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昰:一個年僅7歲就被擁立爲皇帝的孩子

趙昰:一個年僅7歲就被擁立爲皇帝的孩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南宋最後一位皇帝趙昰,年僅7歲且被垂簾聽政,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宋端宗,名昰,度宗的庶長子,母親爲淑妃楊氏。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陷杭州,恭帝、太皇太后謝氏和許多官僚宗室都被元兵擄走,但是南宋並沒有滅亡,度宗的兩個兒子趙是和趙昺逃了出去,以他們爲中心的南宋軍民繼續堅持着抗元鬥爭。沒有被俘虜的大臣們在五月初一擁立了年僅7歲的益王趙是爲皇帝,即宋端宗。

趙昰:一個年僅7歲就被擁立爲皇帝的孩子

宋度宗駕崩後,留下了三個年幼的兒子,謝太后召宰相賈似道等人入宮商議立嗣,羣臣分爲兩派,一派認爲應該立度宗的嫡子趙顯爲皇帝;派認爲現在是多事之秋,戰亂時節,應該拋棄舊規,立度宗的長子趙是爲皇帝。但是,宰相賈似道是當時的權臣,把持着朝政,他主張立嫡。所以,嫡子趙顯被立爲帝,趙昰被封爲吉王。在宋度宗朝,南宋的統治已經處於風雨飄零之中,元軍已經快要攻打到南宋的都城臨安。

德祐二年(1276)正月,吉王趙昰被晉封爲益王,出判福州。信王趙員晉封爲廣王,出判泉州。朝廷用意是讓益王和廣王二人前往經略閩、廣,集結軍隊,希望有朝一日能趕走元朝軍隊,恢復統治。益王時年僅8歲,廣王5歲,雖然被封王,但是畢竟是孩子,尚不諳人事,何況是處理軍國大事、經略閩廣了。輔佐在兩位小王身邊的是楊亮節與俞如珪,兩人是二王的母舅,也就是代行其事。二王出判閩廣,幸運地避開了杭州城被元軍攻破,被俘虜的厄運。後來衆位大臣護佑兩位小王組成了流亡的抗元政權,集合了民衆抗元的力量和決心。

趙昰:一個年僅7歲就被擁立爲皇帝的孩子 第2張

元軍攻破臨安之前,謝太后已經命令駙馬都尉楊鎮等人護送廣王和益王離京,趙昰的母親楊淑妃也一起同行。元朝的丞相伯顏佔領臨安,獲悉廣王和益王離京之後,迅速派部將范文虎領兵將這兩位小王追回來,范文虎追至婺州(今浙江金華),要楊鎮交出二王。楊鎮知道追兵已至,思忖道:“皇上已降,二王是度宗僅存的兩個兒子,不能落入元人之手。”於是他決定自己返回臨安,好讓二王快速逃走。楊鎮回臨安之前跟二王說道“我前往就死,以緩和追兵。兩位殿下迅速離開此地,不可滯留。”途中遇到范文虎,楊鎮就騙他說,二王已至任所,范文虎心想追不上了,只好押着楊鎮回去交差。這個時候,楊亮節等人揹負益王、廣王一直在山中隱藏了七天,才脫離危險,逃到了暫時安全的溫州。

臨安淪陷後,南宋還有很多文臣武將不願意投降元朝。他們知道益王、廣王已經抵達溫州,組織軍隊準備抗擊元軍。大臣們都懷着東山再起的心情前去投奔兩王。一直堅持抗元的陸秀夫此刻也已經輾轉來到溫州。昔日宋室的這批重臣,如今又重新聚集在二王的麾下。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等大臣馬上擁戴趙是爲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爲副元帥,同時發佈抗元檄文,詔示各地忠臣義士緊急勤王,光復宋朝。衆人商議之後,元軍隨時可能打到溫州,所以衆人決定將元帥遷往遠離元軍威脅的福州。因爲宋恭宗被擄北上,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就在德祐二年(1276)五月初一,擁立益王趙昰爲帝,改元景炎,冊立楊淑妃爲楊太妃,垂簾聽政。趙昺被進封爲衛王。陳宜中是恭宗時的宰相,曾經被太后派往元營求和,兩次逃跑,現在被任命爲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張世傑爲樞密副使,陸秀夫爲籤書樞密院事。在南宋危亡之際,陳、張、陸三人都被委以重職,組成行朝的權力中樞,企圖重整旗鼓,抗元興宋。福州小朝廷暫且建立並運行起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