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土木堡之變是什麼樣的 最後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明朝土木堡之變是什麼樣的 最後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代土木堡之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土木堡之變的過程及影響:結果爲何如此令人驚異?

土木堡之變是明代時期發生的一件兵敗事變,該事件也直接導致了強盛的明代慢慢轉向衰弱,其中最令人感到驚異的是明代號稱有五十萬大軍的部隊竟然打不過僅僅幾萬兵馬的瓦剌,這裏面究竟有什麼不爲人知的祕密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明朝土木堡之變是什麼樣的 最後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土木堡之變的介紹: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正統十四年六月,明代的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羣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爲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

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

于謙力排衆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爲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土木之變只是一場戰役的失利,明代當時正處“全盛之天下”,各方面實力遠在瓦剌之上。

明朝土木堡之變是什麼樣的 最後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第2張

土木堡之變的過程:

由於組織不當,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成國公朱勇爲大將軍,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戶部尚書王佐請帝回軍,王振就命其跪在草叢裏,直到天黑才能起來。隨徵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

1449年7月19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1449年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未交鋒,鎮守太監郭敬報告也先爲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

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導致士兵疲憊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449年8月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馳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王振不準。土木堡地勢高,無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處有河,被瓦剌軍佔據,將士飢渴難耐,挖井二丈仍無水。隔日瓦剌大軍包圍土木堡。

也先遣使詐和,並主動撤離,以麻痹明軍。明英宗不疑有詐,遣曹鼐起草詔書。王振下令移營就水,當明軍大軍移動時,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奔向河邊,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攻勢。

明軍只得倉促應戰,瓦刺伏兵四起,明軍潰敗。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樑成、王貴,尚書王佐、鄺埜,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戰死。

明英宗突圍無望,索性跳下馬來,面向南方,盤膝而坐,等待就縛。

不一會兒,瓦刺兵衝上來,一個士兵上前要剝取明英宗的衣甲,一看他的衣甲與衆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擁着他去見也先之弟賽刊王,明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萬分憤怒,掄起鐵錘對準王振的腦袋,狠狠地砸了下去。

樊忠不久亦戰死。此役明軍兵敗,大量輜重盡爲也先掠奪,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文選郎中李賢等數人僥倖逃出。賽刊王在問明英宗時,明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賽刊王感到明英宗說話的口氣很大,立即報告也先,也先立即去請安磕頭行君臣禮,獻上各種野味美食。

此一戰役,明軍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官員亦死傷數十人,損失馬匹二十萬頭,衣甲器械輜重損失無數。

在土木堡之變死難的羣臣中,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樑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僕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凌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監察御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鑑、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五十二人皆死於混戰之中。

明朝土木堡之變是什麼樣的 最後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第3張

土木堡之變結果令人驚異:

土木堡之變失敗結果令人驚異,史書上記載皇帝明英宗聽信太監王振的建議,御駕五十萬大軍北征瓦剌少數民族,最終戰敗被俘,此爲土木堡之變。在作戰對抗過程中,存在很多疑點,也是讓土木堡之變結果令人驚異的原因所在。

第一,皇帝率領五十萬大軍親征瓦剌少數名族,卻無一場勝仗。根據史書記載,至少實際行軍三十萬人。瓦剌屬於少數名族,主力大軍也只有兩三萬人,即使騎兵作戰,人數上也差距過於懸殊。而最終的結果是明軍在作戰中沒有打過一場勝仗。

第二,明英宗率兵出征後,後勤糧草遲遲供應不足。雖在朝廷之中,很多大臣反對皇帝親自出徵,但是出征後,按照兵家作戰之常規,糧草先出,兵將後至,這點兵法,明英宗還是知曉的。後期作戰中朝廷後勤供應遲遲不到,馬無草,人無糧,皇帝御駕親征朝廷竟無法供應糧草,這是無法理解的。

第三,戰爭初期作戰,明軍一直屬於弱勢。當時作戰地點爲宣府和大同,據記載僅僅是大同的兵馬就有四五萬。在瓦剌進攻之前,朝廷又陸續派遣官員到大同整頓軍備,但是一開始就一直戰敗,其中原因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明朝土木堡之變是什麼樣的 最後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第4張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

土木堡之變明代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獲;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人全部被殺,無數文官武將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爲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隨之毀於一旦;京城的門戶亦已洞開。強盛的大明代由盛轉衰,中國進入了明代中期階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