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提出三個條件分別是什麼?崇禎爲什麼不答應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提出三個條件分別是什麼?崇禎爲什麼不答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李自成打進北京前曾提出三個條件:崇禎皇帝爲啥寧願死也不答應,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1627年,時年18歲的信王朱由檢繼承大明帝國寶座,成爲一代年輕帝王,並信誓旦旦要實現中興。然而,崇禎繼承的是大明帝國面臨着內憂外患,關外女真虎視耽耽,關內饑荒頻仍,農業減產。由於天災人禍的不斷髮生,統治階級與民間百姓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在幾股起義軍中,聲名最響的便是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提出三個條件分別是什麼?崇禎爲什麼不答應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帶着他手下的農民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的打到了北京城下,摧毀了京畿附近的防禦後,基本上完成了對北京城的包圍。但出乎很多後人意料的是,李自成居然向崇禎皇帝發出了帶有善意的和平條件:

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代他到紫禁城裏與崇禎帝祕密談判。具體談了些什麼不太清楚,只能夠通過有限的史料來窺見一二。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記載,李自成向絕路上的崇禎皇帝提出了三個條件,爲"闖人馬強衆,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爲朝廷內遏羣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

從中不難看出,李自成當時是沒有做皇帝的野心的,甚至可以說是沒那個膽量。因爲從李自成內心深處來講,他還是承認明朝的正統地位的,知道自己現在是造反的行爲。但自己帶着人大老遠的跑了一趟,總不能徒勞無功吧?所以他就想讓崇禎答應三個條件:

第一,把西北割讓給我,李自成小富即安的農民階級性格瞬間暴露了出來,他想當個逍遙自在且有高度自治權的西北王就行。他知道那個內外部形勢下,打下明朝當皇帝的風險挺大,不僅要受到道德方面的譴責,還有源源不斷的復明力量打攪他的帝王美夢,再加上關外驍勇的八旗騎兵,想想還是回西北摟着金磚抱着美人花天酒地實在。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提出三個條件分別是什麼?崇禎爲什麼不答應 第2張

第二,給我一百萬兩銀子,我要犒賞三軍。李自成想借機敲詐一筆回鄉的的路費而已。但崇禎皇帝雖然貴爲天子,手中卻沒有多少銀兩。再加上官僚系統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帝國的政治和財政,都被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層層剝削,天啓七年的收入,僅有三百二十萬兩白銀,還不夠給官員和士兵發工資。所以崇禎拿不出這筆錢。李自成攻破了京城之後,這一點得到了證實。李自成當時看到明末的國庫,是非常空虛的,幾乎到達了沒有庫銀的情況。

第三,可以出兵助戰,但不奉詔覲見

李自成深知關外的八旗鐵騎是明朝最大的外部威脅,所以說出勁兵助剿遼藩的話,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忠心大明的客套話,另一方面則是對明軍對外戰事勝利與否的深深擔憂。李自成不願奉詔和覲見就是表明了自己既想當大明之臣,又不想履行自己的義務。

崇禎在接到這封信後,氣得青筋凸起,斷然拒絕了李自成的無恥請求。在他看來,李自成只是一個小小的匪首,竟然敢和自己談條件。如果自己答應了,那自己的面子往哪放?而且之後這種事肯定會層出不窮。最關鍵的是,自己先祖朱元璋曾留下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供"。

最後,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崇禎皇帝只有喟然長嘆,嘆息自己生不逢時,一身理想抱負無處施展;嘆息自己操勞一生,未能取得半點成績。崇禎皇帝命令成國公朱純統領明軍,保護大明的火種太子朱慈良。隨後,崇禎召見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囑託兒子們莫忘祖宗基業,隨即,命侍衛將三位皇子送往宮外避難。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提出三個條件分別是什麼?崇禎爲什麼不答應 第3張

最後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自縊身亡並留下遺書:“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崇禎皇帝的果斷做法,認爲他是在裝清高,其實站在人物的立場上來思考的話,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看法。

首先,崇禎皇帝把大明王朝的祖訓弘揚的淋漓盡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盡到了大明君王的職責,和流寇妥協是好強的崇禎難以接受的。

再者崇禎和李自成打了那麼多年的仗,自知敵我雙方實力懸殊,且自己朝內已無可用之人,而且還不乏臨陣倒戈之徒,到了臨死卻只有一個忠心的太監跟着他,稱其爲衆叛親離也不爲過。

最爲主要的還是民心失了,明末的農民起義軍並非個例,地方土地兼併愈演愈烈,饑民流離失所,這也是李闖爲什麼一句"均田免賦"口號,能夠聚衆百萬覆滅明朝的原因所在,明末並不是只憑借崇禎皇帝的個人勤政就可以拯救的了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