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太武皇帝拓跋燾的多面人生 最後落到被宦官所殺的地步

揭祕太武皇帝拓跋燾的多面人生 最後落到被宦官所殺的地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太武皇帝拓跋燾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423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年僅16歲登基;公元425年,拓跋燾下令制定文字;公元431年,拓跋燾滅胡夏;公元436年,拓跋燾滅北燕;公元439年,拓跋燾滅北涼,一統北方,將中國歷史正式拖入南北對峙階段;公元450年,南朝宋攻北魏,拓跋燾領軍遠征,反將國土向南推進至長江邊;公元452年,拓跋燾因自己執政晚期的殘暴,被宦官宗愛所殺,享年45歲。

上面這些冰冷的數據,大體已能爲我們展現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在位29年所達成的功績與結局,但卻無法爲我們勾勒出拓跋燾作爲人的多面人生。

法制北魏——拓跋燾的仁與不仁

揭祕太武皇帝拓跋燾的多面人生 最後落到被宦官所殺的地步

對於人口的渴求幾乎貫穿了拓跋燾執政的一生,翻閱史書,拓跋燾的每一次征戰幾乎必然伴隨着將敵國人口內遷的行爲,而且史書多次記載,其內遷的行爲常常還伴隨着向內遷人口開倉放糧的政策,“成爲我的子民,我就要保證你們活下去。”這大概是拓跋燾最真實的想法。

至於是否能讓百姓活好呢?《魏書》中同樣記載了很多次,拓跋燾剛征戰回來,就到各地巡查,瞭解百姓疾苦,賑濟災民、撫卹孤老等。

然而,拓跋燾的仁慈並不能說明他是一個爛好人,他所有的仁慈都基於一點——法制。北魏百姓、歸附北魏的百姓,拓跋燾從來認爲他們應該享受更好的生活,而對於不服從的人怎麼辦呢?《魏書》中記載了兩件事。

公元430年4月,拓跋燾巡視雲中,當地一萬多敕勒人從居民點叛離逃走,拓跋燾下令追殺消滅。公元445年,盧水胡人蓋吳起義,這應該是拓跋燾統治時期最大一次的百姓起義,此次起義,蓋吳擁衆10萬,歷時一年才平息,在鎮壓起義過程中,北魏官軍幾乎對起義軍中的無論男女老幼盡數屠殺。

爲了維護北魏法制的推行,拓跋燾規定,如果百姓間出現謀殺案,必須由地方官員審理定罪,如果有人私下報復,報復者及其宗族均應誅殺,如果有人幫助報復者,則同罪。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北魏對嚴重犯罪的懲罰多厲害,不僅累及家人,甚至可能累及宗室。這恐怕也是蓋吳起義大軍中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男女老幼的原因。這樣的法律,無疑是不仁,甚至是殘酷的。

蓋吳起義之後,史書中還有多次拓跋燾大規模誅殺百姓的記錄,其原由基本都是百姓叛逃,而究其根本,多少都和嚴苛的律法和後面要說到的“太武滅佛”有關。

太武滅佛——拓跋燾的追求

揭祕太武皇帝拓跋燾的多面人生 最後落到被宦官所殺的地步 第2張

拓跋燾是一個極度務實的人,對百姓的態度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與許多帝王實際行爲上的“順我者活”相比,拓跋燾是真真實實的努力想讓北魏百姓活得更好、更好、再好一點。而拓跋燾自己,他一生恪守節儉,但對手下的將士、大臣則非常慷慨。拓跋燾崇尚禮義、崇尚儒學、更崇尚法制。所以此時,正在興盛中的佛教惹到他了。

拓跋燾認爲,佛教就是利用百姓的無知,假借虛妄的東西控制百姓思想,會讓百姓追求虛幻、不受教化、孳生妖孽。於是在公元438年下令五十歲以下和尚必須還俗;公元444年再次下令,不得私自豢養和尚、巫師在家,如有,要將和尚、巫師交到官府。如過期不交,滿門抄斬。

爲了統一推行漢學教化,拓跋燾還下令,所有官員的孩子必須送到太學讀書;普通工匠、僕役的孩子,應該跟着父兄學習自己的職業技能。任何人不得在家請老師私下教學,違反的老師處死,主人家滿門抄斬。

公元445年,蓋吳起義。公元446年,北魏官軍在一座寺廟中發現藏有武器,於是拓跋燾認爲佛教與蓋吳有關聯,更直接宣佈佛教爲邪教,最終在拓跋嗣宣傳下,整個北魏大肆坑殺和尚、摧毀佛像、焚燬佛經。至此,佛教在北朝徹底被禁,直到公元452年,拓跋燾的孫子拓跋濬頒佈復佛法詔後才得以恢復。

愛子拓跋晃之死:法之過厲便爲苛政——拓跋燾的殘暴面

揭祕太武皇帝拓跋燾的多面人生 最後落到被宦官所殺的地步 第3張

拓跋燾16歲登基,執政29年,可說是以武平天下、以文治天下的一代雄主,他所建立的法制體系也對北魏的快速強大功不可沒。然而,在拓跋燾執政後期,無論是將律法的懲戒機制與家人、宗族相關聯,還是後來的太武滅佛,都標誌着過度追求法治已讓他走入了一條殘暴的歧路。也正因爲這種殘暴,使得他最喜愛的兒子拓跋晃死在了自己的前面。

拓跋晃,拓跋燾的長子。拓跋燾有多喜歡這個兒子呢?公元432年1月,拓跋燾立拓跋晃爲太子,同年6月,拓跋燾親征北燕,命太子拓跋晃總領尚書事務,時拓跋晃只有5歲;公元439年,拓跋燾出征北涼,年僅12歲的拓跋晃已能代父主持朝政;公元443年,16歲的拓跋晃隨父出征柔然,又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自此後,每逢國家大事和軍隊事務,拓跋燾都要叫拓跋晃一起商量。史書記載拓跋晃自幼聰慧、過耳不忘,喜愛閱讀經史著作,且都能把握精要。

然而,在公元446年,拓跋晃與父親拓跋燾之間有了一次巨大的衝突。當時,拓跋燾下詔滅佛,但拓跋晃也喜愛佛法,因此反對,最終拓跋燾一意孤行,父子倆出現了隔閡。而最終誰都想不到,導致拓跋晃和拓跋燾兩人死亡的將是同一個人——宦官宗愛。

宗愛性格陰險暴躁,與拓跋晃的兩位部下有嫌隙,因此更不爲拓跋晃所喜。但偏偏拓跋燾晚年因爲過於追求嚴刑峻法,常誅殺大臣,事後又後悔,精神狀態很不穩定,但宗愛特別會服侍和安慰人,所以受到了拓跋燾的寵信。宗愛因爲與拓跋晃不和,擔心日後拓跋晃登基對自己不利,因此誣告太子及其手下意圖造反,於是拓跋燾大怒,下令整肅太子府,誅殺了許多太子近臣。太子拓跋晃也因此憂慮成疾,於451年7月病死,年僅24歲。

北魏雄主之死——拓跋燾的不幸與幸運

揭祕太武皇帝拓跋燾的多面人生 最後落到被宦官所殺的地步 第4張

拓跋燾執政晚期因爲對法治要求的嚴苛,所以經常犯的毛病就是:濫殺大臣,然後後悔。

太子拓跋晃死後不久,拓跋燾就又明白過來了,拓跋晃並沒有謀反,但一切早已悔之晚矣。拓跋燾的清醒讓身邊的宦官宗愛害怕了。爲了避免拓跋燾發現是自己的挑撥才逼死的太子拓跋晃,公元452年3月,宗愛先下手爲強,殺死了拓跋燾。北魏雄主拓跋燾,崩。享年45歲。

拓跋燾死後,宗愛試圖把持朝政,先殺死了拓跋燾的三兒子拓跋翰,又擁立拓跋燾的幼子拓跋餘爲帝。然後身居宰相高位。同年10月,宗愛又殺死了拓跋餘。之後,尚書陸麗等人擁立拓跋濬爲帝。拓跋濬登基後,誅殺了宗愛,並滅其三族。

對於拓跋燾來說,無論他自己的死,還是愛子拓跋晃的死都是極度讓人可惜的。但他也是幸運的,因爲其後登基的拓跋濬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孫子,也是太子拓跋晃的長子。更幸運的是,拓跋濬還將是一個好皇帝,他會帶領北魏帝國繼續走向強盛。只是最大的不幸是,橫死的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45歲而亡,這已是所有北魏皇帝寶座之上的君王所能活到的年齡極限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