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生數次叛唐的田承嗣,最後竟然還能善終

一生數次叛唐的田承嗣,最後竟然還能善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田承嗣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田承嗣,唐朝中期割據軍閥,一代梟雄,世爲盧龍軍裨校,曾於安祿山手下爲將。後在藩鎮林立的中唐時期,憑藉智謀和狠辣,成爲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統領七州,擁兵五萬,其勢力居於河北三鎮之魁,即是唐代著名的藩鎮世襲勢力——魏博田氏家族。

▲田承嗣死後,將節度使一位傳於侄子田悅,開啓藩鎮世襲之先例,其後治理魏博一帶近六十年。

田承嗣因家族世代爲盧龍軍裨校,故早期在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麾下擔任前鋒兵馬使。盧龍形勢險要,山如龍形,因而得名,是中原王朝的邊防要地,唐代詩人戎昱作《塞下曲》(其六)曰:“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駸駸。夜後戍樓月,秋來邊將心。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

在此邊境要地,不說世爲將職的田氏,就是盧龍當地的百姓都是“人性勁悍,習於戎馬”。《舊唐書》中載,田承嗣的父親田守義,及祖父田璟,皆是”以豪俠聞於遼、碣“。因此,田承嗣幼善擊劍,弓馬精熟,又識兵知陣,能“度山川之險易,計戎狄之勇怯”,故而在安祿山麾下時曾數次俘斬入侵的奚族、契丹軍隊,以此戰功一月三捷,補左清道府率,遷武衛將軍。

▲在唐代故事《紅線》中,田承嗣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正是因爲他欲吞併潞州的野心,才招致潞州節度使薛嵩遣婢女紅線盜盒。

除勇力外,田承嗣更擅治軍,《新唐書·田承嗣傳》中載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當時安祿山起兵反唐,引發安史之亂,田承嗣與張忠志被安祿山遣爲先鋒,一戰攻陷河、洛。後天降大雪,安祿山爲此巡視衆營,發現田承嗣營中悄無聲息,似無一人,後進營一看,營中卻已經”擐甲列卒“,軍容嚴整,安祿山逐個按籍查閱,竟無一人缺漏。此後,安祿山歎服田承嗣治軍之能,遂令其守潁川。

一生數次叛唐的田承嗣,最後竟然還能善終

▲兵書《吳子·應變》中言:“三軍服威,士卒用命、則戰無強敵,攻無堅陣矣”,正是強調在戰爭中,治軍對於戰局的重要性。

隨着安史之亂的進行,田承嗣逐漸成爲安史叛軍中的主力干將,他憑藉着治軍、勇力,以及過人智謀和眼光,數次擊敗唐軍。後唐將郭子儀率軍平亂,用兵有法,克洛陽,聲震天下。田承嗣見情勢不好,遂在潁川降唐,但不久後,安祿山之子,當時的安史叛軍之首,安慶緒率軍退守相州,田承嗣又聯合蔡希德、武令榔叛唐,三人合軍北上,馳援相州。

▲安慶緒,安祿山之子,在安祿山建立大燕政權後,殺父自立,成爲安史叛軍名義上的首領。

田承嗣剛和安慶緒匯合,安慶緒卻又被史思明所殺。此後,史思明接收安慶緒部,回軍范陽,自稱“大燕皇帝”,並於同年興兵南下。田承嗣在此時又擔任先鋒一職,率軍再度攻陷洛陽,因此功被史思明拜魏州刺史。

然而,在見證了安史叛軍中的勾心鬥角後,田承嗣認爲叛軍的分崩離析是遲早的,遂有投降朝廷之念。此後沒過多久,田承嗣預想成真,殺害安慶緒,獨掌大權的史思明,死於其子史朝義之手。自此之後,安史叛軍內部離心,再無往日威風。與此同時,僕固懷恩率唐軍再度收復洛陽,安史叛軍形勢岌岌可危,屢戰屢敗,一時只有退守之力,無奈之下,史朝義和田承嗣只得率軍入莫州據守。

史朝義弒父稱帝的第二年,田承嗣見唐軍已收復大部分州郡,安史之亂將平,便心生一計,哄騙史朝義回幽州搬援軍,自己則於莫州堅守,抵禦僕固懷恩的大軍,史朝義不知田承嗣已有降唐之心,從其計,率五千騎夜出莫州,直奔幽州。

一生數次叛唐的田承嗣,最後竟然還能善終 第2張

▲《新唐書》載:“(史)朝義然納,以騎五千夜出,比行,握(田)承嗣手,以存亡爲託。承嗣頓首流涕。將行,復曰:‘闔門百口,母老子稚,今付公矣。’承嗣聽命。”

史朝義一走,田承嗣便召集衆將,先是歷數自己和叛軍所行之惡,“吾與公等事燕,下河北百五十餘城,發人冢墓,焚人室廬,掠人玉帛,壯者死鋒刃,弱者填溝壑,公門華胄,爲我廝隸,齊姜、宋子,爲我掃除“,而後又以禍福無常,改過自新方能轉危即安來勸說衆人出降。安史叛軍中將帥、士兵離心日久,爲求存,遂從田承嗣之議。

就這樣,田承嗣以史朝義全家和莫州作爲進身之禮,成功降唐。後安史之亂平息城池殘破,民生凋敝,唐廷便數次大赦天下,對田承嗣這班子安史舊將既往不咎還一再提任田承嗣,升任其爲魏博節度使。

▲安史之亂的平定,郭子儀克復二京,折衝千里,居功至偉,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都對其讚譽有加。

田承嗣得封魏博節度使後,野心盡顯,表面上接受朝廷命令,實則已是割據一方,於轄內收取重稅、整修武備、統計戶口,強拉兵丁,不過數年光景,就已有十萬部衆在手。

此後,田承嗣越發驕橫,就連唐代宗都只能以下嫁永樂公主於其子田華來籠絡其心。但是,唐代宗的“姑息之政”卻讓田承嗣勢力愈來愈強。大曆十年,田承嗣佔相衛四州,起兵作亂,被唐代宗遣八鎮兵馬征討,田承嗣不敵,上表請罪。後大曆十一年,田承嗣又援助汴州李靈曜叛亂,不成,再度上表請罪。

兩次叛亂,兩度請罪,唐朝之所以都可容忍,就是因爲田承嗣當時的勢力之盛。在面對這個統領七州的河北三鎮之魁,唐朝也只能任由其行事,讓田氏家族稱霸魏博六十餘年。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曾言:”田承嗣首開河北三鎮割據稱雄之肇端,致使河北三鎮‘訖唐亡百餘年,卒不爲王土’。田承嗣則是其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