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漢靈帝爲什麼不敢處置滿朝宦官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太學生與官僚士大夫在反對宦官專權的鬥爭中,志同道合,思想一致,因而被稱爲"黨人".宦官對黨人的活動恨之入骨,他們尋找機會進行報復,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發生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神突當時,河內有個名叫張成的方術士,與宦官往來密切甚至連框帝都召他去講術,據說他"推算"將要大赦,便唆使兒子殺人泄私憤,司隸校尉李膺得知後,立即派人將其抓捕。這時果然政府下令大赦,按例應將罪人釋放。可是,張成交結宦官,作惡多端,李膺便不顧敏令,毅然將張成的兒子處死。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宦官便抓住這一事件,指使張成的弟子牢修上書,誣告李膺聯絡太學生和各郡生徒相呼應,"共爲部黨,誹訕朝延,疑亂風俗",桓帝大怒,下令速捕黨人。李膺等二百多人被抓。他們還派人到各地,用重金懸賞,抓捕逃亡在外的黨人,宦官對抓捕到黨人百般折磨,在他們的脖頸、手和腳加上"三木"的刑具,動彈不得,並將頭蒙蓋,嚴刑通供拷打,手段極其殘忍服毒,宦官紋殺正義殘害無辜的可恥行徑遭到了許多官僚的斥費和抵制,太尉陳番極力反對宦官迫害黨人,他拒絕受理李膺的案件,堅決不在判處李膺的公文上簽字,與此同時,尚書霍謂、城門尉武等人也向帝上疏,要求釋放黨人。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第2張

竇武雖是框帝的岳父但他向來喜歡交結太學生,同情太學生。他尖銳指出,把李膺杜密、範滴這些"國之貞士,朝之良佐"抓起來,是"奸臣賊子所誣託"的結果,迫害黨人,使"天下寒心,海內失望".竇武還以病辭宮表示不滿。迫於輿論的強大壓力,漢桓帝不得不釋放黨人,但規定禁終身,不許再做官,這就是東漢的第一次黨錮之禍第一次黨銅以後,黨人的聲望空前高漲,許多人把改變社會整端的希望寄託在黨人身上,並以和黨人結交爲榮,李膺等黨人首領受到了人們近乎狂熱的崇拜。有一次,郭泰由京師洛陽返回故里,儒生士大夫紛紛到黃河邊上爲他送行,有數千輛車,李膺也趕到了。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第3張

"郭林宗與李膺同舟共濟,衆賓望之,以爲神仙,"隨着反宦官鬥爭的廣泛展開,官僚名士與太學生進一步結合聲勢不斷壯大,並畫現出一批領袖人物,人們崇敬他們,稱他們爲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三君"有竇武、陳淑:"八俊"有李膺、杜密、王暢等;"八顧"有郭林宗、巴肅、範等:"八及"有張儉,岑等;"八廚"有度尚、張邈等;這些不同的雅號是人們對他們人品、情操的概括,形象地勾畫了這些名士各自不同的精神風貌,如:"君者,一世之所宗也。""俊者,言人之英也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也,""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手握大權的宦官對黨人運動刻骨仇恨漢靈帝時期,又發生了第二次黨錮之禍。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第4張

第二次黨錮之禍發生在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在此前一底官曹節就將同情、支持太學生運動的重要黨人領袖竇武、陳蕃等人殺害,牢牢控制了漢靈帝,把持了朝政。遣成第二次黨錮之禍的導火線是張儉告發侯覽。張儉是"八及"之一,曾任山陽郡督郵。爲政清廉,剛直不阿。大宦官侯覽的家鄉防東(今山東單縣東),屬張儉管轄。侯覽及其親戚依仗權勢橫行鄉里,殘害百姓。

張儉便向朝廷告發,要求處治侯覽。但上報的公文落在侯覽手中,他扣壓不報對張儉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公元169年,與張儉同鄉的佞邪小人朱並見竇武、陳蕃等人被殺,宦官勢力佔上風,便乘機向朝廷誣告張儉,說張儉與同郡二十四人,分別立號,"共爲部黨圖危社稷"於是靈帝下詔抓捕張儉等人,侯覽見報復的時機已到,便夥同曹節乘機派人將以前的黨人一併抓捕於是,李膺、杜密、範滂等百餘人都被抓,百般折磨後,慘死在獄中。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第5張

唯有張儉巧妙地躲過了宦官的追捕。逃亡途中,他得到了許多人的冒險掩護和資助,一直逃到塞外,倖免於難。於是官府又追查沿途收留幫助過他的人,成百人受到牽連而家破人亡。在這次黨錮之禍中,被殺害、流放、罷免的黨人及有關人員達六七百人。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被幽禁的竇太后病死,有人在洛陽朱雀闕上書寫反宦官的標語:"曹節王甫幽禁太后,常侍侯覽多殺黨人,公卿皆尸祿無有忠言者。"宦官又恨又怕再次大肆搜捕黨人和太學生,將千餘人抓捕入獄。爲防範黨人活動,同年又規定,凡是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兄子弟及五服以內的親屬,一律免官禁錮。宦官集團的氣焰猖狂到了極點。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第6張

在宦官抓捕黨人和太學生、濫殺無辜的恐怖氣氛中,許多正直的官僚士人並沒有退縮,他們抱定"威武不能屈"的堅強信念,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表現了高潔的情操。抓捕李膺時,許多人勸他趕快逃走,李膺卻坦然地說:"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他自動投獄,結果被拷打至死。範滂也主動投獄,他母親很欽佩兒子的正義行動,說:"你現在和李膺、杜密齊名,就是死了也值得!"黨人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同情與支持,一些人逃亡時,許多人不顧危險,"破家相容"。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第7張

這說明,黨人反宦官專權的鬥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衆的要求,因而深得人心從框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開始的黨,延續了近二十年黃巾大起義爆發後,整個統治階級都慌了手腳,他們結成聯盟,共同鎮壓農民起義,力圖鞏固東漢王朝的統治,而他們之間的矛盾暫時得到了緩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黨鋼解除了。提出解除黨的是中常侍呂強,他"爲人清忠奉公",也比較有眼光,在宦官羣中實屬風毛角,他數次向皇帝上書,要求改革吏治,禁止任用家人掌權,他還主張裁減後宮采女的人數,停止營建勞民傷財的建築,黃巾起義爆發後,漢靈帝向呂強詢問有什麼辦法,昌強提出了三條主張,第一,誅殺皇帝左右的貪官污吏:第二,大故黨人:第三,檢察刺史二千石地方官是否稱職,關於大故黨人。

朝中滿朝宦官作亂 爲什麼漢靈帝不敢殺他們呢 第8張

他對漢靈帝說:"黨個久積,人情多怨,若久不救宥,輕與張角合謀,爲變滋大,悔之無救,昌強的警告,使漢靈帝很害怕,於是下詔解除黨錮,解除黨錮的消息傳出後,那些雙手沾滿黨人鮮血的宦官自知理虧,非常害怕。他們紛紛辭職,躲避起來,"人人求退,又各自徵還宗親子弟在州郡者".同時又設計陷害昌強。宦官趙忠、夏惲等人在靈帝面前編造說,呂強與黨人本是一夥,有篡權的野心。呂強的親屬都很"貪穢".面對這些無恥之徒的誣衊,呂強氣憤不已,有口難辯,他悲憤地對靈帝說吾死!亂起矣!丈夫欲盡忠國家,豈能對獄吏乎"說罷便自殺身亡。這場長達二十年,殺害了成千上萬正直之士的黨錮雖然在農民大起義面前宣告停止了。然而,東漢王朝已危機四伏,病入膏肓,縱然釋放黨人,也不能挽救這個腐敗政權覆亡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