正是王鐸的書法魅力之所在。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草以點畫爲性情,使轉爲形質”。王鐸的用筆方法豐富、放大了草書的線條表現力,動感更強,內涵更足。他獨標氣骨的書法線條卓然成爲後世的楷模。王鐸睨視高閒、張旭、懷素的言詞亦或能讓我們理解一些了。

(二)飛鴻舞鶴的書法結構

王鐸作品中通過單字字型的大小和整字的濃淡來調整節奏變化,在整幅作品中就產生了粗細、大小、輕重的強烈對比。單字中線條粗細的變化主要是通過首筆與末筆的輕重銜接關係規律,造成節奏上的變化和對比的。

王鐸書法點畫的形態是騰躍跳動的,其長短、粗細、剛柔都有“度”的反差,這些點線的組合又是左右、上下牽連着的,每個字形縮放、行與行的曲伸關係也都是充滿着和諧與衝突,使得書法的運動的美感都在這力的衝突中得到最大幅度的表現和強化。這種誇張和衝突的感染力正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相契合,更容易引起人們心理的共鳴,而產生對其書法的接受和熱愛。

書畫家王鐸的詩文繪畫中蘊含了怎樣的藝術特徵和思想? 第2張

不同字體的區別,主要在於字的結構與用筆這二者的不同,其中字的結構是關鍵。如《九成宮醴泉銘》單字中宮緊密,向外伸展;《顏勤禮碑》單字的中宮較鬆,外部呈環抱狀。王鐸亦甚留意於字結構,他認爲“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動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稚,易學故也”。此一語道破流弊之識。試將王鐸書法與張瑞圖、倪元璐書法相比較,有着和同時代的截然不同的認識。

王鐸的字內的空間與字外部的空間對比反差不大,中宮較鬆,依靠字字的間距較緊來生活,可以看出王鐸書法受到顏真卿書法審美的影響。在結體上的求“險”,通過欹側、聚散、挪移、誇張來完成動態,左右分量,相互牽制,解散着人們習慣了的字形結構的處理方法,特別的對點、線、部首進行自我個性的鮮活組合。

(三)正極奇生的行列關係

王鐸常常運用逸少、子敬的筆墨之法,加以個人理解進行異化,構築出雄健的個人氣息。其藝術特點最突出的是他的“一筆書”。唐代張懷瓘《書斷》捲上曰:“然伯英學崔、杜之法,溫故知新,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惟子敬明其深詣,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前行之末。世稱‘一筆書’者,起自張伯英,既此也”。此處是說“一筆書”是一個字的筆畫可連可斷血脈不斷,一行末的字與下一行起首的字要遙相呼應,“筆斷而意連”,通篇便能一以貫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樑庾元威論書》說:“敬通又能‘一筆草書’,一行一斷,婉約流利,特出天性,頃來莫有繼名。”這是強調一行字乃一筆書就之意。以上兩者所論的“一筆書”與王鐸的書法藝術實踐有着較大的差別。“醉素”的《自敘帖》,縱不過28.3 釐米,筆畫連屬最多的一行不過八個字。

書畫家王鐸的詩文繪畫中蘊含了怎樣的藝術特徵和思想? 第3張

王鐸的狂草立軸動輒二米以上,“一筆”書寫多達十幾個字,有時一行二十餘字,僅略有一斷筆處,最令人驚訝的不僅僅是文字數量上的比較,關鍵是王鐸憑藉高超的藝術技法和過人的膽識,一根線條連續盤桓縱橫,構築出動人心魄的藝術幻妙境界。遒邁宕逸的字間組合,化百鍊鋼作繞指柔,上下承接,筆勢振盪,不絕連綿,奔騰躍動,左衝右突,縱放得意,正極奇生的行列關係,猶如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雄渾浩蕩,沁人心魄。王鐸“一筆書”豐滿了狂草的新語彙。

(四)意氣豪達的書法佈局

明末巨幀長軸的書法作品興起於世。高大宏偉的建築出現,紙、絹、筆、硯等材料製作技術的發展進步,爲巨幀大軸的出現和創作提供了客觀條件。這一全新創作樣式的完成是藝術家們長期的實踐探索的結果,形成了時代的書法審美思想。巨幀長軸的形式特性與草書的表現性是最相契合的,這種特定的形式似乎在等待着王鐸的出現,王鐸更需要一種淋漓痛快的表現方式來渲泄內心的抑鬱、苦悶和不安,舒展襟胸與抱負。在巨大條幅紙絹上,王鐸每每興來奮起,揮毫向紙,以茂密連續取勝,結字則俯仰翻側,欹斜反正,跌宕起伏,大小疏密,相映成趣,由此造成每一行的動態曲線,在擲騰跳躍閃挪中,製造了作品中強烈的白疏黑密的視覺衝擊力。

書畫家王鐸的詩文繪畫中蘊含了怎樣的藝術特徵和思想? 第4張

王鐸在縱情揮毫,無拘無礙,一吐快壘,盪滌心扉,“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河北省博物館藏王鐸行書《五言古詩軸》,縱高達 4.22 米(是目前所見最長的長軸作品),書於明祟禎十五年(1642 年),意氣豪達的書法佈局,用筆可謂精微深入,加以結字、章法、墨法上豐富變化,成功地解決了巨幅大條作品表現手法,直可與雄渾漢代的高碑大碣相媲美,使得明代書法的形式美得以更寬廣地拓展。這一時期也被後世讚歎爲“明代書法史上最壯觀的一幕”。王鐸 48 歲那年曾說:“我無他望,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王鐸的“好書數行”竟佔卻了明末清初書壇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數學領域獨彪一幟,是浪漫表現主義與雅逸古典主義書風的完美結合。

(五)獨特墨法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述書下》中雲:“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爲書藝一大關鍵已。”董其昌則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說明歷代書家都非常注重用墨的運用與技巧研究。王鐸由於對傳統的過分迷戀和深入骨髓的臨習,使他的唯美主義傾向幾乎達到了極致性的追求,其筆下凸顯着書法主體意識和獨特個性展示。

王鐸採用了明代中葉以後新興的墨法內容——宿墨,將“漲墨”大膽地運用於作品之中。潤墨是指潤澤的墨色從點畫中微微漫潤滲化開來,清澈明心,古人形容這種富於散文般韻味的墨法爲“潤含春雨”,自古以來神采是書法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因宿墨乏神,故而書法家幾乎不用宿墨書寫作品。王鐸在《贈湯若望詩冊》後面的題跋中寫道:“月來病,力疾勉書,時絕糧,書數條,賣之得五斗粟,買墨,墨不嘉爾,奈何!”這難道是王鐸正值流落江湖之際,難買好紙墨,王鐸未能控制好水分,致使形成了“漲墨”的效果?這只是王鐸的自謙而已,行草書是王鐸書法藝術成就的顛峯,王鐸獨闢蹊徑,讓線條之間互相合並,筆觸交叉處豐富層次,“漲墨”形成塊面體積,增加線條運動中的律動感,在創作中巧妙地利用“漲墨”之法增加書作的藝術效果。

王鐸這種漲墨法的產生可以認爲是他無意爲之而成之的結果。但是由於紙和墨的問題等客觀原因的存在,致使出現了所謂的“漲墨”,漲墨的效果與水的多少有關。協調控制則錦上添花,否則則成敗筆了。這一點王鐸睿智的“漲墨”表現着“意態”和“氣力”,有的墨團淋漓,有的清澈閃亮,有的煙雨濛濛。仔細品讀,王鐸的“漲墨”虛靈澈清,絕非死墨,此法應是王鐸當是取法於繪畫的靈感。王鐸“漲墨”的完美運用,促進了後人對濃、淡、焦、潤、枯、溼諸般墨色技巧的探索與應用。王鐸的衆多漲墨“抒情”之作極大地拓展了草書的表現空間,給後世以啓迪。

(六)全面的藝術修養

王鐸的書法修養是全面的。小楷書高古樸茂,以鍾繇爲家法,與魏晉人的形神相通。大楷法度出自顏真卿大字“麻姑仙壇”和“顏家廟碑”,章法如鐘鼎銘文,大氣磅礴。王鐸對篆隸書法大力提倡:“書未宗晉,終入野道。懷素、高閒、遊酢、高宗一派,必又參之篆籀、隸法,正其訛畫,乃可議也。慎之!慎之!”王鐸是站在史學與書法藝術的立場上,實踐性的運用篆隸的字形訂正錯訛的文字筆畫,充實着作品的古樸氣息。

書畫家王鐸的詩文繪畫中蘊含了怎樣的藝術特徵和思想? 第5張

王鐸書藝之外,詩文、繪畫亦佳。僅五言詩就逾萬首之多,王鐸的詩文集有《擬山園初集》17 冊,《擬山園選集》82 卷,由文震孟、黃道周等作序。另有《擬山園文選集》32 卷,清時遭禁燬。王鐸能畫,但作品流傳不多。何紹基跋其《蘭竹草石卷》雲:“孟津字多如落葉,而畫乃少如晨星,以非精能之至,故不多作也。” 可知王鐸畫境之高也。王鐸善以書法筆意描寫花卉枯榮、盛衰之姿,從上海博物館藏《花卉卷》裏可窺一斑,此卷作竹、蘭、菊、竹葉、菊瓣及蘭葉皆以中鋒取勢,側鋒取妍,順筆出之,信手寫來,灑脫中含有拙厚趣味,與他縱而斂之的書法特點相統一,着意於神采,不求形似,着意於象外之象,流露出王鐸文人畫的情致逸趣。

王鐸的詩文繪畫的深厚修養與其在書法中追求氣勢與造型的奇幻有異曲同工之妙。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