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蜀漢滅亡最早最窩囊 蜀漢的武將爲什麼還被推崇和歡迎

蜀漢滅亡最早最窩囊 蜀漢的武將爲什麼還被推崇和歡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蜀漢和武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三國中蜀漢滅亡的最早,爲何其將領卻最被推崇和歡迎?

縱觀三國歷史,會發現有個很獨特的現象,魏、蜀、吳三國中,蜀漢滅亡的最早,滅亡方式又最窩囊,可相反蜀漢的將領們,非但沒受此影響,反而比魏國和吳國的將領,更被後世推崇和歡迎!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在筆者看來,是由這五大原因,共同促成的。

一、蜀漢將領最能溫暖人心

雖說歷史是冰冷的,但總會有一些歷史片段,能溫暖人心。這點上蜀漢最爲突出。關羽,若跟着曹操,鐵定了前程似錦,但他卻最終選擇了捨棄曹操,千里“亡歸劉備”。

張飛,面對曹操的精兵,敢獨拒當陽橋!這種驚人的勇氣,堪稱是歷史絕唱。爲何蜀漢領頭的這兩位大將,都如此震撼人心?

其實,我們不是被震撼了,而是被溫暖了!因爲從關羽和張飛的身上,我們看到自古以來稀缺的品德,照亮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明白了,總會有一種力量,能溫暖冰冷的歷史,照亮後來人的前進道路。

蜀漢滅亡最早最窩囊 蜀漢的武將爲什麼還被推崇和歡迎

二、蜀漢將領最具奮鬥精神

自古以來人們都尊崇和歡迎百折不撓的人,而鄙視那些醉生夢死和見利忘義者。翻看蜀漢將領羣體,堪稱各個勵志!這是一羣最具奮鬥精神的羣體。

趙雲舍公孫瓚追隨劉備,不是爲了高官厚祿,而是爲了匡扶漢室這個夢想。在劉備佔據西川,頭腦發熱,大肆封賞時,趙雲敢站出來阻止!並以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成家”激勵自己,勸諫劉備。

黃忠,花甲高齡,卻是老驥伏櫪,定軍山前力斬曹魏名將夏侯淵,驚豔了歷史。而魏延帶着部曲投奔劉備後,從底層打拼而上,終於一舉成爲名將,被劉備點名去鎮守蜀漢的“命門”漢中。這一羣體,包括關羽和張飛在內,幾乎沒有士族豪門,清一色的草根,卻終成名將。讓後來者領略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奮鬥精神。

三、蜀漢將領最讓人可惜

如果一個人的離去,能讓後世長久爭論並紛紛爲之可惜的話,那其實就證明了,這個人活得很精彩!關羽以荊襄的一股力量,便威震了華夏,卻死於“魏、蜀(糜芳、劉封)、吳”三國的夾擊合圍,這在三國曆史上是唯一的。

張飛,一生戎馬,卻最終死於手下的暗殺。而魏延之死,更是撲朔迷離,但無論迷霧如何重重,主流觀點卻一直都認爲:魏延死得冤,因爲他根本就沒想到過反了蜀漢。

而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千古絕唱,一直迴響。蜀漢四位名將(諸葛亮在歷史上,屬於名將)的離去,在後世中激起的滔天浪潮,這堪稱是一種奇蹟了。而在這份長久的可惜聲中,透露而出的,卻是對蜀漢將領的各種追思和追憶。

蜀漢滅亡最早最窩囊 蜀漢的武將爲什麼還被推崇和歡迎 第2張

四、蜀漢將領最慷慨悲壯

劉備這位燕趙慷慨悲歌之士,在他身上的這粒燕趙慷慨悲歌種子,雖沒有生根發芽在劉禪心底,卻鬱鬱蔥蔥在了蜀漢將領的身上。

魏國滅亡時,司馬家族一呼百應,曹操的後代和那些名將之後,便俯首稱臣。吳國滅亡時,丞相張悌悲嘆:君臣俱降,無復一人死難者,不亦辱乎?而蜀漢雖最早滅亡,但處處充滿了不屈的悲壯,諸葛亮的兒子、孫子,諸葛瞻和諸葛尚戰死!張飛的孫子張遵戰死!趙雲的兒子趙廣戰死……

姜維軍隊得知劉禪不戰而降後,紛紛悲憤地抽刀砍石。姜維更是以一己之力,試圖扭轉乾坤。霍戈得知劉禪平安後,這才投降,羅憲在蜀漢滅亡後,孤軍抵抗東吳的分食,血戰東吳名將陸抗數月之久……慷慨悲歌的蒼涼大幕下,處處是蜀漢將領們不屈的身影,這——纔是真正的震撼人心!

蜀漢滅亡最早最窩囊 蜀漢的武將爲什麼還被推崇和歡迎 第3張

五、蜀漢將領最具逆天改命的氣概

有一種氣概,叫: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有一種氣概,還叫:雖千萬人吾往矣!從諸葛亮出山開始,這種氣概,纔算真正烙印在了蜀漢君臣的身上。因爲只有諸葛亮,才能“矯正”劉備的奮鬥方向,去除他的“賭徒心態”。

諸葛亮其實才是蜀漢最功績卓著的名將。因爲劉備兵敗夷陵去世後,蜀漢隨時都有崩盤的情況下,諸葛亮獨臂撐天,重塑了蜀漢的魂靈。沒有逆天改命的大氣概,諸葛亮絕無此勇,此能!

也正是由於蜀漢有諸葛亮,所以在諸葛亮死後,蜀漢才能依然虎踞西川,劉禪才能從容地展現其“英主”之風。因爲諸葛亮臨死前,幾乎安排好了一切。諸葛亮五次北伐,雖都敗了,卻正是在這五次北伐中,凝聚了蜀漢上下,培養出了一大批,如蔣琬、姜維等人才。

蜀漢滅亡最早最窩囊 蜀漢的武將爲什麼還被推崇和歡迎 第4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星燈續命所展現的內涵,其實便是這種“逆天改命”的氣概。《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也是這種“逆天改命”的氣概!

任何一個現象的發生,都有其深厚的背景和內涵,蜀漢將領被後世普遍尊崇和歡迎,也同樣在這五大原因之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