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 嫁妝裏邊爲何都有一條開襠褲

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 嫁妝裏邊爲何都有一條開襠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出嫁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父母爲什麼都要準備一條開襠褲?這個褲子是用來做什麼的?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系封建社會婚姻制度最爲顯著的特點。在等級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嚴重影響下,結婚對象的選擇權完全掌握在父母長輩手中,枉顧當事人的主觀感受,以致造成了諸多感情悲劇。行至清代,統治階層甚至將這種婚姻制度予以國家和律法層面的約束,明確規定: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無者,從餘親主婚。

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 嫁妝裏邊爲何都有一條開襠褲

古代婚嫁情形

但在實際操作中,諸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張生和崔鶯鶯”這等悲劇故事畢竟是少數存在,如此婚姻制度的存在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首先,封建女性在出閣前幾乎都處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狀態,封建禮教、傳統道德規範早就深入骨髓,類似現今女性的諸多棱角、脾氣幾乎全都已經消失。這樣的女性出嫁後,只懂得相夫教子、奉行孝道。所以,那時候的婚姻只要男性原因,基本都會經營成功。

封建女性形象

然後,讓父母長輩掌握婚姻對象的選擇權,乃系儒家思想“仁義禮孝”思想的基本要求。再者,父母長輩畢竟年齡大、社會經驗豐富、人生閱歷較多,有能力爲女兒選擇幸福。

最重要的是,封建社會的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這種在現今社會仍然有一定道理的嫁娶選擇原則,能夠讓幾乎所有人放棄對愛情的奢望,任由父母長輩爲自己選擇一個最合適、最可能幸福生活的家庭。

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 嫁妝裏邊爲何都有一條開襠褲 第2張

但同時,這種罔顧男女雙方主觀感受的婚姻制度,還不可避免的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古代女性在出嫁之前,除了自己的父兄外,幾乎從未見過其他男性,再加上成婚之前的戀愛過程被硬性省略,如何坦然面對自己的新婚丈夫,如何順利完成出嫁女性最主要的任務——繁衍後嗣,就成了出嫁女性和其母家女眷必須考慮的關鍵事宜。

再加上封建社會男女成婚年齡的嚴重偏小,14歲就已經到了法定結婚年齡;再加上傳統倫理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嚴重製約,新婚男女對突然到來的“洞房花燭夜”幾乎都處於初次接觸的懵懂、探索階段。

如此多的限制條件之下,從未蒙面的少年男女被立馬送至洞房,行夫妻之實,一舉衝破自幼被灌輸的封建束縛,難度會有多大,可想而知。“數夜不成事”乃至“尚嫁良久,仍未成事”,也就成了必然結果。

傳統禮法認爲,“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已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繁衍後嗣乃系婚姻的兩大根本目的之一。可憐最基本的夫妻之實都無法順利完成,繁衍後嗣不就更是無從談起了嗎!

爲知道決這種封建制度下必然產生的“不便”現象,“開襠褲”這個絕對有破天荒意義的“工具”就出現了。行至清代,“開襠褲”這種令人疑惑不解的特殊物品,幾乎成爲了女性出嫁嫁妝中的標配。

新婚之夜,新娘將“開襠褲”穿上,既省去了女性最艱難的配合階段——寬衣解帶,又充分保證了男性的順利成事;既充分保證了女性對封建禮教的絕對尊重,又能順利完成繁衍後嗣的必要過程。

也就是說,“開襠褲”是封建婚姻過程中,一把打開男女之間關係的鑰匙;一把直接拉進新婚雙方距離的有力武器。如此操作,即使在思想開放的現代人看來,也足以令人面紅耳赤、心跳加速。但就當時的歷史背景而言,“開襠褲”無疑是最爲實用的嫁妝。

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 嫁妝裏邊爲何都有一條開襠褲 第3張

誠然,“開襠褲”這種既荒唐又無可奈何的嫁妝,乃系封建婚姻制度約束下的必然產物,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封建婚姻制度帶來的負面影響,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甚至是對女性尊嚴的嚴重踐踏和侮辱。與其感嘆古人採用“開襠褲”的智慧,還不如嘆息封建制度對古人的無情逼迫。科學、合理、人性的婚姻制度,開放、實際、自由的思想觀念,纔是現代社會最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孟子》、《清代野史大觀》、《大清律例·婚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