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張良的隱居一直都是比較矛盾的事情,從項羽失敗以後,張良就宣佈隱居了。可是呂后爲劉盈爭奪太子的時候,張良依舊可以爲呂后出主意,讓他去請商山四皓。

那麼既然已經隱居的張良,是如何做到爲呂后出謀劃策的呢?要麼就是司馬遷在蒐集史料的時候,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情況,要麼就是張良採取了半隱的辦法。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01張良是天下第一聰明人,劉邦不會放他走。

作爲聰明人,張良爲劉邦出謀劃策多年。可是張良的身份卻比較尷尬,他是韓國貴族,而當時韓王信依舊還是諸侯王中的一員。

就算沒有韓王信,劉邦分封了那麼多異姓王,這些人手裏要錢有錢,要兵馬有兵馬,就差一個肯動腦子的謀士輔佐了。

你認爲劉邦會乖乖把張良給放走嗎?他完全不放心這件事。張良一旦跑出去,被其他諸侯給弄走了,那他的天下可就出現危機了。

公大驚,曰:“爲之柰何?”張良曰:“誰爲大王爲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柰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史記》

所以說張良在請求退隱的時候,劉邦肯定是想了各種辦法阻止這件事。因爲異姓諸侯王的事情還沒有徹底解決,你張良是不能走的。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第2張

可是司馬遷偏偏說張良就這麼隱居的,這又該作何解釋呢?我們會發現,張良在朝中並沒有非常明確的一個官銜,以他的才能,做個丞相那是綽綽有餘的,只少位列蕭何之下,做個副丞相。

很可惜的是,張良並沒有接受這樣的官職,劉邦甚至要把齊國分封給張良,讓他隨便挑地方,張良也表示拒絕。爲了不讓劉邦作難,張良只要了當初跟劉邦相遇的留地作爲自己的封地,其實也就是象徵性地接受了一點賞賜。

由此可見張良在朝中是沒有正經官職的,可他卻偏偏時不時地出現在呂后身邊,爲她出謀劃策,所以我認爲他就是傳說中的半隱。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第3張

02什麼是半隱?張良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所謂半隱,也就是說,他在朝中不擔任任何官職,屬於閒雲野鶴的狀態。只不過呢,他的行蹤必須要讓皇帝看到,皇帝一叫他隨時就能來的那種。

這就是雍正王朝裏鄔思道的境界,我想作者便是從張良隱退裏找到的靈感吧。張良的確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如果自己完全做一個閒雲野鶴,那麼劉邦絕對不會放心。

可讓他入朝爲官,他並不願意,況且異姓諸侯王一個個都被害了,張良知道朝堂並不是久留之地。所以只能採取這種折中的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境。

留侯曰:“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餚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駕,西都關中。---《史記》

我什麼官職都不做,但是我隨時都能來爲皇帝您出謀劃策。這種狀態太神奇了,自古以來,還沒有哪位賢人是做到這種狀態的。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第4張

古代賢者要麼如姜太公、管仲之類安邦定國一輩子,要麼如范蠡之流泛舟江上,做個富家翁。像張良這種半隱狀態的人才的確只有這一位。

半隱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消除劉邦對張良的戒心。你說張良會幫助其他諸侯王造反,但是張良的一舉一動,劉邦都看在眼裏,他知道張良每天都做些什麼,在哪裏做事。

這下子劉邦纔算是徹底放心了,所以張良用這種辦法得以善終。我們感嘆人生不順利的時候,其實可以看看古人到底是如何處理這些人生難題的。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第5張

03韓王信對張良意味着什麼?張良爲何不幫韓王信。

張良跟韓國的關係,那是非常深厚的。張良的祖先五代人都在韓國做相國,由此可見張良的確是韓國的著名貴族。

那麼張良爲什麼沒有幫助韓王信一統天下呢?我認爲張良看不上韓王信。倒不是說韓王信有多麼愚蠢,只是韓王信承擔不起一統天下的大業。

張良要輔佐的那個人,一定是人中龍鳳,是劉邦那樣的大英雄,擁有一統天下的氣魄和能力。絕不是韓王信這種甘於在自己的地盤上過小日子的人。

呂后恐,不知所爲。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畫計筴,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曰:“君常爲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呂澤彊要曰:“爲我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爲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爲漢臣。”---《史記》

所以張良絕對不會出手幫助韓王信,那麼韓王信對張良來說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一顆定時炸彈。

只要韓王信活着一天,只要韓國還在他的掌控之中,那麼張良就無時無刻都處於危險之中。雖然張良知道他不會幫助韓王信,可劉邦不知道這件事。

張良和韓國的關係實在是太深厚了,五代的感情聯繫在一起,不由得不讓劉邦感到懷疑。所以說張良不僅不能幫助韓王信,而且完全不能接近韓王信。

尤其是在劉邦一統天下以後,張良如果想要回韓國看看老領導,那麼事情可就糟糕了。劉邦一定會認爲張良這是回去幫助韓王信奪取天下了。

那麼不僅張良走不了,劉邦還會帶人去把韓王信給滅了。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所以張良絕對永遠不能再見韓王信,也絕對不能再踏入韓國土地一步。自從走出來的那一天開始,就註定了張良與故土永別了。

什麼是半隱?張良在消滅項羽後爲什麼選擇“半隱”? 第6張

總結:張良的隱居山林,其實是不得已而爲之。

打下大漢天下以後,作爲漢初三傑的張良,自然少不了冊封和嘉獎。不過聰明的張良知道冊封越高,那麼將來的危險也就越大。

因爲你掌握了更多權力,擁有了更高的地位,那麼你跟皇位的距離就更加接近,這件事是劉邦所不容許出現的。

韓信就是完全不懂得這個道理,一味地想要權力和地盤,結果他把自己給玩死了。還有很多異姓諸侯王的下場比比皆是,這些人都是張良的好例子。

所以說張良就算想要享受榮華富貴,也只能選擇放棄。其實有一個人他沒有放棄榮華富貴,那就是劉邦的丞相蕭何。

作爲大漢的第一任丞相,蕭何身上的擔子非常沉重。不過因爲他太過於優秀,以至於所有人都誇讚蕭何的能力。

這就讓劉邦心裏不開心了,所以蕭何也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可蕭何偏偏還是放不下這好不容易得來的幸福,所以他選擇了另外一種自保的方式。

蕭何在晚年故意貪污受賄,這件事讓劉邦給知道了,劉邦終於鬆了口氣。因爲像蕭何這種人,什麼都不求,就知道努力幹活,是非常可怕的。

既然他求財,那麼說明他對權力的慾望並沒有那麼深厚,由此劉邦放下了對蕭何的警惕。聰明人的處事方法是不一樣的,但是規律是一樣的,那就是用方法解決困難,而不是選擇棄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