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唐的和親政策,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漢唐的和親政策,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運用和親政策來調節民族關係的朝代很多,尤其以漢、唐爲最。通過和親,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矛盾得以緩解,也有力地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一、和親的原因

西漢的和親對象基本上是匈奴和烏孫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以匈奴爲主。我們知道匈奴是一個過着遊牧生活的民族,他們賴以生存的畜牧業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大。爲了拓展生存空間,匈奴人不斷地試圖南下,取得中原王朝北部的土地作爲他們新的牧場。而西漢時期,正是匈奴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奴隸制政權、控制了漠北草原的強盛時期,匈奴人的勢力已延伸到西漢的國土範圍之內,雙方對領土的爭奪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客觀的說,面對匈奴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西漢雖然多次出兵打擊,但並沒有消滅匈奴人的把握和本領,如果想要鞏固自己在北方的統治,必須在戰爭之外,採用一些其他的手段瓦解匈奴人的攻勢。這也是西漢主動提出和親的政治原因。

漢唐的和親政策,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相比於西漢迫於無奈的和親不同,唐朝是當時一個經濟、文化和軍事都非常發達的中央王朝。唐朝建立時,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係是一種羈靡關係,採取的民族政策也比較溫和,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係總體來說比較和諧,它的和親是一種籠絡少數民族政權的主動舉動,是出於利用和親與少數民族政權締結成一種同盟關係的考慮。特別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亂中,唐朝就多次利用和親來藉助回紇等少數民族政權的軍事力量,因此它的和親的政治同盟目的更加強烈。

二、漢唐和親的經過

漢朝初年,劉邦並沒有特別重視匈奴政權的軍事實力。直到公元前200年,劉邦親征匈奴,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七日之後,劉邦才正視到匈奴人是一位不可忽視的敵人。在西漢剛剛立國,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劉邦採用和親政策,“以宗室女爲單于闕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糧物多有數,約爲昆弟,以和親”,這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從劉邦開始,直到漢景帝時,西漢四次以宗室女嫁單于,並同時與匈奴之西的烏孫和親,目的都是爲了緩解匈奴人的南下。

漢武帝時,由於國力強盛,加上漢武帝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想以武力平定匈奴人,所以中斷了和親政策,多次向匈奴發動進攻。但是就算有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良將,漢武帝仍然不能消滅掉匈奴政權,反而使雙方都不堪重負,國家經濟都受到極大的損害。因此從漢宣帝時開始,中斷了的和親又被繼續。

漢唐的和親政策,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第2張

唐代的和親主要集中在吐蕃和回紇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之內。唐朝共有七位公主遠嫁到回紇,而回紇也有一位公主嫁給了李唐宗室敦煌王。在這期間,唐朝和回紇保持了良好的雙邊關係,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吐蕃是在唐朝初年發展出來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對唐朝西南邊疆的穩定有着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吐蕃人提出“尚唐朝公主”的請求之後,唐太宗爲了搞好同吐蕃的關係,也將文成公主嫁於吐蕃的松贊干布,這是兩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民族史上的一件盛事。

雖然松贊干布之後吐蕃與唐的關係時好時壞,但兩國的和親卻並沒有因爲國家關係的不穩定而中斷。文成公主之後,又有金城公主入藏,這都是政治高於一切的婚姻關係。

三、漢唐兩朝和親的區別

漢朝和唐朝是封建社會和親次數最多的兩個大一統中央王朝,二者和親政策有相似也有不同。

西漢的和親,僅限於能給西漢帶來威脅的匈奴和烏孫兩個政權。而唐朝的和親對象十分寬泛,有吐蕃、吐谷渾、契丹、奚等多個少數民族政權,可以說在視野和格局上比漢朝要寬廣得多。唐朝的和親不僅僅是止戰,還是一種利用和親進行文化輸出的長遠之舉,格局也比西漢要高。

第二個區別是,西漢的和親,是單純將漢朝公主嫁到少數民族地區,而唐朝雖然也是以出嫁公主爲主,但也出現了翼族公主嫁到唐朝的例子。不過有一點二者是相近的,漢朝外嫁的女性身份比較複雜,有公主,也有親王的女兒,還有王昭君這樣的宮女冒牌貨;而唐朝除了宗室女之外,也出現過將妓女冒充公主嫁給始畢可汗的怪事。

漢朝和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連接烏孫,抑制匈奴南下,保證北方邊境的安寧。而唐朝和親的目的性就複雜得多,有出於瓦解、分化少數民族政權目的的,也有爲結軍事聯盟或者借兵平叛的,還有利用公主去左右少數民族對唐政策的。比如唐肅宗就明白地告訴過回紇人,和親的目的是借兵收復失地,“土地、人衆歸我,玉帛、子女予回紇”。

當然,漢朝和唐朝身處的環境及年代不同,和親政策有着差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總體上說,雙方都是利用和親政策來安定邊疆、促進民族間的團結和融合的。

四、和親的作用

和親之後,能不能達到想要的目的呢?應該說,還是可以部分實現目的的。

漢唐的和親政策,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第3張

漢朝自劉邦和親開始,雖然與匈奴之間也有小摩擦,但直到漢武帝之前,雙方在六十年中並沒有爆發大的戰爭。這幾十年的和平,使得漢朝有時間休養生息,出現了“文景之治”這第一個封建社會的盛世;而對於匈奴來說,每年能從漢朝得到他們想要的財富和生產資料,也促進了匈奴本身生產力的發展。其實和平對任何一個民族來說都是珍貴的,也是必要的,西漢與匈奴的和親,讓雙方有時間治療戰爭的創傷,也加速了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唐朝和親公主帶去的生產資料和先進的技術更多。以文成公主爲例,她進藏時,帶去了大量的工匠、種子和生產資料,把中原先進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帶到藏地,爲西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唐朝也獲得了一定時期的邊疆和平,雙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五、和親的歷史意義

和親相比戰爭,更容易促進民族間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唐朝初年吐蕃曾經多次侵擾其西部邊境,但是自文成公主入藏到松贊干布去世,吐蕃一直“以子婿禮”臣服於唐。文成公主去世後,唐蕃之間曾發生衝突,金城公主入藏後又竭力緩和雙方的矛盾,兩國的矛盾又得到緩解。

和親就是民族間的通婚,這本身就是一種民族融合與同化。唐朝與回紇頻繁和親,也帶動了兩國人民之間的通婚。許多漢人女子嫁給回紇,也有許多回紇婦女嫁到漢族之中。這是有利於增進民族感情,有利於民族團結的好事。那些犧牲了個人幸福,遠嫁異國他鄉的公主們,她們是漢人的使者,她們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換來了國家的安寧,她們應該永遠被我們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