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後宮基本是蒙古女人的天下。“滿蒙一家”也常被清朝統治者掛在嘴邊,然而事實卻遠沒有滿族人說得這麼美好。

作爲最高統治者家的親戚,清初時,蒙古約有217萬人口。康熙後,中國人口迎來了一個爆發式增長,各族都發展的枝繁葉茂,唯獨蒙古人口一路狂降。馮玉祥在自傳中說,清末蒙古只有可憐的60萬人。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作爲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蒙古族曾建立過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即便元朝北歸後,蒙古仍是困擾明朝各代統治者的大難題。清朝費盡心思籠絡蒙古,也從側面說明了他們對蒙古的忌憚。

滿族入關前雖然是落後的遊牧民族,但架不住人家皇帝愛學習。康熙借鑑明朝的經驗,一招“興黃教”便給戰鬥民族束上一副無形的枷鎖。

“黃教”即喇嘛教。13世紀蒙古族崛起後,他們很快發現自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遠遠跟不上領土的增長速度。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2張

爲了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經驗,同時也爲治理不同民族的需要,鐵木真對宗教採取了極爲寬容的態度。

喇嘛教與蒙古族的薩滿教有許多共同之處,進入蒙區之初並未遇到太多困難。忽必烈冊封八思巴爲國師、大寶法王后,喇嘛教逐漸在牧區流行開來。

忽必烈重用八思巴對蒙古族有兩個深遠的影響:一是八思巴爲蒙古創造了文字。這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3張

二是改善了牧民的生活水平。薩滿教是蒙古的原始宗教,它倡導靈魂不滅,所以人死後要帶走生前的牛羊,甚至是妻子。每月的滿月、新月及初八這三天,家人還要殺馬匹,以馬血供養他。

殉葬和血祭極大的消耗了牧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喇嘛教傳入後,這些陋習全部被取締。

喇嘛教對蒙古也不是全是好處。元朝因爲大作佛事,每年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用於禮佛。元順帝更是沉迷其中,致使國內民怨沸騰,最終被趕回蒙古。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4張

朱元璋看到元朝因禮佛而丟掉大好江山,一面在內地限制佛教的發展,合併寺院,強制僧人還俗等,同時優待元朝留下的法師、國師。朱棣更是從藏地迎來哈立麻喇嘛,封其爲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於是纔有了《聖武記》中“終明世無西番患”的描述。

康熙在明朝的基礎上,不僅用黃教籠絡蒙古,還用黃教讓蒙古成爲清朝北面的移動長城。

清朝用國家力量極力擡高喇嘛教的政治地位,進而獲得“護法權”,同時免除僧侶各種徭役和賦稅,每年還有豐厚的賞賜。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5張

作爲報答,喇嘛們將“滿洲皇帝”描繪成佛的化身和保護者,讓牧民對他感恩帶額、唯命是從。康熙纔敢宣稱“本朝不設邊防, 以蒙古部落爲之屏藩。”

清朝皇帝通過控制喇嘛教,在維護邊疆穩定上確實有積極作用,但對於蒙古族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財富過分集中在寺廟和僧人手中,嚴重影響蒙區經濟發展,牧民負擔越來越重,這也是歷史上不斷出現“滅佛”的原因。

清初蒙古200多萬人口爲何清末只有60萬人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6張

寺廟吸納大量勞動力,又不允許僧人結婚,又進一步阻礙人口發展。日復一日的誦經禮佛,蒙古族的驍勇之氣日漸消弭,換來的是對苦難生活的逆來順受。

總的來說,清朝皇帝只想讓蒙古對外成爲抵禦外敵的屏藩,對內成爲統治各族的工具,並不希望有一個強大的蒙古親戚。

參考文獻:《清朝政府對蒙古的宗教政策》;《清朝的黃教政策與蒙古社會》;《試論清代利用黃教統治蒙古的政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