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宇文護身爲北周重臣,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宇文護身爲北周重臣,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宇文護到底是如何從北周重臣走向身敗名裂的。

晉蕩公護,字薩保,太祖之兄邵惠公顥之少子也。幼方正有志度,特爲德皇帝所愛,異於諸兄。年十二,惠公薨,隨諸父在葛榮軍中。榮敗,遷晉陽。太祖諸子並幼,遂委護以家務,內外不嚴而肅。太祖嘗嘆曰:“此兒志度類我。”——《周書·卷十一·列傳第三》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宇文護出生,他是西魏權臣宇文泰兄長宇文顥之子,宇文顥去世後就一直跟隨宇文泰在葛榮帳下,葛榮戰敗後,無處可去的宇文護到了晉陽,宇文護整個少年時期都沒離開過晉陽。其實宇文泰在小時候很受自己的爺爺疼愛,而且身爲叔父的語文太對,他也很是重視,宇文泰的兒子年紀都比較小,所以宇文泰便將家中的大小事物都託付給了宇文護。

宇文泰對他的評價就是:“此兒志度類我!”

宇文護不僅在持家方面很有能力,帶兵打仗也不含糊。當年追隨宇文泰,南征北戰之時,也立下了赫赫戰功。上一期我們說過,宇文泰是西魏的重臣,西魏的朝政一直是由他把持着的。而在556年宇文泰在北巡途中一病不起。臨終前,將西魏的大權交給了自己的侄子宇文護。

宇文護臨危受命,但是此時西魏的處境並不樂觀。

搜史君以爲西魏此時表面上風平浪靜,暗地裏確實波濤洶涌,此時一旦有其他勢力力挺西魏皇室,宇文泰之前做的努力就可能功虧一簣。此時的宇文護不得不走上一條逼宮之路,推宇文氏上臺。

孝閔帝之爭

宇文護身爲北周重臣,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孝閔皇帝諱覺,字陀羅尼,文帝第三子也。——《北史·周本紀上·第九》

孝閔元年(557年),宇文覺即位,史稱“孝閔帝”,北周正式成立,西魏從此成爲了歷史

丁亥,柱國、楚國公趙貴謀反,伏誅。太保獨孤信罪免。三月己酉,衛國公獨孤信賜死。——《北史·周本紀上·第九》

孝閔帝即位不久後,朝政並不穩定,趙貴、獨孤信意圖謀反。寶貴獨孤星在西魏都曾與宇文泰同朝爲官,地位相當。

西魏被北周所代後,這讓人與宇文氏產生了君臣之別,於是心中定然是很不服氣,宇文護借孝閔帝登基的機會賞賜趙貴和獨孤信,採取明升暗降的手法剝奪了這兩人的兵權。

忍無可忍的趙貴和獨孤信發起了政變,不過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失敗了。趙貴被宇文護所殺,獨孤信被罷免,不久後也被宇文護逼死,從此以後與宇文泰平起平坐的功勳元老們,再也沒有人能和宇文氏對抗了。

搜史君認爲趙貴和獨孤信在看到宇文氏從一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家族,搖身一變成了“皇族”心裏不平衡是必然的,但是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和宇文泰的宇文氏族還是有區別的。

因爲從宇文泰開始,宇文氏就有稱雄的野心,而他們二人所以說在西魏朝堂上與宇文泰平起平坐,但他們二人心中終歸只想做一個“權臣”,而並未想過要“稱帝”。

宇文護在維護宇文氏族的權威的同時,他的權利也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強。試問一下,身爲君主的孝閔帝宇文覺,心中是何感受?

帝性剛果,忌晉公護之專。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恆以先朝佐命,入侍左右,亦疾護權重,乃與宮伯乙鳳、賀拔提等潛請帝誅護,帝許之。——《北史·周本紀上·第九》

雖說孝閔帝宇文覺是宇文護一手推上去的。但終歸君臣有別,宇文護的強大讓宇文覺這個皇帝當的形同虛設,隨着矛盾一步步的加深,終有一日會壓制不下去,爆發出來。

宇文護身爲北周重臣,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第2張

孝閔帝身邊的大臣李植、孫恆、乙弗鳳等一批人擔心宇文護容不下他們,便私下勸孝閔帝誅殺宇文護,這些人多次謀劃刺殺,沒想到次次都被內奸告密,一一被宇文護剷除。

明帝之爭

世宗明皇帝諱毓,小名統萬突。文皇帝之長子也。——《北史·周本紀上·第九》

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宇文護立宇文泰長子宇文毓爲帝,史稱明帝,明帝即位後也面臨與孝閔帝一樣的境況。畢竟自己的這位哥哥可不是能夠甘心交出權力的主。不過明帝比孝閔帝大了八歲,在性格比孝閔帝更加沉穩,親眼看見孝閔帝的下場,明帝不敢隨意就發起對宇文護的行動,一直與宇文護相安無事。

武成元年春正月己酉,太師、晉公護上表歸政。帝始親萬機,軍旅猶總於護。——《北史·周本紀上·第九》

但是宇文護一直擔心明帝會不會像孝閔帝那樣給自己下“黑手”,也就試探性的說要歸政明帝,看看明帝作何反應?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明帝沒有來暗的,直接答應了下來,收回了大權,開始親政,明帝與宇文護真正的較量纔剛剛展開。

武成元年(559年),明帝親自視察軍隊,表示自己纔是北周真正的掌權者。隨後又任用宇文氏其他宗親爲親信,提高身邊近臣的地位。然而權力的突然被收回對於長期掌握實權的宇文護來說是萬分不習慣,對於明帝步步爲營逐步鞏固統治地位的策略,看着手中的權力如沙子一般漏下,卻也無可奈何。

可是明帝一步步收回權力的方法,可以說是十分細緻,讓宇文護根本沒有機會阻攔,但宇文護有割捨不下權力,就只好將明帝毒殺。

搜史君認爲,開始的宇文護是一心爲家族貢獻的,可是當自己站在北周權力的頂峯時,感受到了權力給自己內心帶來的“充實”便再也割捨不下了,此時宇文護爲了權利已經連殺兩帝,對於權力已經是走火入魔了。

明帝爲了防止宇文護再次掌權,並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而是讓四弟宇文邕即位,這也就是後來的 北周武帝。

武帝奪權

高祖武皇帝諱邕,字禰羅突,文帝第四子也。——《北史·周本紀下·第十》

武帝登基後,宇文護進行了一系列加官進爵,不斷擴大自己的統治基礎,權勢已基本鞏固,如日中天,史書記載:“護第屯兵禁衛,盛於宮闕。事無鉅細,皆先斷後聞”,

在搜史君看來此時的宇文護和皇帝的區別就差頭上的冠冕了,武帝必然會重新走上了明帝當年的道路,武帝作爲北周時期宗室中最早參政的成員之一,經過了孝閔帝、明帝兩朝,已經有了自己的政治經驗,有了孝閔帝、明帝的前車之鑑,深知絕不能與宇文護撕破臉皮,一定要耐住性子。

《北史》中這樣描述武帝:“帝沉毅有智謀,初以晉公護專權,常自晦跡,人莫測其深淺。”爲了迷惑宇文護,武帝日日談論儒學經典修身養性,同時不斷給宇文護放權:

准許宇文護擁有皇帝特有的祭祀之權;下令百官,都不能直呼宇文護名諱;賜“軒懸之樂,六佾之舞”。甚至武帝在宮中與宇文護相見也要向其行禮,對宇文護母親閻姬也禮遇極高。

武帝自登基以來對宇文護一直恭恭敬敬,而宇文護內心依舊有所顧忌。畢竟明帝當年也是這個套路,宇文護不得不防。

搜史君覺得宇文護對武帝從來沒有掉以輕心過,生怕武帝暗中培養心腹奪權。所以一旦有風吹草動,宇文護便會立即採取行動。

七年三月十八日,護自同州還。帝御文安殿,見護訖,引護入含仁殿朝皇太后。帝謂之曰:“太后春秋既尊,頗好飲酒。諸親朝謁,或廢引進。喜怒之間,時有乖爽。比雖犯顏屢諫,未蒙垂納。兄今既朝拜,願更啓請。”因出懷中《酒誥》以授護曰:“以此諫太后。”——《周書·卷十一·列傳第三》

雖然宇文護經歷過兩回爭權後,他的權力比以前更加大了,但對武帝的防範也隨之增加,不過這樣依舊無法逃過命運的安排。建德元年(572年),宇文護從同州歸來準備進宮面見太后。武帝對宇文護說道:“太后年紀大了,不能喝酒,可是她卻戒不了。從來不親自接受朝拜,還不讓別人進宮拜見,喜怒無常。最近我雖然勸了很多次,但一點用都沒有。今天大哥去探望太后,希望您再好好勸勸她。”

還提前準備好了《酒誥》,交給宇文護說:“拿這個勸勸太后。”宇文護入殿後,便將《酒誥》讀給太后。而武帝趁機用玉珽突襲宇文護後背,宇文護跌倒在地,武帝命宦官何泉用殺宇文護,何泉卻因害怕沒有砍殺他,而提前躲藏在殿內的宇文直見此跳出來斬殺了宇文護,一代權臣就此隕落。

宇文護身爲北周重臣,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第3張

宇文護一死,武帝便立刻下令清剿宇文護一黨,就連宇文護的兒子們都被誅殺。

宇文護的一生

宇文護從一代權臣,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不免引人深思,北周政權是宇文護一手建立起來的,同時爲了北周的發展他也是費勁心力。

在宇文護掌權時期的對北齊的作戰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但在軍事防禦上修築了很多城池 ,在防禦北齊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在北周初建時宇文護爲了鞏固宇文氏的勢力,不遺餘力地打擊豪族,但沒有在自己周圍建立起強大關係網,加上之前他的對齊戰爭多以失敗告終,威望也就隨之下降,這些都爲其命運轉折埋下伏筆。

宇文護對權力太過執着,難以割捨,沒有認清自己在政權應處的位置,最終釀成悲劇。

權勢滔天,廢殺兩帝的宇文護爲何不廢帝自立呢?

其實在宇文護執政時期也有人勸他自立爲帝,其實宇文護心裏也想過,但因沒有十足的把握,便找虞季才詢問天象,虞季才告訴他天象有變,應該歸政天子,宇文護聽後內心十分糾結。嗜權如命的宇文護,既想廢帝自立,又不敢違背天道。最後對虞季才說 :“吾本志如 此,但辭未獲免耳。”

搜史君認爲這不過是宇文護給自己的一個臺階,武帝自即位以來從一直隱忍,對宇文護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且明帝當年的經歷也很可能使宇文護認爲,只要將軍政大權握在自己手中,武帝不可能動搖自己的地位。要是不能自立爲帝,依舊做北周真正的掌權者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就是宇文護對權力的過分執着,不懂取捨,終落慘死的下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