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于謙和朱祁鈺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正統十四年(1449年),面對蒙古瓦剌的入侵,明英宗朱祁鎮的專權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明軍戰敗,20多萬大軍灰飛煙滅,朱祁鎮被蒙古人俘虜。

蒙古軍得勝之後,瓦剌太師也先野心膨脹,率軍深入大明腹地,並以朱祁鎮的皇帝身份要挾明朝各城關守將,索取好處。蒙古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很快就會兵臨北京城下。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朱祁鎮

此時的大明因爲戰敗損失慘重,最重要的是皇帝被俘虜,朝堂之上羣臣譁然。兵部侍郎于謙挺身而出,主持大局。當徐有貞提出遷都南京時,于謙喝斥徐有貞:提出南遷者可斬,于謙此舉使得朝堂之上那些支持南遷的人偃旗息鼓,朝廷也正式定下了固守北京的戰略。

想固守北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謙知道他首先要穩定朝局。只是大明皇帝都被敵方抓了,朝局如何穩定?于謙知道想破這個局,必須重新立個皇帝。這樣一來朱祁鎮的皇帝身份喪失作用,一方面蒙古人就不能借此來威脅大明,另一方面可以穩定大明內部軍心和民心。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朱祁鎮

然而立誰爲皇帝才合適呢?于謙可不敢輕易做這個主,廢立皇帝不是一個臣子可以做的,而是權臣所爲,擁立新帝后會有從龍之功。于謙一心爲公,卻也不想落下把柄,讓人覺得他想當權臣。所以,于謙找到了當時的孫太后,商討此事。因爲皇帝人選,朝中羣臣和後宮掀起了一番鬥爭,各派勢力粉墨登場。

當時有資格當上皇帝人選的有3個人:

朱見深,朱祁鎮長子,周貴妃所生,當時年僅2歲。

朱祁鈺:朱祁鎮同父異母弟弟,郕王,當時年21歲。

朱瞻墡:襄王,朱瞻基的同母弟,朱祁鎮的叔叔,當時年43歲。

不同的人在這場角逐中的目的肯定是不一樣的,心目中的皇帝人選也不一樣。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孫太后

孫太后的想法

孫太后最希望的皇帝人選肯定是朱見深,因爲朱見深是她的親孫子。孫太后明白皇帝一旦確定,則很難再更改。如果朱見深不能當上皇帝,對她而言這就意味着皇權旁落到他人手中,孫太后的權勢也會被削弱。然而朱見深年幼,當上皇帝的話就需要有人監國,那麼監國之人應該是朱祁鈺或朱瞻墡。

孫太后曾將召藩王入京用的金符拿到皇宮之中,打算正式召襄王朱瞻墡入京,有人說孫太后打算扶持朱瞻墡爲帝,其實不然,孫太后只是想讓朱瞻墡入京監國。朱瞻墡與孫太后毫無關係,孫太后自然不可能支持朱瞻墡。不過,孫太后最終並沒有動用金符召朱瞻墡進京。後來,朱瞻墡自己上書朝廷,建議立朱見深爲帝,以朱祁鈺監國,只是那時朱祁鈺已經繼位。

朱祁鈺並非孫太后親生,他繼位後會尊自己的親母爲太后,與孫太后並駕齊驅,孫太后肯定不樂意見到這種情況發生。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孫太后

于謙的想法

于謙與朝中部分大臣最希望的皇帝人選應該是朱祁鈺。于謙知道京城保衛戰的重要性,一個成年的皇帝可以振奮人心,有助於穩定局勢。另外,朝中羣臣明白,這時候皇帝不聽話後果是很嚴重的。看看朱祁鎮就知道了,不聽大臣的話,結果大明20多萬精銳大軍損失殆盡,自己還被俘虜。朱祁鈺雖是成年人,但之前是個閒散王爺,並沒有執政經驗,當了皇帝后也只會聽從大臣的意見,遵從大臣的安排,不會制肘羣臣的決策。說白了,這是皇權旁落到羣臣手中。

于謙應該不會支持朱見深,這不僅僅只是主少國疑的原因,而是朱見深當皇帝后,必須另安排監國之人,那麼監國人選最合適的是朱瞻墡和朱祁鈺。另外朱見深年幼,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這個人選無疑就是孫太后,這就給了孫太后干涉朝政的機會。孫太后爲人強勢、老謀深算,一旦干涉朝政,他日必權勢滔天,這是于謙和朝中羣臣絕對不想見到的。明朝自建立以來,朱元璋就立下祖制,嚴禁後宮干政。孫太后一旦攝政,朝中羣臣的權力就大爲削弱。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于謙

于謙也不會支持朱瞻墡。不論是朱瞻墡當皇帝還是監國,于謙都不會歡迎,其原因跟于謙反對孫太后干政類似。因爲朱瞻墡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紀,一旦當上皇帝或監國,勢必掌握朝中大權,朝廷之上就不再是于謙或文臣們說了算了。于謙想打好京城保衛戰,必須先保證大權在握,纔有利於軍隊調動和作戰部署。

簡單來講,于謙與朝中羣臣最理想的皇帝應該符合這樣的條件:1.弱冠之年,即20歲左右,有助於穩定人心;2.爲人平庸。可以事事聽從朝中羣臣的安排。最合適的人選無疑就是朱祁鈺了。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第6張

于謙

朝中另外一些大臣的想法

朝中有些大臣可能會支持朱瞻墡。其理由有三點:1.廢掉朱祁鎮的皇帝之位後,朱瞻基這一脈已經沒有嫡子,按照大明的祖制,只有嫡子的身份纔有權繼承皇位。所以朱瞻墡在身份上有一定的合法性。2.私心作祟。廢掉朱祁鎮後,與朱祁鎮這一脈結下仇恨,即便朱祁鈺當上皇帝,這些人可能會面臨孫太后的不滿或報復,所以不如迎立外藩;3.朱瞻墡曾兩次監國,有一定的執政經驗。一次是朱高熾駕崩時,朱瞻基還在南京,朱瞻墡臨時留守北京;另外一次是朱瞻基親征朱高煦叛亂時,也是由朱瞻墡臨時留守北京。

不過,支持朱瞻墡的大臣應該不會很多,不是主流意見。

土木堡之役對明朝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此役戰敗,明朝損失了一大批武勳極高的將領,拱衛皇權的京營三軍和親軍26衛主力被消滅殆盡,皇家特務機構錦衣衛和東廠也被沉痛打擊。大明的政權悄無聲息地從皇家轉移到朝中文臣手中,皇權被大大削弱。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第7張

朱祁鈺

于謙面見孫太后,表達朝中羣臣的主張,希望得到孫太后的支持。孫太后是皇權的代表,爲人雖強勢,但畢竟是女流之輩,從未有過類似的經歷,再加上皇權削弱,她作爲後宮之主,又不宜光明正大地干涉朝政,這使得她沒辦法與朝中羣臣相抗衡。孫太后最終只能認可於謙的做法,立朱祁鈺爲帝。只是基於孫太后個人原因,他需要堅持的是必須保住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以讓皇帝在朱祁鈺百年之後皇位回到朱祁鎮這一脈。朱祁鈺不是皇室正統,本就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力,于謙並不介意日後皇位回到朱祁鎮這一脈。況且也先即將兵臨北京城,此事越早做決斷越對大明有利,于謙拖不起。所以,于謙與孫太后一拍即合,定下了最終的決定:即立朱祁鈺爲帝,立朱見深爲太子。

土木堡之變后皇帝的人選後三個 于謙選擇朱祁鈺的原因是什麼 第8張

朱祁鈺

由於朝中羣臣與後宮的角逐,讓朱祁鈺坐上皇帝之位。對於朱祁鈺來講,雖無異於天上掉餡餅,但于謙和孫太后也把他耍了一遍,他又怎麼可能會滿足於當個臨時皇帝呢?果不其然,在京師保衛戰得勝之後,朱祁鈺先是不願意迎回朱祁鎮,無奈迎回之後也是將朱祁鎮囚於南宮。後來朱祁鈺更是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景泰八年,朱祁鎮也不甘寂寞,發動政變,重奪皇位。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