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佔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最後爲什麼失敗了?

佔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最後爲什麼失敗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秀清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楊秀清屬於“草根”,創燒炭出身,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卻擁有兩大優點:一是身份特殊——天父“代言人”。是天國信仰之所在,也是天國人心之所在。二是才能出衆——他的軍事才能超羣,戰略眼光獨特。

楊秀清的軍事能力在太平天國起義得到了充分展現:從廣西一路殺到南京,再到北伐、西征,連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之巨大軍事勝利,都離不開楊之統籌策劃。特別是在“江南大營”攻防戰中,當時石達開、秦日綱、李秀成、陳玉成等牛人都有畏難情緒,想避而不打。關鍵時刻楊秀清力排衆異,開打的結果是成功了。解決太平天國的後顧之憂。張德堅《賊情彙纂》評價:“於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頗能諳習。雖不讀書,罔知兵法,然皆譎詐機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勢。”對其軍事才華極爲敬佩。

也正是因爲這樣,東王到後來權勢滔天,集政權、教權、軍權於一身,可以“節制諸王”。

佔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最後爲什麼失敗了?

1856年9月,發生了著名的 “天京事變”,楊秀清死於兵變中。楊秀清個人突然死亡是小,而太平天國軍民信仰瞬間崩潰卻是大事。

然而,儘管隨着天京事變楊秀清的死亡,韋昌輝等人被誅,石達開的單飛,太平天國迅速走向衰敗之路,但爲什麼還能支撐8年之久?

當然不是清朝不想迅速消滅太平天國,而是他們自身“力單勢孤”,爲什麼這麼說呢?

要知道,晚清時,清庭的八旗軍戰鬥力已經衰敗到了極點,在“正規軍”不中用的情況下,清政府只能依靠於地方上的團練兵馬而抵禦太平軍。但他們在江南精心組建的江南、江北大營並不爭氣,還沒有建功立業就被太平軍擊敗。而當時湘軍又剛剛組建不久,更是無法形成對太平軍的圍攻。無奈之下,清政府只好選擇了和太平軍對峙。

另外,天京事變雖然傷了太平天國元氣,但卻沒有支援太平天國的根基,特別是洪秀全爲了“自保”,起用了後起之秀——李秀成和陳玉成。

這對絕代雙驕的綜合能力加起來,差不多可以比得上楊秀清了。太平天國在這兩員猛將的支持和幫助下,不但挽回了敗局,而且還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同時,在西南“單飛”的石達開十餘萬太平軍也吸引了不少清軍兵力。再加對外方面,列強的入侵,讓軍無法顧及對太平天國的征討,最終使得太平天國得以繼續堅守8年。當然,這8年只是堅守罷了,最終無法改變滅亡的命運。

佔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最後爲什麼失敗了? 第2張

陳、李兩人註定玩不轉,當然不是能力不夠的內因所至,而是外因使然:楊秀清死後沒有了最高統帥,陳、李兩人並沒有“節制”所有大軍的權力。而洪秀全爲了以防後範,玩“封地制”,將軍權分散到2700位王爺之手,結果導致各王之間互不買帳,軍事指揮失靈,甚至是危難之時都見死不救,最終落得個被湘軍各個擊破的下場。

天京城破,李秀成被擒後,他在自述中說了12個字:“封王太濫,劃地爲守,相互爭雄”。這12個字破道太平天國真正滅亡的真諦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