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三藩之亂當初席捲半壁江山 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三藩之亂當初席捲半壁江山 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三藩之亂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清初的“三藩之亂”席捲了半個中國,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三藩之變是清代康熙時期三個藩王聯合發動的一次叛亂,這三個藩王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位都是外姓人,爲清王朝的擴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每一位王爺的命運都不會太好,所以皇上對那些外姓的國王還是很擔心的。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終於下決心,要處理藩主勢力膨脹的問題。吳三桂因不滿朝廷取消藩鎮,以“大元帥”、“興明討虜”爲藉口,把責任推到了清代的身上,於是“三藩之亂”便由此而起。

吳三桂的大軍首先從雲、貴向湖南進軍,差不多佔領了湖南的省份和四川。江南各地的漢人見到吳三桂這般威風,無不附和。一時之間,三藩市的版圖覆蓋了雲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佔據了半個清廷。但後來吳三桂又在湖南沿河設防,沒有繼續向北進發,給了康熙帝可乘之機,迅速調整戰略,部署兵力,對三藩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戰略,那就是對吳三桂進行嚴厲的打壓,同時也收攏了其餘的叛亂分子,這樣吳三桂的勢力便分散開來,對他們的威脅也就小了許多。而此時,清軍正全力向湖南發起攻擊,吳三桂已是孤立無援。

三藩之亂當初席捲半壁江山 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1678年(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絕望中下定決心,在衡州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並建立了元昭武王朝。只過了五個多月,吳三桂便悲痛欲絕,把王位交給了他的長孫吳世璠。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入侵雲南昆明,吳世璠以死相逼,長達八年的三藩之爭,最終宣告終結,大清王朝得以穩固。從那以後的一百多年裏,清代就沒有發生過一場大戰。爲什麼曾經橫掃中國一半領土的三國之爭卻是虎頭蛇尾,最後卻以慘敗收場?

“三藩”的苛捐雜稅,令人生厭

1673年,吳三桂出師,1644年,南明代覆滅,1662年,也就是1662年,現在的局勢才穩定,民衆自然不願意再次開戰。而且,順治帝和康熙帝在清代入關之後,都是勤政有方的好君主,他們努力恢復戰後經濟,整頓吏治,減免稅賦,重用漢臣,積極推行漢人政策,人民對清王朝的態度也是認可的。在這種時候造反,沒有幾個人會真正地站出來。

三藩之亂當初席捲半壁江山 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2張

再加上吳三桂的身世極爲隱祕,他在明初出任遼東統領,在瞭解崇禎帝自殺後,便將山海關開啓,向清歸降,成爲了平西王爺。吳三桂這個大明的反叛分子,現在卻打着“興明討虜”的旗號,這不是很有諷刺意味麼?有幾個明代的老人可以爲他撐腰?

吳三桂在清代被冊立爲平西王后,其實是雲南的統治者。吳三桂在統治雲南十年間,私自提高稅收,大肆圈地,對雲南的礦藏進行了非法的買賣和牟取暴利。尚可喜和耿精忠都是吳三桂的同黨,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上大肆搜刮,也不討人喜歡。出師之後,吳三桂還是不關心民衆,沒有銀子,便大肆劫掠,強迫民衆入伍,這樣的人,如何能有什麼出息?

三藩彼此爭鬥,並不齊心

三藩分爲三個派別,各懷鬼胎,各懷鬼胎。吳三桂出征之時,連尚可喜、耿精忠都沒有商議過,幸虧耿精忠跟吳三桂一樣,都想迫使清政府收回“撤藩令”,於是耿精忠不久便與吳三桂一道,到了福州。但是,尚可喜卻是堅定地反對對清的反抗,也沒有對吳三桂的迴應。只是尚之信尚可喜的幼子爲吳三桂所用,居然出師包圍了他老爹的宅院,奪得廣東的總司令,爲吳三桂謀反。至此,三藩明面上的陣勢已經完全團結起來。

其他支持吳三桂的前清武將,也有不少人明面上是臣服,但其實都在私下裏聯絡清廷,爲自己爭取退路,比如在廣西的孫延齡和傅弘烈。因此肯爲吳三桂效力的人並不多,“天下英雄”只是表面現象。康熙帝瞭解三國之間不是一心一意,所以他下令暫停廢除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叛亂,而且任何叛亂的大臣,都可以既往不咎。這樣吳三桂便成爲“孤家寡人”,單憑一國之力根本無法對抗大清,必敗無疑。

康熙帝制訂了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

三藩之戰,康熙帝居功至偉。吳三桂出師以後,雖初期所向披靡,迅速將長江南部全部控制住,卻沒有繼續向前,而是沿着河岸構築防線。吳三桂大概是想到了自己這支部隊全是南邊的兵馬,只能在南邊山地裏打,如果北方遭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等機動能力極高,難以戰勝,倒不如固守長江,迫使康熙帝就範,最壞的情況下,也可與清王朝分道揚鑣。

三藩之亂當初席捲半壁江山 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3張

但康熙帝並未被吳三桂的威嚴所震懾,而是看出吳三桂的心思,當即將大量兵力集中於湖北,使吳三桂的大軍在湖南受阻,進不敢與清軍正面交鋒,退又不願將湖南拱手相讓,左右爲難的吳三桂宛若一頭被困住的野獸,只得固守湖南。

這時,康熙帝派兵鎮護江西、浙江,把耿精忠的力量限制在福建,使耿精忠和吳三桂無法相見,雙方只好各自作戰。康熙帝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開始平息王輔臣的反叛,在四川開闢了一條通往四川的道路,之後,他派兵去了福建,兩廣也跟着投降了。這時,坐鎮湖南的吳三桂被清兵從兩廣,江西,湖北和陝西四路合圍,吳三桂戰事已成,只得倉促稱王,也不枉費這一生。

總體而言,吳三桂出師不利,加之本身實力不足,若無遠見謀略,頂多也就是個武將,無治國之才,三藩之變,是不可能得逞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