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打仗10萬人實際有多少人 加起來十萬還是軍隊十萬

古代打仗10萬人實際有多少人 加起來十萬還是軍隊十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打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如果是喜歡小說演義的讀者或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古人打仗,規模都特別大,比如說《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軍詐稱100萬,實際上有80萬,而在正史當中,曹操的兵力也達到了20萬人。

而在淝水之戰中,前秦苻堅所率領的大軍,嫡系兵力到達了30萬,而聯合其他民族諸侯的兵力50萬,共計80萬。

在中國古代戰爭的歷史上,也曾發動過百萬軍團的大作戰,隋煬帝發動高句麗的三次戰爭,第一次出兵超過130萬,詐稱200萬,第二次出兵至少60萬,第三次同樣不下百萬。古代的人爲了壯大自己的聲勢,十分喜歡詐稱兵數,然而上述的這些數字,都是經過正史的確認和肯定,因此大多爲真實。

古代打仗10萬人實際有多少人 加起來十萬還是軍隊十萬

或許有些讀者不以爲然,這有什麼!二戰的時候,各國參戰兵力不也動不動就數十萬作戰嗎?但是大家要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人口的比例,二戰時期,盟國大軍最多的爲蘇聯,巔峯時期達到了1000萬人,然而全國上下2億人,士兵比例是20:1的關係,這已經是供給的極限了,蘇聯國內因爲飢餓仍然死掉了不少人,而在戰國時期,趙國人口不超過220萬,長平之戰卻一下派出了40萬的大軍,在生產力更爲低下的古代,這怎麼可能呢?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其他動輒數十萬的王朝,反倒是清代,數據相對靠譜一點,康熙年間著名的雅克薩之戰,清軍出動了2000人,而決定清代命運的康熙平三藩之戰,吳三桂和其他勢力出動了大約5到8萬人,而清軍方面八旗大軍加上綠營總數爲10萬人,這些數字才合理一些。

因此讀者也感到困惑,難道算人數的時候,將馬匹都算進去了?古代常說的十萬兵馬,到底是10萬兵還是10萬馬呢?其實真相讓人意想不到,古代的大軍能夠有這麼多,並非單獨的將馬匹額外算作數量,而是將另外一些人包含在了其中,這就是民夫。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每逢大戰,中原王朝都要開始挨家挨戶的抓壯丁。

古代打仗10萬人實際有多少人 加起來十萬還是軍隊十萬 第2張

這些人平日以來都是種地的農民,也沒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能讓他們幹嘛呢?無非就是運送糧草,做飯餵馬的髒活累活,但是這些人,同樣被放入大軍的編制當中。根據歷史學者的分析,長平之戰中,趙國40萬的大軍,至少有30萬人爲民夫,才能維持趙國前線的運轉。

根據《隋書·帝紀第四》記載,隋朝兵力“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也就是說,其中的民夫人數,比起士兵的數目還要多一倍,由此可見,清代以前,王朝打仗都是將民夫算進去了的,爲何打仗打下手的人要這麼多呢?

其實宋朝的學者沈括,就在《夢溪筆談》中做出過精確的計算,爲我們回答了這個疑惑。沈括寫到:“餘嘗計之,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鬥,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盡。若計復回,只可進九日。”

古代打仗10萬人實際有多少人 加起來十萬還是軍隊十萬 第3張

也就是說,一個民夫,只能運送6斗的米,可以補給一個兵,來去18天,而士兵自己,也能夠帶五天的乾糧,兩個人一起吃,按照“人食日二升”來算,那麼也只能吃18天,如果加上民夫還要路途往返,實際上只能吃九天。

因此沈括認爲:“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也就是說,如果打一個月的仗,那麼部隊至少要三個民夫才能供養一個士兵,而七萬人打仗,要用到30萬人來運輸糧食,這已經是承受的極限了。

古代打仗10萬人實際有多少人 加起來十萬還是軍隊十萬 第4張

從沈括的計算不難看出,古代戰爭的有多麼大,而古代的王朝,在大規模戰役爆發後,就匆匆的衰落或者走向滅亡,也就不難理解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