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英宗御駕親征全軍覆沒,回去後應該被處死嗎?

明英宗御駕親征全軍覆沒,回去後應該被處死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英宗該不該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元朝並沒有被徹底消滅。元順帝北逃至蒙古高原,元朝變成了北元。明朝從建國那天開始,就一直面臨蒙古的威脅。朱棣登基之後,將都城遷到了北京,號稱“天子守國門”。朱棣親自率領軍隊出征蒙古。蒙古在朱棣的打擊之下,實力大大衰弱。但是朱棣始終沒能給蒙古致命一擊,蒙古對明朝的威脅始終存在。明英宗登基之後,蒙古的瓦剌部逐漸強大起來,成爲明朝北疆最大的威脅。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率領大軍入侵明朝邊境。這本來就是一次平凡的邊境事件,也先大軍也就是兩三萬人,他沒有一舉滅掉明朝的野心。明朝只要派合適的將軍抵禦瓦剌軍隊即可,但是年輕的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決定御駕親征。

明英宗御駕親征全軍覆沒,回去後應該被處死嗎?

1449年7月,明英宗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征,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明英宗親征,還帶着一班文武大臣,比如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等人。明英宗本來想以絕對優勢兵力輕鬆擊敗也先。沒有想到的是,明英宗有“有多大臉現多大眼”。明英宗被包圍在在土木堡,二十萬大軍傷亡過半,明英宗本人被俘虜,所帶的文武大臣也大多戰死。土木堡一戰,明朝幾十年的積蓄毀於一旦。瓦剌大軍直逼北京。若不是明代宗和于謙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明朝有可能提前滅亡,或者變成南明。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稱爲明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俘虜的皇帝。

明英宗御駕親征全軍覆沒,回去後應該被處死嗎? 第2張

明代宗打贏北京保衛戰之後,明朝也有了新皇帝。瓦剌手中的明英宗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有點雞肋。瓦剌爲了離間明朝,爲明朝製造一些事端,所以放回了明英宗。明英宗被俘一年之後,被放回了明朝。史稱: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明英宗被放回明朝之後,並沒有當皇帝,而是被尊爲太上皇。明代宗並沒有懲罰明英宗,只是將其軟禁在南宮。兵敗被俘的明英宗被放回國之後應該被處死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從情感上來說,明英宗應該戰死沙場纔對。如果從戰爭的實際損失上來說,軍事主帥應該被處死以謝天下。

明英宗御駕親征全軍覆沒,回去後應該被處死嗎? 第3張

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沒有打勝仗,反而全軍覆沒。明英宗應該跟隨自己的軍隊一起滅亡,明英宗即使打不贏也不應該被俘虜。土木堡之變明朝幾十年的積蓄毀於一旦,明成祖時期留下的名臣幾乎損失殆盡。明朝最精銳的軍隊也在土木堡之變中全部損失殆盡。瓦剌大軍一直打到了北京,如果不是于謙和明代宗,明朝的損失將會更大,甚至不復存在。從明英宗帶來的損失來說,他應該被處死。即使不被處死,明英宗自己也應該引罪自裁纔對。但是明英宗不是普通的軍事主帥,他是一國之君。一國之君就不能被輕易處死,而且天下也沒有人可以判皇帝死刑。明朝君臣也一直刻意掩蓋明英宗被俘虜這一現實。

明朝君臣不說明英宗兵敗被俘,而是“北狩”。“北狩”的字面意思是到北方狩獵,引申義則爲皇帝被俘虜到北方。在明朝君臣看來,明英宗根本就沒有被俘虜,而是到北方去狩獵。被俘虜可能有罪,但是“北狩”絕對無過。既然明英宗都沒有什麼罪過,只是到北方狩獵的時間長一點,又何來處死之說呢?古代社會講究家國同構觀念。皇帝既是一國之君,也是家長。父親爲家君,國君爲國父,君父同倫,家國同構。作爲君父的明英宗即使有過,也不應該被處死。君父有過錯,作爲臣下應該勸諫,而不是指責君父所犯的錯誤,甚至因爲君父犯錯而打倒君父。明英宗是皇帝,沒有人敢判處明英宗死刑。

明代宗登基之後,明英宗也是太上皇,在級別上還是高於明代宗。明代宗也沒有資格判明英宗死刑。從這個情感上說,明英宗是明代宗的哥哥,而且是一個皇帝哥哥。明代宗可以軟禁明英宗,甚至可以偷偷害死他。但是明代宗不能公開定罪處死明英宗。如果明代宗公開處死明英宗,他就是失去法統上的支持,也會給世人留下話柄。明代宗也是一個比較仁義的君主,他並沒有殘害明英宗,只是將他軟禁起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明英宗也不應該被處死。古代社會父權佔據主導地位,母權也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太后的地位。明英宗被俘虜之後,孫太后的地位得以凸顯出來。

孫太后以卓越的才華擁立朱祁鈺爲皇帝,反對遷都南京。明代宗雖然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是孫太后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忽視。孫太后和明英宗的勢力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爲了維護朝廷的統一鞏固,明英宗不應該被處死。明英宗打了敗仗應該承擔一定責任,但是明英宗肯定不應該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