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秦始皇爲何堅信自己的暴政是以德治國?

秦始皇爲何堅信自己的暴政是以德治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政以惡爲善,指兇爲德,混非爲是,顛黑稱白,極大的殘害了中國人的民智。讓可憐的中國泥陷於與文明背道而馳的暴政千餘年,這是國人應該補上的重要一課。

  漢代時,有個超級聰明的大學問家,叫賈誼。他寫了篇文章《過秦論》,標題的意思是說:討論一下大秦帝國所犯的嚴重錯誤——之所以研究已經滅亡的王朝治政得失,是以史爲鑑,警示來者,避免重蹈覆轍而已

  古史理論學者告訴我們,就是秦帝國的政策沒有依據時代變化而調整。以前,征伐天下時,難免要役使民衆,勞力天下。但等到六合盡掃,四海歸一時,就應該相應的調整政策,由戰時管制向民生經濟轉變。

  秦帝國至少有兩次大的時機,可以調整政策,穩定民心。一次是六國滅、四海一的始皇帝時代。另一次是始皇死,二世繼的時候。

秦始皇爲何堅信自己的暴政是以德治國?

網絡配圖

  但遺憾的是,秦帝國卻放棄了這兩次機會。

  何以如此呢?

  答案說出來會嚇你跳起來——就是因爲,秦帝國太講究以德治國了!

  在老早以前的史學研究中,對秦帝國的治政風格,評論起來就一個字:暴!

  所謂暴秦是也。

  但這是史學家的觀點,不是秦始皇的。

  秦始皇認爲,他德性深厚,恩澤天下。證據就是——秦始皇平滅六國之後,就成了一名勤快的好驢友,他行經天下,巡遊四方。每到一處,就徵召石匠,爲他刻碑。碑文上,往往開頭就稱:誦功德、誦皇帝功德、稱成功聖德,又或是立石刻頌秦德……總之,在秦始皇所下令刻的碑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兒,就是個德字。如秦始皇琅邪刻石,德字就出現了四次。

  也就是說,秦始皇對自己的評價,與史學家完全相反。史學家稱其暴,而秦始皇則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纔是聖帝大德。

  雙方觀點完全相反,肯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再研析秦國的暴政思想史,就會驚訝的發現:實際上秦國人比東方六國更關注於對“德”的研究,秦國歷史上絕不會少於三次,進行過大規模的“德學”理論基礎創建。

  第一個下功夫研究並塑造秦國德政觀念的,是商鞅。

  商鞅制訂殘暴的法令,限制秦國百姓隨意遷陟,實行連坐政策,十戶人家合用一把菜刀,一人犯法,全家誅連,一家犯法,十戶誅連。一時之間秦國風聲鶴唳,血光彌天。

  在《商君書》第四篇去強中,商鞅擲地有聲的曰:

  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國用《詩》《書》禮樂孝弟善修治者,敵至,必削國;不至,必貧國。不用八者治,敵不敢至;雖至,必卻;興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

  在這裏,商鞅淳淳告誡統治者,一個國家,如果用善良的人,治理邪惡的人,這國家就完了,沒救了,非得滅亡不可。相反,如果這個國家用邪惡的人,整治善良的人,OK,這個國家就充滿了希望,人民羣衆就會心花怒放喜大普奔。用善良人治國,戰爭時會打敗仗,和平時經濟衰退。用邪惡的人治國,敵人來了會主動撤退,你打出去就會贏,會獲得大批戰利品。壞人當道的國家,國家就會富得淌油。

秦始皇爲何堅信自己的暴政是以德治國? 第2張

網絡配圖

  ——商鞅這個說法,不僅在邏輯上不成立,人類歷史證明的也是反例。但商鞅既然說出來這話,邪惡者卻一下子找到了“理論依據”。更可怕的是,商鞅不只是這麼說,他也要這樣做。史載:商鞅曾在渭水河邊親自動手,一日殺人七百,河水被染得血紅,屍體堵塞了河道。絕望的百姓嚎哭之聲,驚天動地。

  做個屠殺善良百姓的壞人,滋味有多爽?

  很快商鞅落入到他親手打造的、由壞人用來整治好人的天羅地網,被五馬分屍,從此留下個成語:做法自斃。

  商鞅,是秦國對德政文化塑造的開始,認爲國家必須要由壞人來管理,德政要不得!

  但下一個德政文化塑造者呂不韋,對商鞅的做法,頗不以爲然。

  呂不韋和商鞅的觀點一致,都認爲削弱民權,是強大君權的不二法門。但商鞅話說得太噁心了,他居然聲稱國家必須要由壞人來治理,好人必須要被奴役被踐踏。做人可以這樣不要臉嗎?呂不韋認爲不可以。

  壞事要幹,臉還想要,如何才能兩全齊美呢?

  呂不韋也走了商鞅的路子,聚天下會寫字的壞人,扎堆湊在一起,弄出本《呂氏春秋》。在書中《仲秋紀第八》中,呂不韋提出了全新的觀點。

  該觀點認爲:凡兵,天下之兇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舉兇器,行兇德,猶不得已也。舉兇器必殺,殺,所以生之也;行兇德必威,威,所以懾之也。敵懾民生,此義兵之所以隆也。

  在這裏,呂不韋創造出一個新詞:凶德。

  呂不韋的意思是說:德這個東西,不是絕對的,要根據每個國家的國情來決定。東方六國之所謂的德,是虛僞的,欺騙勞動人民的。唯有秦國的凶德,纔是真的德。真的德就是殺人放火,殺人放火就是最大的德政。

  要把德徹底扭曲成殺人放火,是很花費時間的。等呂不韋完成這個理論顛覆工作,秦始皇也長大了,看完這本書,秦始皇大喜:不韋同志,你費這麼大勁顛倒黑白是非,真的太辛苦了,我替天下壞人謝謝你。現在請你接受組織調查,想想怎麼弄死你最解氣。按你的邏輯,這是帝王對你最大的凶德。

  臥槽……呂不韋傻眼了:我跟商鞅一樣,只顧一門心思害人了,沒想到把自己裝進去了。

  呂不韋替自己調製了杯毒酒,飲下死之。

  呂不韋死掉,韓非子來了。

  韓非子是李斯的學弟,也是當時最了不起的整人專家。只有他,纔有可能把呂不韋的凶德落地,把一個理念實體化,制度化。

  而韓非果然不負秦始皇所望,他提交了人類史上最黑暗的思想力作:《韓非子》。這部書,也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思想史學家一致認爲,此書的精華就在於《五蠹第四十九》。在這個章節裏,韓非子嚴肅的指出:

  天下有五種人,要先殺掉,甭管有罪沒罪,先殺了再說。

秦始皇爲何堅信自己的暴政是以德治國?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五種人是: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俠客和識字的知識分子,殺掉。第三種是議論家,也就是縱橫家,殺掉。第四種是拒絕替君王去死的人,殺掉。第五種是工商業者,什麼銀行家大老闆小攤販剁手族,統統殺掉。

  爲什麼要殺掉這五種人呢?

  因爲這五種人,都妨礙了帝王專權獨裁,殺掉他們,世界上只剩下不識字農夫,唯命是從的士兵,最多再加上工匠及官吏,以及皇帝老倌一個。農夫替皇帝種糧,士兵替皇帝搶女人,工匠替皇帝蓋監獄和宮殿,官吏替皇帝役使農夫、士兵和工匠,就OK了。

  李斯忌恨韓非,誣其謀反關入監獄。然後李斯拿了碗毒酒過來:親愛的學弟,你的書寫得太好了。來來來,學長敬你杯毒酒,這是陛下給你的稿費

  接過毒酒,韓非哭道:人說防火防盜防師兄,此言誠不我欺也。

  欺你妹!李斯笑道:你跑這麼老遠來坑人害人,就沒想過你自己也會被人坑?求坑得坑,你無怨無悔。

  韓非飲下毒酒,卒。

  仔細檢索秦帝國德政建設史,我們就會驚訝的發現,早年間,秦國人對於德政的看法,跟地球人沒有區別的。但在經過商鞅、呂不韋及韓非子三個重量級的歷史人物,傾注於對秦國德政觀念的塑造與變革,最終導致了秦始皇對於德政的理解,與地球人完全相反。

  中國思想史,始終重演着這個令人髮指的過程。每當人類的政治文明向前推進,有全新的文明觀念出現,中國壞人先是象商鞅一樣對抗,過段時間就會把這個文明觀念拿過來,頭前或尾後添加個語義完全相反的詞,於是“凶德”之類的怪異術語,在中國大行其道,讓民衆腦殼越來越秀逗,徹底陷入混亂虛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