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三年清知府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當官有多爽?別的不說光一句俗語就能說明一切,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清知府當然不是指在清朝當知府,而是指這人還不錯,爲官清正廉潔。但即使是一名清廉的知府當了三年都能通過合法渠道獲得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那些收受賄賂弄權舞弊的貪官不是撈的更多?

十萬兩紋銀是什麼概念?首先必須指出咱們現在對古人使用銀子的觀念是錯誤的,造成這一原因的主要問題就是現在的電視劇,任你是誰隨手一掏就是五十兩、一百兩的紋銀或銀票,搞得大家以爲一兩銀子其實很便宜。

其實古代百姓們壓根就不用銀子(因爲用不起),市場上主要的流通貨幣是銅錢,百姓們日常生活開銷主要是銅錢,你要買塊豬肉扔塊銀子出來,殺豬的估計白眼一翻告訴你沒法給你找。

既然銀子如此貴重,那咱們來看看銀子的購買力如何吧,根據《清會典》記載,康乾盛世期間大米每升是10文左右,摺合成現在大概是0.75公斤,1兩銀子等於1000文,也就是說1兩銀子可以購買75公斤的大米。我再打開某寶搜索米價,大米的售價普遍在10公斤60元左右,也就是說購買75公斤左右的大米要花費450元左右(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的450元)。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2張

有人說你這計算的有問題,畢竟米價是在不斷波動,康乾盛世時期由於政治穩定所以米價低,如果米價高起來銀子的購買力不就沒這麼強了麼,那麼咱們再看看動盪的光緒時期。根據統計光緒十五年順天府、京師和宣化府等地區的糧價平均爲一石糧食耗銀一兩四錢六分,一石摺合成咱們現在的計量單位大概是156.4斤,換算一下的話光緒時期一兩銀子可以採購到100斤左右的糧食,其購買力也達到了300元,回頭再看看清知府一年的收入最低也有一千萬!

但咱們知道明清時期官員們的薪水在整個中華史上都低的可憐,一品官的俸銀每年不過一百八十兩,逐級遞減之後到了知縣每年的俸銀就變成了四、五十兩......四五十兩夠麼?不夠,甚至可以說遠遠不夠。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3張

首先衙門的書吏、衙役、師爺可都得縣令自己掏錢去聘用,朝廷不管,再加上知縣得有人伺候吧,你這一大家子丫鬟奴僕老婆子的日常飲食開銷,同僚之間互相走動吃飯,逢年過節還得孝敬上司,這點錢真是不夠塞牙縫,《大明全典》就記載“知縣每月支俸3兩,一家一日粗食安飽兼餵馬匹,須銀五六錢,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費”,3兩摺合下來也就一千來塊錢,難怪官員們會叫苦這點錢還不夠老子撐一個禮拜的呢!

既然如此那咱們民間流傳的這句話就很有問題了,什麼十萬雪花銀,這麼點工資三年下來要不就被餓死,即使僥倖命大也得餓成非洲難民!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4張

好像明清時期真這麼慘的好像就海瑞一個人(海瑞自己在家裏種菜,老媽過生日買了一斤豬肉大夥都震驚了,海瑞竟然買了肉吃!當然于成龍也挺慘,外號叫於青菜)其他官員照樣肉山酒海,夜夜笙歌,當然你可以說這些官員們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但這打擊面有點太廣,總有大臣比較廉潔清正,那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甚至攢到十萬兩雪花銀的呢?

這隻說明一個問題,工資並不能代表官員們的全部收入。

首先官員們除了工資之外第一大收入來源就是火耗,什麼叫火耗?其實就是徵收錢糧時盤剝下來的財物。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5張

咱們知道古代的百姓們要向國家繳納稅賦,這些賦稅就是官員們下金蛋的母雞。比如說你這年要繳納五錢銀子的賦稅,你帶着銀子去,負責檢查的官員看了看遺憾的告訴你這銀子成色不好,抵不了五錢,於是你把五錢摺合成糧食,他又說這糧食都是陳米,也抵不了,不管你怎麼做,他總有充足的藉口告訴你:這東西不行,我不能收!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6張

這是要幹嘛呢?要好處費唄!這個好處費就是火耗,也就是在官員們在徵收銀糧時,以彌補損耗爲由在正額之外加徵的部分。比如說你應當繳納五錢銀子,但由於成色不足,你“主動”地繳納了七錢銀子作爲補充,官員們收了以後照樣按五錢銀子上報,那麼剩下的這二錢銀子就歸了自己的腰包,一般來說二錢銀子都算是良心價了,實際上明清火耗高到每兩加徵四至五錢!(也就是說你本來應當繳納100元,現在要繳納150元,50元歸官員所有)糧一石加徵二升到一斗幾升,所以明清時期火耗成了公開的、大家心照不宣的收入來源,這時候就別提什麼清正廉潔了,大家總都是要恰飯的嘛!所以您別看官員們俸祿低的髮指,有了這火耗,年薪只有四十兩得知縣一年撈個幾萬兩銀子有點問題沒有,但這不屬於貪污啊,因爲大家都在做,這也是整個朝廷(甚至包括皇帝)都默許的,皇帝都允許了怎麼能算是貪污呢?我這是常規操作。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7張

不過有人想改變這種現象,雍正初年朝廷實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兩項制度,也就是將所有稅收歸朝廷管理,就算是成色不夠也直接歸朝廷管,你就在邊上看着吧。

不難想象這對官員們來說是怎樣的晴天霹靂!雍正皇帝也知道官員們工資低,真要斷了火耗大家真要集體上街要飯了,所以還設置了養廉銀,“因官吏貪贓,時有所聞,特設此名,欲其顧名思義,勉爲廉吏也”,“知大臣祿薄不足用,故定中外養廉銀兩,歲時賞上方珍物無算”。養廉銀意思就是高薪養廉,只要這一年你老老實實當官,不貪污不受賄,那就給你發獎金。

您可別小看了這養廉銀,雍正皇帝還是很大氣的,養廉銀的數目往往是俸祿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8張

《清全典事例》記載:總督的養廉銀爲13,000至20,000兩(總督的工資大概是180兩左右),巡撫養廉銀爲10,000至15,000兩(巡撫工資大概在155兩左右),布政使爲5,000至9,000兩,按察使爲3,000至8,444兩。就連普通的知縣,一年的養廉銀也有個一兩千,這樣摺合下來實際上官員們的工資一年也有個幾十萬,這樣算下來雖然沒有了火耗這個大頭,養廉銀也能保證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如果還有官員說養廉銀不能解決官員的生計問題,別急,還有冰敬與炭敬。

什麼叫冰敬、炭敬?其實就是同僚之間、下屬和上司之間人情走往的東西,說的實在點就是送錢。咱們中國是個講人情禮儀的國家,做啥事都得講究留三分情面,學會看別人臉色,所以如果這人古板難以接近,或者凡事按制度走完全不看情面,咱們會評價他“不會做人”。普通人都這樣,官員就更是如此了,只要踏入了官場,同僚、座師、上司等等關係網錯綜複雜,想要加官進爵或在上司面前博個好印象,那就得看你會不會做人了。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9張

宋江爲什麼叫及時雨?就是因爲人家送錢送的爽快啊,但對於帝國精英直接說送錢顯得俗氣,再說了送錢難道是想賄賂我!所以咱們中國人多有文化啊,送錢都送的詩情畫意,不是直接送錢,我是來送我的一片真心!在天氣炎熱我給領導送冰(冰敬),天氣寒冷我給領導送炭(炭敬),當然您不會真的因爲官員們拉着一車冰送到上司那裏去吧......

領導生日我送個小小的禮物,什麼春節、清明、中秋元宵,只要是咱們中國傳統的節日,我要到領導那裏去祝賀,再送領導一個節日禮包,這都是下屬們對上司熾熱的關心啊!這種正常的人情往來你都要質疑,你會做人麼!

所以您看看,這冰敬、炭敬、年敬、節敬、別敬、升官敬等等,大到總督巡撫,小到縣令知府,只要你當了官就不怕沒人上門,層層疊疊的紅包收下來,這數目也不少了。至於這冰敬炭敬是不是壓榨百姓得來,那我就管不着了,反正我又沒做這種事兒,我能保證我個人是清廉正直的嘛!

揭祕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賺到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還是想多了 第10張

而整個明清就海瑞一個人不會做人,他既不要火耗,更不收各種的冰敬炭敬,守着自己一千多塊錢的工資,能過得不慘麼......

所以說就算是所謂的清知府也很難逃脫這複雜的人際關係和險惡的官場規矩,你要是堅守自己的節操不搞這些歪門邪道,輕則受到同僚和上司的排擠(就你一個不會做人,不會做官,不孤立你孤立誰),嚴重點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可見在舊社會所謂的清官貪官其實都是一路貨色,受苦的最終還是老百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