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晉國國君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晉國國君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三家分晉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三家分晉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晉國國君的結局是什麼?

在我們的正常認知範圍內,“三家分晉”不僅是戰國時代的開端,而且也是晉國滅亡的標誌,那麼在我的記憶中,可能是我們的求學時代,歷史教材並沒有過多地去解釋這段歷史,所以就造成了我們對“三家分晉”有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因爲這個常識性的錯誤並不會影響我們對那段歷史的深入性研究,所以,很多歷史愛好者或者一些歷史老師都往往會將其忽略掉,那麼這個常識性的錯誤是什麼呢?就是,嚴格意義上來講,“三家分晉”是一個時間跨度比較大的持續性事件。

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晉國國君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們從教材裏學到的“三家分晉”特指的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虔﹑趙籍﹑魏斯爲諸侯,這也是史學界公認的戰國時代開端,但事實上,公元前403年的那次“分晉”不僅不是開始,而且也並不徹底,韓、趙、魏當時只是分別以自己原先所佔領的封地而立國,也就是說晉國當時並沒有滅亡,只是屬於晉國公室的屬地所剩無幾罷了。

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魏之君。獨有絳、曲沃,餘皆入三晉。

根據這段記載,其實就能看出,早在晉幽公在位期間(在位時間爲公元前433-公元前416年),韓、趙、魏就已經瓜分了晉國大部分的土地,晉國公室的屬地只剩下絳和曲沃兩地了。

所以,若細究起來,公元前403年之後,原先的晉國其實是分裂成了,晉、韓、趙、魏四國,此時晉國在位的國君是晉幽公的兒子晉烈公。

晉烈公之後,晉國又先後歷經了晉孝公和晉靜公,直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正式瓜分了晉國公室最後的土地,並將晉靜公遷於屯留(即今天的山西省長治市),同時廢晉靜公爲庶人,就這樣,晉國纔算正式滅亡。

公元前349年,晉靜公被韓昭侯派去的心腹韓玘(qǐ)所殺。

自古亡國之君下場往往都非常悲慘,晉靜公有此結局也當在意料之中了。

那麼若細究起來,“三家分晉”的最初起源是在哪裏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晉國的“六卿”制開始說起了。

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晉國國君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滅亡晉國的韓、趙、魏當時都屬於晉國的六卿,當年晉文公即位後鑑於之前晉國公室的內亂而建立三軍制,每軍各設將、佐一名,三軍將、佐共六人,這六人輔佐晉國國君執掌國政,即爲“六卿”,六卿採取世襲制,後來晉國公室衰微,六卿便逐漸勢大,成爲威脅晉國公室的六大隱患,而六卿雖各有封地,但他們之間也互相攻伐,自相兼併土地。

及至春秋晚期,晉國軍政大事便掌握在“範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卿之手。

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晉國國君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公元前490年,範氏、中行氏被晉國公室、智、趙、韓、魏共同出兵所滅,範氏、中行氏敗逃後,兩家的封地暫時歸爲晉國公室,但到了公元前458年,智、趙、韓、魏四傢俬自瓜分了兩家的土地,由此引起晉國公室的不滿,於是雙方爆發戰爭,晉國公室大敗,晉出公在逃亡的路上死去,於是四家瓜分了大片晉國公室的土地,所以說,“三家分晉”真正的起源應該從這裏算起。而也是從這裏開始,晉國公室勢力大損,晉國徹底走上了不可逆轉的滅亡之路。

公元前455年,先是由強大的智伯牽頭,率領韓、魏三家伐趙,意圖滅趙而瓜分其地,後來出於脣亡齒寒的道理,韓、魏陣前倒戈,與趙氏聯手滅了智伯,三國瓜分了智氏土地。

三國瓜分智氏後,轉而各自發展內政,一時間,晉國公室與三家出現了相對和平的穩定時期,及至公元前433年,三家被正式冊封爲諸侯,再到公元前376年,三家瓜分了剩下的晉國土地。

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晉國國君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所以,從上面的講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從“六卿的正式內鬥”到最後“晉國滅亡”,時間的跨度非常大,達120多年之久,即便是最後狹義上的“三家分晉”,若從智氏敗亡開始算起,持續的時間也有70多年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