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長平之戰趙國爲什麼放着人才不用 趙孝成王究竟是怎麼想的

長平之戰趙國爲什麼放着人才不用 趙孝成王究竟是怎麼想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趙國爲什麼放着人才不用,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長平之戰趙國爲什麼放着人才不用 趙孝成王究竟是怎麼想的

公元前260年,秦趙在長平進行了人類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決戰。雙方都投入了超過國家人口總數百分之十五的兵力(秦軍65萬,趙軍近50萬),並傾盡國力相互拼殺。最後的結果是趙國戰敗,降卒四十五萬人被坑殺。而獲勝的秦軍也死傷了超過三十五萬人,可謂慘勝。

長平之戰使唯一一個有實力和秦國一較高下的趙國淪落爲二流國家,客觀上縮短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但是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說的是,長平之戰發生時,趙國擁有比秦國還多的優秀軍事將軍,比如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幫助弱小燕國攻佔齊國七十多坐城池的名將樂毅。這兩位將領能力不輸老將廉頗,比年輕的趙括強很多,爲什麼趙孝成王棄而不用?

先說李牧。李牧出生年月失考,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長平之戰趙國爲什麼放着人才不用 趙孝成王究竟是怎麼想的 第2張

長平之戰發生時,老將廉頗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整整和秦軍耗了三年。這三年的時間,以秦國的強大和富饒,都被消耗得庫存一空,全國等待新糧。而不以耕種爲主的趙國,更是到了舉全國之糧不夠食半年的窘境。所以趙孝成王急於更換不敢出戰的廉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廉頗因爲不敢戰而被撤,趙王要找一個敢打敢拼的軍事主帥,爲什麼不啓用以進攻犀利著稱的李牧,而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貴族子弟趙括呢?原來當時的李牧只是一個年輕的邊境太守,而且屢次違反趙王的命令,並不得趙王的歡心。說白了,一是李牧當時的資歷不夠擔任數十萬大軍的統帥,二是李牧行軍打戰太自以爲是,趙王對他不放心,所以棄而不用。長平之戰後,李牧率領弱小的趙軍多次擊敗強大的秦軍,爲趙國延續了三十多年的國祚,那就是後話了。公元前229年,趙王遷誤殺李牧,七年後趙國就滅亡了。

再說樂毅。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長平之戰趙國爲什麼放着人才不用 趙孝成王究竟是怎麼想的 第3張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爲望諸君。

公元前279年,樂毅投奔趙國後,燕國立刻被齊國打回了原型。於是燕惠王派人到趙國責備樂毅,說樂毅誤會自己想謀害他,要樂毅回燕國。燕惠王並不是真心想請樂毅回燕國,而是想阻止樂毅爲趙國所用。樂毅果然上當,奔走於燕趙兩個之間,成了“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長平之戰爆發時,樂毅已經是個垂暮老人,又腳踏兩隻船,自然不會成爲趙軍主帥的人選。而且長平之戰最艱難的時候,趙孝成王親自向燕國求援,身爲燕國重臣的樂毅之子昌國君樂間也沒有幫上什麼忙。趙國戰敗後不久,樂毅就去世了,連史書都沒有記載。

從字面上來講,趙國確實擁有比秦國更多的軍事人才。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名將要麼就是生不逢時,要麼就是沒有上位的客觀條件。所以趙國戰敗,與他們沒有直接的關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