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商君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哪些人?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

商君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哪些人?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與甘龍,杜摯等人的論戰中獲得勝利之後,公孫鞅被秦孝公任命爲左庶長,開始在全國實行第一次變法,變法的主要對象是百姓。公孫鞅將秦國百姓的戶籍制度變爲什伍制,並設置官員用連坐法進行管理。百姓中如果有不主動告發奸人的要受處罰,主動告發壞人的和士兵獲得敵軍首級一樣可以受到獎賞,藏匿壞人的則和投降敵國一樣論處。通過這種辦法,可以使百姓因爲懼怕酷刑而避免親親相隱的情況發生。

除了連坐法之外,公孫鞅還在稅收上進行了變革。公孫鞅規定,一個秦國平民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兒子,就可以得到稅收減一倍的優惠。兒子如果立了戰功就可以獲得爵位,如果發生私鬥,則要受到懲罰。努力種地紡布,使得國家的糧食和布帛充足的百姓有賞,做事情怠惰的人則要受罰。如果說連坐法還有不近人情的一面的話,那麼商鞅進行的軍功爵制度改革,稅收改革和鼓勵農業生產發展的改革,則給了百姓巨大的生產動機。

在第一次變法的過程中,公孫鞅除了對秦國管理百姓的法律進行了改革之外,還向貴族動起了手。公孫鞅規定,秦國宗室沒有軍功的不能受爵,每個貴族應該以軍功定爵位,以爵位來計算自己能得到的土地田宅,妾室人數,服裝的數量。爭取使得秦國早日做到有軍功的人顯赫榮,沒有軍功的人則只能吃祖先的老本。

由於連坐法中不近人情的一面,秦國的百姓一開始吃了不少苦頭,但是經過了三年,百姓們就漸漸地感覺到了變法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看到變法產生了效果,秦孝公十分開心,將公孫鞅封爲左庶長,開始與他談論行政方面的大事。

經過第一次變法後,秦國國力開始強大。公元前358年,秦國在西山擊敗韓國,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楚國的楚宣王敏感地覺察到了這位秦孝公身上不可察覺的殺氣,爲了和秦國搞好關係,他及時在秦國迎娶了一位貴女,和秦國結了姻親。

商君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哪些人?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會盟,決心結束秦國多年來與中原諸國不結盟的局面。當然,與魏國的會盟明顯是表面友誼,因爲秦孝公想要秦國稱霸天下,魏惠王也不希望魏國跌出戰國排行榜前三名,兩國之間必然將會有一場惡戰。

果然,就在秦孝公在位第八年,趙國與魏國的盟國衛國發生了土地爭執,趙國依靠自己強大的實力企圖欺負弱小的衛國,打算強奪衛國的富丘等兩塊土地。趙侯的舉動引發了魏惠王的不滿,他立刻派兵到衛國,包圍邯鄲以警告趙侯。

秦孝公趁此機會,派軍隊偷襲了魏國,公孫鞅在這次元裏之役中立下了戰功,奪取了魏國的少樑。在公孫鞅的合作之下,秦孝公藉此機會派兵攻打韓國,僅僅是包圍了韓國的焦城,卻沒有佔領城池土地,只是在魏韓之間築起了小城,簡單地阻斷了魏國和韓國的交界。後來,這種方法被秦昭王以及秦莊襄王等後代秦王進行了變更,秦軍每收他國一地,便建立郡縣,從地理上徹底爲山東六國之間建交形成阻礙。

秦孝公九年,齊國和楚國先後開始進攻魏國,趁着魏國被圍攻的時機,秦孝公派大良造公孫鞅大舉進兵魏國安邑,兩年之後,公孫鞅又突破了魏惠王的反攻,佔領了魏國固陽。就在魏國似乎馬上就要吃大虧的時候,秦孝公忽然宣佈和魏國議和,趕快回國。原來,就在這時,秦孝公得知太子嬴駟的老師贏虔和公孫賈加入了秦國守舊派,企圖破壞第二次變法。爲了保證第二次變法順利地進行,秦孝公決心以太子犯法爲名,通過處罰太子,打擊守舊派的勢力。

商君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哪些人?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 第2張

公孫鞅認爲秦法之所以運行不暢,就是因爲有太子這樣的以下犯上,打算處罰太子。但是,其他大臣認爲,太子是國家的儲君,不能動刑,不過可以讓太子的兩位老師受刑。有趣的是,在贏虔和公孫賈受刑之後,秦國人果然都紛紛尊奉秦法了。短短數年裏,秦國百姓紛紛感受到秦法的優越性,據說在當時的秦國,無主的財物掉到地上都沒人敢撿,山裏也沒有盜賊爲禍,賊,家家戶戶都能做到自給自足。男人們勇於參加國家的對外戰爭,對私鬥卻感到羞恥。連坐法使得百姓之間不再敢隱瞞觸犯法律的親朋好友的行蹤,這使得鄉與縣這樣的地方行政機構得到了很好地治理。擅自議論朝政的百姓被視爲亂化之民,被公孫鞅流放到秦國邊境,之後再也沒有人敢非議朝政了。

不久之後,秦國將都城從雍城遷到咸陽,秦國開始了第二次變法。在這次變法中,公孫鞅命令秦國百姓之家不可以存在全家住在一個屋子裏繁衍生息的事情,小的鄉和邑要匯聚爲一個新的行政單位縣,每個縣政府都要設置縣令和縣丞,通過這樣的變法,秦國被劃分爲了31個縣。

除了百姓分家和設置縣政府之外,公孫鞅又將土地制度定爲阡陌制度,爲了保證國家每年的賦稅對百姓來說是公平的,公孫鞅又下令秦國內部給糧食稱重的器皿的計量單位要保持一致,丈量土地的量尺刻度則要一致。這樣的制度實行了多年之後,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然而,失去了公田制庇護的舊貴族們感到十分氣憤,他們再次煽動贏虔觸犯刑律,贏虔失去了鼻子,自此更加痛恨公孫鞅。

公元前344年,秦孝公派公孫鞅遊說魏惠王稱王,魏惠王果然同意了這個建議,然而,魏惠王稱王的舉動引起了齊威王的不滿,擔心本國地位的威王雖然表明上親自來爲魏惠王祝賀,私底下卻偷偷聯絡楚國等國家,打算給魏惠王一點顏色看看。當然,魏惠王也不是吃素的,他知道自己稱王一定會引起原來的老牌大國齊國的不滿,於是把邯鄲還給了趙國,並先後和趙國以及秦國結盟,還啓用了中山國國君做魏相。

商君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哪些人?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 第3張

然而,不久之後,魏國又開始征伐趙國,趙侯急忙去聯合齊威王,齊威王派齊國軍隊在馬陵俘虜了太子申,魏國將領龐涓在這次戰鬥中死去。之後,秦孝公又派公孫鞅欺騙魏國的公子卬,並聯合齊國和趙國襲擊了魏國軍隊。自此之後,魏國遷都大梁,改立公子赫爲太子。魏惠王爲了議和,被迫交還了當初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公孫鞅因爲這次軍功獲得了商地的十五座城池爲封地,自此被尊稱爲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國再次征伐魏國,再次攻魏,在岸門俘虜了魏國的將領魏錯。之後,又和大荔戎合作包圍了魏國的郃陽,真正做到了一雪前恥。看到秦國富強起來,周天子給秦孝公送來了胙肉,其它國家的國君也來表示友好。然而,此時的孝公身體早已是迴光返照了,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秦孝公派太子嬴駟爲各國回禮,爲太子嬴駟樹立了成爲新君之前的威望。

五個月之後,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駟繼位,號爲惠文君。贏虔的徒弟趁機誣告商君想要造反,由於僞造的證據太過逼真,年輕的秦惠文君一面有着責怪當年公孫鞅想處罰自己爲秦法立威的事,一面又真的以爲公孫鞅造反了,於是派官吏追捕商君。商君逃到旅店想要住下,卻被店主告知,“商君定下了規矩,居住的人如果沒有驗證身份的木簡,店主收留了的話就要被連坐。”

這裏普及一個歷史小知識,根據我國考古工作者對裏耶秦簡的研究工作,我們可以發現,在秦國,人們已經有了具備身份證作用的木簡了。例如《如果國寶會說話》中的提到的這片木簡“故邯鄲韓審理大男子吳騷爲人黃皙色隋面長七尺三寸。”,我們就可以把它當作這位名叫吳騷的男人的身份證。

由於商君已經被官府追捕了,所以能夠證明商君身份的木簡,拜帖以及印鑑一旦出示給店主,官府就隨時可以抓到商君。可是不出示這些東西,商君就無法住店,無奈之下,商君只好逃去魏國。可是,由於當年商君欺騙魏國,致使魏國失去了河西之地,魏國的守城將領就是不讓商君回去。他們大聲喊道,“商君,是”破魏師,弗受。商君欲之他國。魏人曰:“商君是來自秦國的賊,秦國強大了,這個賊竟然又回了魏國,肯定不是爲了回來,我們不要讓他進來。”

商君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哪些人?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 第4張

沒辦法,商君只好又回到了秦國,逃回了商邑,和自己的門徒以及屬下派商邑的士兵向北出發,去征伐鄭地,秦惠文君派兵進攻商君,將他殺死在黽池。惠文君得到了商君的屍體之後,就將商君的屍體車裂爲秦孝公殉了葬,並警告羣臣,“你們中有哪個像商鞅這樣想造反的,就是這個下場!”之後,又滅了商君全家。

由於《戰國策》中關於公孫鞅的記載只有兩段,我只好通過《商君書》,《史記》,《竹書紀年》等其它材料來擴充對公孫鞅傳奇一生的書寫。不過,這並不代表《戰國策》中對商君一生的述評沒有歷史價值。

根據《戰國策》記載,公孫鞅從魏國逃跑到秦國,秦孝公封他做了秦國的相邦,並將他封到了商地,賜號商君。商君治理下的大秦,法令一出百姓就認真尊奉實行,能夠做到審判公平無私,懲罰惡人而不怕惡人身份強大,賞賜大臣而不因爲這個大臣和自己關係好就偏私。太子觸犯法律了,商君可以做到權衡利弊,處罰太子的師傅。幾年以後,在商君的輔佐下,秦國上下道不拾遺,民不妄取,軍事力量強大,諸侯十分畏懼。然而,商君這個人性格刻薄寡恩,喜歡用暴力使人信服。八年之後,秦孝公患了重病,連牀都起不來了,想要讓商君做太子的師傅,可是商君卻推辭了沒有接受。

秦孝公去世之後,秦惠文王繼位,在秦惠文王當了一段時間秦君之後,商君就告老還鄉了。然而,這時候,有人向秦惠文王進了讒言,“自古以來,大臣地位太尊崇國家就會陷入危機,國君的近臣如果太受寵就會使得自身陷入危機。現在我們秦國,就連婦女和孩子都說秦法是商君之法,而不說秦法是大王之法。這是把商君當主子,把大王您當臣下啊。況且這個商君,本來就和大王有仇,我等願意爲大王謀害商君。”就這樣,商君的屍體從商地歸還之後,秦惠文王就把商君的屍體車裂了,百姓們認爲商君真的有造反的舉動,沒有一個人同情商君。

商君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哪些人?爲何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在商鞅這邊? 第5張

通過《戰國策》的補充敘述,我們可以隱約發現,秦孝公在去世前已經察覺到了太子對商君的不滿,所以想通過讓商君做太子的師傅來補救二人的關係,避免商君之後的悲劇命運。後來,孝公死後,商君自己爲了自保,也提出了主動離開秦國。可惜,秦國的舊貴族一黨恨不得將商君置之死地而後快。

原本惠文君嬴駟也想過將就這段尷尬的君臣關係,可惜這些舊貴族利用嬴駟繼位之初想要獲得民心,立功心切,快速達到專權的心態,蠱惑眼前這個年輕人蔘與到對商君的謀害計劃中。魏國擔心商君有詐,再加上魏王不願意得罪秦國,使得商君不得不偷跑回封地。由於男子漢的血性,商君不得不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攻擊鄭地反擊惠文君,使得惠文君真的認爲商君想造反,最終殺死並車裂了商君。可以說,正是人性的陰暗面和各種巧合造就了商君的人生悲劇。

商君死後,秦惠文君悲哀地發現這些攛掇自己害人的親戚纔是阻礙自己專權,阻撓秦國強大的罪魁禍首。然而,他不是父親秦孝公,惠文君性格中比較自私的一面,在某種情況下成了他帶領秦國強大的祕密武器。成長起來的秦惠文君認爲秦法無論是商君之法還是秦王之法,只要對秦國有利就應該大力實行。而這些舊貴族無論是不是在利用自己,都應該被懲罰。陰謀可以冤殺商君這樣的大才,也可以用來對付敵國和小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