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詹天佑的死因是什麼 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詹天佑的死因是什麼 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詹天佑是怎麼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提到詹天佑,人們就會想到他證明了中國人是有能力自己修建鐵路的!然而,詹天佑59歲時候就去世了。那麼,他是什麼原因死的呢?原來是累死的。

詹天佑的死因是什麼 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詹天佑)

1905年到1909年,爲發展商業,清政府決定修築京張鐵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總工程師兼會辦,後升任總辦兼總工程師。該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鉅,長約200公里,爲通往西北之要道。

爲爭奪修路權,英、俄兩國相持不下,清政府決定自力修築,但缺乏信心。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爲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築工程。詹天佑則說:“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爲恥!”他面對着外國人的譏諷,以大無畏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知難而進,齊心爲國爭光。

修築之初,工程技術人員缺乏,詹天佑率僅有的兩名工程學員,於1905年5月,自豐臺經南口、八達嶺,勘測至張家口,隨即回測,並選測了自延慶州繞過八達嶺經德勝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較線。6月回到天津總局,提出勘測及調查報告,並擬定修築方案。

計劃分三大段修築,第一段(豐臺至南口)先行開工,以早日通車運輸而獲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張家口),再詳細勘測。特別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達嶺,地形險峻,更須進一步選測比較線。報告中稱,“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獲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覬覦;而路工之難,亦實爲向來所未有。”

詹天佑的死因是什麼 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第2張

(詹天佑)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裏,對於人爲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

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衆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裏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爲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那拉氏爲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獨不願爲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全靠關內外鐵路的贏餘,而此款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款餉,造成誤工。詹天佑既不善鑽營於權貴,更恥於逢迎於洋人,因而憤懣至極。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爲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爲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羣的外國人,以打獵爲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爲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詹天佑的死因是什麼 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第3張

(詹天佑)

京張路完式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

在他的一生中,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最後竟然累死。

1919年,詹天佑致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反對國際共管中國鐵路,後來受命代表中國出席國際聯合監管遠東鐵路會議。2月,詹天佑往海參崴、哈爾濱赴會。會議中,日冒嚴寒赴會,夜研文書議案,惟恐主權受損,以崇高國際威望,與赴會中國代表共同努力取得了中東路沿線由我國駐軍護路權,防止了列強以護路爲名,武力奪取中東路,爭得了我國工程師在中東路的工作地位。

因疲勞過度,心力交疲,舊日腹疾復發,不得已請假就醫。1919年4月20日,詹天佑到漢口,21日入仁濟醫院,24日因腹疾嚴重,心力衰竭逝世,終年58歲。

詹天佑臨終遺囑語不及私,向國家陳述三事:一、振奮發揚工程師學會活動,以興國阜民;二、慎選人才管理俄路,以揚國光;三、就款計工,唯力是視,腳踏實地建成漢粵川全路。並稱,上述三事乃天佑未了之血忱,如得到國家採納,則天佑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詹天佑逝世後,北京、漢口、廣州、上海、天津各界舉行公祭,遠東鐵路會議致哀。

以鄺孫謀爲首的中華工程師學會,和以丁士源爲首的京綏鐵路局同人會聯合倡議,以及以顏德慶爲首的漢粵川鐵路湘鄂線工程局 500餘人,聯合呈請將詹天佑生平事蹟,“藉沒世之光榮,作後來之矜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