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瞻基做了什麼事情爲明朝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朱瞻基做了什麼事情爲明朝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朱瞻基是個好皇帝,但他做的這件事卻爲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少年朱瞻基很煩惱,由於他對經子史集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反而更喜歡舞刀弄槍、騎馬射箭。導致他的老師戴綸經常把他不認真學習的情況都記了下來,報告給了他的祖父朱棣和他的父親朱高熾。還好他祖父年輕時對這些書也不感興趣,而且他們祖孫倆的興趣都很相似。所以朱棣並不在意,書嗎讀得差不多就行了。重要的還是悟性,書讀得好也不一定當得了好皇帝呀。但是被打小報告這件事,還是在少年朱瞻基的心裏埋下了怨懟的種子。

朱瞻基做了什麼事情爲明朝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洪熙元年,朱瞻基二十七歲了,他剛剛登基不久,準備策劃一場遊獵。這本來在尚武的時代就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是戴綸卻非要阻止他,還說他是不務正業、是貪玩。這讓朱瞻基很生氣,不過卻沒有殺戴綸而是把他貶到安南,畢竟是自己的老師,不能輕易殺。不過自認自己是魏徵的戴綸卻一直在作死,朱瞻基把他重新調回北京的時候,他不但不認爲自己有錯,還說了朱瞻基很難聽的話,這回不能忍了,殺!

殺死自己的老師,可謂是違背倫理的,但是這並不影響他仁義君主的名聲。畢竟他不只殺了自己的老師,還殺了自己的叔叔。卻依然能讓大臣們站在他這邊,明史記載處處站在他的立場上。

而他的叔叔朱高煦也是個奇葩,他是個陰謀造反,卻讓他想造反的心思成了公開的祕密的同志。他派遣親信前往北京城找一個老朋友,認爲人家一定會站在他這邊,但是朱高煦還是天真了,交情遠沒有時務重要。扭頭就把他的親信綁到朱瞻基面前了。

朱瞻基本來是打算和平解決的,但是朱高煦並不領情,並對前來的大臣非常之傲慢。直接讓朱瞻基御駕親征,兵臨城下。

御駕親征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這讓軍隊非常有氣勢,能給朱高煦一擊必殺。而朱高煦看到御駕親征的朱瞻基確實也被打擊到了。對方士氣這麼高,我方卻沒有一點鬥志這還怎麼打,所以二話不說出城投降了。所以說人要作死,是攔不住的。

朱瞻基做了什麼事情爲明朝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第2張

除了這兩件事,朱瞻基還做了一件可以說並不合禮制的事,就是無故廢后,但是他能把這件事做的這麼四平八穩,足以證明他的辦事能力。當然這也有胡皇后賢惠明理,識時務的原因。在他開導胡皇后後,胡皇后就自請辭去中宮,而且依舊享受着皇后的待遇。後來朱瞻基還表示了對廢后決定的後悔,說自己是年少不懂事。

朱瞻基除了上訴這些事,還做了一件被後世認爲是爲大明王朝的滅亡埋下伏筆的大事——教太監讀書。畢竟當皇帝一個人批閱奏摺實在是太累了,不睡覺都批不完。而且太監不僅掃了盲,還擁有了一項權利“批紅”(皇帝同意的決策用紅筆批註),“批紅”之外還有個“票擬”(內閣大臣草擬的國家大事處理意見),這就等於是把權利劃分成了兩部分,雖然調動了大臣們的積極性還讓皇帝不會被架空,卻也產生了隱患。畢竟後來的歷史表明,“票擬”一直在文官集團的手裏,但是“批紅”的權利卻不一定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而是在太監的手中。而這也是太監這個羣體登上歷史政治的舞臺的開端。

朱瞻基作爲一個皇帝,這應該是他制衡權力的手段。這就像是一場拔河,一頭是龐大的文官集團,另一頭卻只有皇帝一人。所以朱瞻基決定讓太監參與進來一起拔河。要知道明朝的皇帝不好當,文官集團不斷壯大,他們有很多同門、同鄉、同事,這些人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集團。他們有知識、有謀略,他們可以對皇權不屑一顧,向皇帝提意見,訓斥、挖苦皇帝都是家常便飯,在他們眼裏這是爲了這個國家好,當皇帝的還不能說什麼。

朱瞻基做了什麼事情爲明朝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第3張

雖然這一舉措的確培養了很多壞太監,但是朱瞻基還是個好皇帝,一個真正爲百姓考慮的皇帝。他微服私訪,爲了不給地方增加負擔,他只帶幾個護衛。他給了老百姓生存空間,讓他們得以休養生息,他每天兢兢業業的加班工作,不沉迷玩樂與美色。在位統治十年與其父在位一年加起來稱爲“仁宣之治”。衆所周知能稱爲什麼之治的,無一不是歷史上的盛世。而朱瞻基在位的時期就是這樣一個國泰民安的盛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