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廣州市民魚塘邊發現古董石碑 有300多年曆史

廣州市民魚塘邊發現古董石碑 有300多年曆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廣州市民魚塘邊發現古董石碑 有300多年曆史

近日,有市民在白雲區均禾街清湖村二社祠堂門口的魚塘發現一塊碑刻。經均禾街文化站以及白雲區文化遺產辦公室負責瞭解,初步認爲該碑刻內容有助於清湖村村史的研究。

魚塘石階現石碑

據悉,這塊石碑高1米餘,擦去灰塵,碑上文字顯露:“……不得亂砍竹木,如有抓獲,罰銀十元……”,落款爲清湖村十八社。

“這塊碑刻在二社祠堂門口的魚塘石階發現,我們覺得這不是一塊簡單的碑刻,於是彙報給村委。”村民李叔說,根據碑刻內容分析,碑文或爲清湖村的鄉規民約,從落款“清湖村十八社”可看出,清湖村曾非常強大,有至少18個社。如今的清湖村,僅剩7個社。

根據《新市鎮志》記載(清湖村原屬新市鎮):清湖村先民於南宋時期從南雄珠璣巷遷到花縣,而後再由花縣遷入清湖村。該村主要以李、黃兩姓爲主,目前已有近800年歷史。該村在明朝的時候叫做大清湖,到了清朝的時候,因避“大清”之諱,遂去掉“大”字,更名“清湖”。

廣州市民魚塘邊發現古董石碑 有300多年曆史 第2張

據記載,清湖村舊時位於官路附近,建有航路通往流溪河,明朝時居住人口一度超過兩萬人,當時有“大清湖,小廣州”的說法。後因村民參加“反清復明”活動,清湖村遭清政府“散村”。

待研究後再決定是否申報文物

記者從白雲區文化遺產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處瞭解到,民間傳說中清湖村曾村域面積大、人口衆多,如果相關說法屬實,當時清湖村爲了加強管理,立下鄉規民約,那麼這塊碑刻對研究清湖村的村史有着重要作用。同時,根據該碑刻落款“清湖十八社”推測,這塊碑刻立於“散村”前,約在明代至清初之間。該碑刻有望佐證明清以來流傳的“大清湖,小廣州”說法。

目前均禾街已要求清湖村將碑刻內容進行拓片,並邀請專家進行研究。白雲區文化遺產辦公室負責人說:“將視專家研究成果確定是否申報爲文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