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饕餮怎麼讀?是獸是人還是神?解密關於饕餮的三個未解之謎

饕餮怎麼讀?是獸是人還是神?解密關於饕餮的三個未解之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藝謀執導的新片《長城》近日公映,儘管這部影片匯聚了馬特·達蒙、劉德華、張涵予等衆多中外大牌演員,但片中的另一個主角“饕餮”的被關注度卻遠遠超過了這些明星。饕餮是什麼?是獸是人還是神?《山海經》稱其爲“羊身人面獸”;《左傳》稱其爲“四凶”之一,是縉雲氏之子。作爲一種早期的流行器物紋飾,有人認爲是“蚩尤頭”,有人認爲是史前“雙目崇拜”現象……

饕餮怎麼讀?是獸是人還是神?解密關於饕餮的三個未解之謎

明蔣應鎬繪“饕餮(狍鴞)”形象,人面羊身。

饕餮怎麼讀?是獸是人還是神?解密關於饕餮的三個未解之謎 第2張

清刻版《神異經》內頁,提到“饕餮”。

饕餮怎麼讀?是獸是人還是神?解密關於饕餮的三個未解之謎 第3張

商代饕餮紋鼎(河北商墓出土)。

饕餮是人形獸還是獸形人?

《山海經》:“其狀如羊身人面”

饕餮,唸作tāo tiè,一般認爲饕餮是一種怪獸,其最早出處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三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鉤吾山上盛產玉石,山下有蘊藏豐富的銅礦。山中有一種獸,身似羊,卻長着人一樣的面孔。眼睛長在腋下,牙似虎牙,但爪又似人手,發出的聲音像嬰兒聲。導演張藝謀在介紹《長城》時,便曾引用此記載來說明。其實,這種怪獸叫“狍鴞”(páo xiāo),據記載是一種食人怪獸。

狍鴞怎麼成了饕餮?在秦漢時並無此問題,一直到東晉,狍鴞和饕餮才被認爲是同一種怪獸。東晉訓詁學家、風水家郭璞在爲《山海經》作注時稱:“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於是,《山海經》所記的“羊身人面獸”成了饕餮的形象,狍鴞也被認成了饕餮。

從《山海經》所記來看,饕餮是一種“人形獸”,但從《左傳》中的說法來分析,饕餮另有形象,應該是一種“獸形人”——貪吃貪財之人,系先秦時傳說的不才、無德“四凶”之一。

四凶分別是:帝鴻氏之子渾沌、少皞氏之子窮奇、顓頊氏之子檮杌和饕餮。四凶的記載具體見於《左傳·文公十八年》,饕餮的父親叫縉雲氏。

縉雲氏之子饕餮爲什麼會被列入“四凶”?《左傳》稱其“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從《左傳》所記來看,饕餮貪吃貪財、貪得無厭、任性奢侈,且沒愛心,孤寡窮人都不接濟。所以人們把縉雲氏之子與渾沌、窮奇、禱杌“三兇”相比,稱其爲“饕餮”。

但《左傳》並沒稱饕餮是怪獸,而是人——“縉雲氏之子”,或者說是神人。那麼,郭璞爲什麼認爲狍鴞是饕餮?並沒有史料或傳說可以佐證,稱饕餮是“羊身人面”之獸狍鴞,應是郭璞的個人觀點。

事實上,饕餮到底是什麼,古人也弄不清,只好在神話小說中進行想象。《山海經》本身也是一部公認的志怪小說,但以“饕餮”之名出現在小說中的饕餮並不是《山海經》,而是成書於西漢的《神異經》。

《神異經》目前僅存一卷,《隋書·經籍志》題爲“東方朔撰,張華注”。書內有這種說法:“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肋下有翼,不能飛,名曰‘苗民’。《書》曰:竄三苗於三危,西裔,爲人饕餮,淫泆無禮,故竄於此。”從這裏來看,饕餮又是“肋下有翼”,即長着翅膀的獸形人。但在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注引《神異經》的文字中,饕餮則是另一種形象——“馬身豬臉”的人:“西南有方人焉,身多毛,頸上戴豕,性狠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強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饕餮’。”

由此可見,饕餮並不一定是“人形獸”,也可能是“獸形人”,或者說是被神化、有惡行的“獸性人”。

饕餮到底是不是蚩尤的形象?

《路史》:“蚩尤姜姓,亦爲炎帝之苗裔”

如果饕餮是人,會是什麼人?一種觀點認爲,饕餮是生活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的祖先,《神異經》中即稱之爲“苗民”。在《尚書·舜典》中,也記載有一個版本的“四凶”,即共工、讙兜、三苗、鯀四個官員和氏族首領,因爲與舜政權作對而遭到懲處,被髮配去邊遠之地,即所謂:“流共工於幽州,放讙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舜把這四名罪人處置後,“天下鹹服。”這是中國遠古時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事發舜接受堯禪,劃定天下十二州時期。那麼,這起歷史事件和饕餮有什麼關係?

原來,《尚書》中所謂“四凶”與《左傳》中所說的“四凶”實是同人。《史記正義》考證:“讙兜,渾沌也;共工,窮奇也;鯀,檮杌也;三苗,饕餮也。”而舜“流四凶”的目的是“以御魑魅”。何謂魑魅?與饕餮一樣,是害人的鬼怪。由此看來,饕餮就是三苗國(氏族)首領。做學問很嚴謹的古代學者還進一步考證出,“竄三苗於三危”背後有隱祕歷史。

從史料來看,古人的懷疑是有道理的。南宋羅泌《路史·蚩尤傳》稱:“蚩尤姜姓,亦爲炎帝之苗裔。”而《左傳》所提到的“縉雲氏”也是炎帝之苗裔。南北朝時南朝歷史學家裴駰撰《史記集解》引注:“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饕餮會是蚩尤嗎?要說清這個問題,還得了解一下蚩尤與炎黃二帝的恩怨。

北宋《宣和博古圖》所記商子鼎“饕餮”字樣和“饕餮紋”的商代父乙鼎。

饕餮怎麼讀?是獸是人還是神?解密關於饕餮的三個未解之謎 第4張

刻有饕餮紋的良渚玉器。

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據《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后,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據說黃帝斬下蚩尤的頭顱,使其身首異處。詭異的是,蚩尤被斬下的頭顱竟然擁有某種巨大能量,能吃人。後來,人們將“蚩尤頭”的形象刻畫到器物上,以強調一種神祕能量,突出器物的威嚴和神聖,遂形成了商周時流行的獸面紋,即後來所說的饕餮紋。儘管這種說法找不出直接證據,但在商周青銅器上饕餮紋確實是流行的紋飾,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顯然,饕餮紋的流行不能排除其爲“蚩尤頭”的可能!

古代器物爲何流行鑄刻饕餮紋?

《宣和博古圖》:“文作龍虎,中有獸面,蓋饕餮之像”

古代特別是商周青銅器上的紋飾十分豐富,但獸面紋算是母題紋飾。這種獸面紋到底是不是饕餮形象?《呂氏春秋·先識》認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這是將饕餮形象鑄到青銅鼎上的最早說法,大概意思是:周鼎鑄上饕餮紋飾,有頭無身,正在吃人而沒有吞下去,結果禍害危及其身,以此形象提醒人們惡有惡報。

也許,正是《左氏春秋》上這段文字讓後世將先秦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當成了饕餮紋。但在宋朝以前,古人並不將青銅器的獸面紋稱爲饕餮紋。

直到北宋大觀年間,這種獸面紋才首次被稱爲饕餮紋。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對書畫、收藏皆十分精通,他命王黼將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銅器839件整理編冊,每件銅器都描摹繪圖、銘文拓本,並加釋文,所成圖冊就是著名的《宣和博古圖》。書中最先將商代父乙鼎等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稱爲饕餮紋:“文作龍虎,中有獸面,蓋饕餮之像。”但當時“饕餮紋”的概念並不流行,即便《宣和博古圖》中也很少使用,一直到清代人們還是習慣稱這種紋飾爲“獸面紋”。

那麼,饕餮最早成爲器物紋飾是何時?現代考古發現,饕餮紋在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時的玉器上已出現,到商後期的殷墟時期,饕餮紋已是青銅器上的標準圖案。如從商代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器,饕餮紋便很多很精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的《殷墟婦好墓》中有一件圓鼎腹部鑄饕餮紋,形似虎面,有首無身,目字形眼,巨眉下卷,兩側又各飾一夔龍紋。古人爲何要在鼎上鑄饕餮紋?明楊慎《升庵集》中有一種觀點稱:“饕餮性好食,故立於鼎蓋”。因爲鼎是飲食器,所以把貪吃的饕餮鑄到鼎上。然而,這只是一種想象,實際上饕餮紋到底是什麼動物,爲什麼要使用這種紋飾形象,歷來說法不一。饕餮紋有的似虎,有的似龍,有的似牛,有的似馬,有的似豬,有的似鳥,有的似人……還有的認爲是狼,圓眼吊睛,兇狠無比,以此表達其“神祕威嚴”。現在有學者又提出一個新的觀點,所謂饕餮紋,其實是早期流行的寫實魚紋經變化、人化、神化而來的抽象圖案,而非某一種實體動物形象。如在距今五六千前的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片上便出現人魚合體饕餮圖案。

還有學者認爲,古代器物上出現饕餮紋是先民神靈崇拜意識的體現。那麼崇拜什麼神?有學者根據饕餮紋中多有一對圓泡狀乳釘、突出“眼”的現象,稱是“雙目崇拜”,這種饕餮紋早期實是“眼目紋”,早期玉器上的飾紋便是這樣。有學者就此進一步推斷認爲,這是太陽神崇拜,因爲在古代有些宗教中太陽被視爲“天眼”。

有關饕餮紋的觀點還有不少。如此一個“饕餮紋”,說法竟然這麼豐富,這種現象頗爲鮮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