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郭子儀最後爲什麼能夠善終 揭祕其善終的背後原因

郭子儀最後爲什麼能夠善終 揭祕其善終的背後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郭子儀,一定是這樣的形象,其中在這裏卻是這個樣子的,除此之外你還知道些什麼呢?

郭子儀最後爲什麼能夠善終 揭祕其善終的背後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名將並不罕見,但是能夠保全自身並得以善終的卻只有寥寥幾位。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爲了功臣們逃不過的宿命。

最典型的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幾位功臣們的悲催下場。比如堪稱頭功的李光弼,上了戰場威震千里,下了戰場就被朝中的宦官們治得動彈不得,以至於在平叛戰爭勝利的前夜,竟被整治得憂鬱而死。爲平定“安史之亂”家族殉難四十多人的僕固懷恩,結局卻比他還慘,竟因忍不了朝中小人的陷害污衊,一怒就勾結吐蕃回鶻造反,險些鬧出覆亡唐朝的大禍。

半生功業分分鐘毀乾淨。“忠良難善終”的悲情,常惹得後世哀嘆。

但同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功業足能與李光弼比肩,被唐肅宗贊爲“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的郭子儀,卻是絕對的例外。他在挽救整個大唐帝國於將傾之後,不僅獲得了王爵之尊,還得到了皇帝的全心信任,最終在84歲高齡壽終正寢,被朝廷追贈爲太師。

郭子儀之所以能夠善終,是因爲他聰穎通達,具有兩條令人歎服不已的政治智慧。

一,恃寵不驕,禮遇奸臣

常年帶兵打仗、爲國家立下不世之功的將帥,最容易由於君王的寵愛和封賞而滋長驕橫之氣。尤其是對於一些性情剛正耿直的將軍而言,當他們看到奸佞小人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有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不免形於顏色。

郭子儀最後爲什麼能夠善終 揭祕其善終的背後原因 第2張

而郭子儀在這方面卻恰恰相反。他的生存哲學就是不僅對君子謙恭誠懇,對小人更是禮遇有加,絕對不依仗自己的功勞而對朝堂上的奸臣表現出輕蔑不屑。

當時大宦官魚朝恩爲人專橫,在朝中經常陷害忠良,郭子儀也由於功勳卓著成爲魚朝恩嫉妒的對象。大曆二年十二月,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突然被人挖掘,朝野譁然,雖然沒有捕獲到掘墓者,但是大家幾乎都知道是魚朝恩指使的。

古人講求孝道,父親墳墓被掘,是對一個人最大的羞辱,乃是不共戴天之仇。此時的郭子儀,正在前線率軍與吐蕃交戰,聽聞消息之後迅速從涇陽趕回朝中。郭子儀自己心中也很清楚,這件事情是誰幹的。

滿朝公卿都十分憂懼,擔心郭子儀盛怒之下舉兵叛亂。誰知郭子儀見到皇帝之後,非但沒有追究魚朝恩的責任,反而流着眼淚說:“臣常年帶兵打仗,手下的士兵經常毀壞別人的墳墓,臣卻沒有能夠很好地阻止。這次的事情是因爲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譴,並不是哪個人的過錯。"

郭子儀這一席話,不僅使皇帝和公卿們心安,也使魚朝恩大感意外。郭子儀何嘗不想追究魚朝恩的責任?只是魚朝恩是備受皇帝恩寵的宦官,如果執意嚴懲,一方面會讓皇帝爲難,另一方面,假如這次沒有徹底把魚朝恩弄垮,今後他必然會不擇手段對付自己。

不得罪小人,是郭子儀心中的一條戒律。

後來,魚朝恩設宴邀請郭子儀。手下的人紛紛勸阻郭子儀不要前往,郭子儀卻坦然大度地前去赴宴,對魚朝恩完全不設防。郭子儀的誠懇,徹底折服了魚朝恩,他流着眼淚對郭子儀說:若非您是真正的長者,怎麼能不起疑心呢?

郭子儀最後爲什麼能夠善終 揭祕其善終的背後原因 第3張

而對待當時衆臣們鄙薄不已的盧杞,郭子儀也始終保持着禮讓和客氣。盧杞相貌醜陋,每次拜訪過郭子儀的時候,郭子儀都會提前讓府中的女眷都規避,因爲他擔心女子們看到盧杞的相貌會忍不住發笑,引來盧杞的記恨。

正是由於郭子儀這種謙恭和禮遇,盧杞後來發跡之後雖然殘害了很多忠臣良將,卻始終對郭子儀網開一面。

二、敢於自污,以安君心

對於皇帝而言,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功臣過於潔身自好。就拿郭子儀來說,本身就已經功高蓋主了,如果再清正廉潔,勢必會招攬到天下人心,到時候皇帝怎麼可能安心?

郭子儀正是因爲悟透了這個道理,所以在生活上極度奢侈放縱,不僅到處蒐集各種珍寶器具,還大肆置辦良田美宅,美麗的姬妾數不勝數,把自己裝扮成了一個貪圖享受的人。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郭子儀家中“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經常在家中舉辦各種奢華的宴會,甚至一次宴會的花費都能高達幾十萬錢。

郭子儀不僅自己和家人吃穿用度極爲奢侈,就連家裏的1000多名僕人也都衣着錦繡,看上去富貴逼人,在當時的京城都知道郭子儀府中的富裕。

郭子儀最後爲什麼能夠善終 揭祕其善終的背後原因 第4張

他手下的幕僚認爲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會給郭子儀的名聲帶來損害,因此勸諫郭子儀要多爲國家着想,此刻正是國家多危多難之時,應該把錢財捐獻給國家充當軍餉,這樣對自己的名聲是有很大好處的。

郭子儀聽到這話卻忍不住笑了起來:"如果我按照你的建議去做,陛下反而會懷疑我另有所圖。“他向自己的部下解釋道,皇帝最爲擔憂的從來都不是大臣們迷戀聲色犬馬,而是大臣們招攬人心起兵造反。

前者頂多是國庫裏損失一些錢財,後者卻會顛覆整個帝國的根基。

《太平廣記》對郭子儀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罪",郭子儀正是因爲獲得了奸臣們的心悅誠服、看透了居上位者的心思,才得以在暗流涌動的廟堂上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