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三藩之亂,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在耿精忠、尚之信歸順清廷之後,吳三桂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其實這時的吳三桂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最終,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軍進入雲南省城昆明,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在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中,清朝和吳三桂之間爆發了多場戰役。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嶽州之戰,就是雙方圍繞着嶽州這座城池,所展開的戰役。值得注意的是,嶽州之戰持續了五年之久,此戰開始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結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這無疑體現出嶽州對於雙方的重要意義。正是通過攻佔嶽州這座城池,清朝掌握了全局,從而加快了吳三桂勢力的敗亡進程。

一、嶽州之戰的背景

首先,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叛清後,迅速向湖南推進。從吳三桂的角度來看,佔據湖南之後,可以實現和清朝劃江而治的目標。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第2張

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吳三桂麾下將領吳應麒攻佔嶽州。此後,吳三桂就以常德、長沙、嶽州、湘潭、衡州爲據點,又以長沙、嶽州爲戰略重點,派駐重兵精銳,各達七萬餘人。針對嶽州這一兵家必爭之地,吳三桂派遣吳應期鎮守,以此抗拒長江以北的清朝大軍。

對於嶽州這座城池,主要在今湖南省岳陽市一帶。按照介紹,嶽州位於湖南東北部,北隔長江,與湖北相望,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此,在筆者看來,佔據嶽州之後,吳三桂一方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了。對於吳三桂來說,可以將嶽州作爲基礎,以此朝着長江以北的地區進攻。反過來,吳三桂也可以守住嶽州,從而和清朝分庭抗禮。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第3張

在吳三桂佔據嶽州之後,康熙皇帝則派重兵守荊州,並以荊州、襄陽、宜昌、武昌等處爲重點,厚集兵力,迅速沿長江佈防,阻止吳軍渡江北上。在此背景下,歷時五年之久的嶽州之戰,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式爆發了。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場戰役的走向,不僅關係到雙方在湖南、湖北一帶的力量對比,更直接決定了三藩之亂的發展方向,所以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嶽州之戰的過程

對於嶽州之戰的過程,可以分爲初期、中期、後期這階段。

首先,就嶽州之戰的初期來說。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和七月,康熙皇帝調集水師和步兵進攻嶽州。面對清朝大軍,吳應麒率7萬將士自陸路攔擊,被清軍擊潰。清軍舟師進至七裏山,發炮炸沉吳船十餘艘。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第4張

不過,雖然初期的交鋒取得了勝利,但是,清軍沒有趁勢攻佔嶽州。同年八月二十八日,康熙帝因嶽州吳軍防守堅固,難以進取,又調集士兵來作戰。但是,吳三桂一方繼續加強了防守。同年十二月,康熙帝命定遠平寇大將軍安親王嶽樂,自江西攻長沙,夾擊嶽州。但是,嶽樂主張先定江西,後攻長沙。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嶽州之戰的初期,清朝不僅錯失了戰機,更在進攻策略上出現了分歧。而這,自然成爲嶽州之戰僵持下去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也是因爲三藩之亂的初期,吳三桂一方氣勢正盛,所以在防守上更是十分賣力。

其次,到了嶽州之戰的中期,雙方的戰役自然是日益激烈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月,嶽樂率軍包圍長沙,並屯兵城下。與此同時,尚善命所部水師在洞庭湖擊敗吳軍,攻取君山(今岳陽君山鄉,在洞庭湖中),逼近嶽州。值得注意的是,強攻城池的過程中,清朝也十分重視攻城爲下,攻心爲上的道理。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第5張

於是,清朝向吳三桂的將士和當地的百姓發出告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這一過程中,清朝策動了多位吳三桂的部下,比如吳軍大將林興珠、陳華、李超等先後投降清軍,這自然打擊了吳三桂一方的士氣,爲嶽州之戰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此,在筆者看來,明朝滅亡後,吳三桂先是聯合清朝大軍入關,然後又擊殺了衆多南明將士和官吏,甚至連南明永曆皇帝,也死於吳三桂之手。所以,在原先明朝將士和官吏的心目中,吳三桂本來就沒有多好的名聲,現在,又因爲清朝大軍的心理攻勢,這導致吳三桂勢力出現了離心離德,甚至衆叛親離的問題。

到了嶽州之戰的後期,康熙自然要一舉攻佔嶽州這座城池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下達詔書,責備尚善出師無功,令率所部駐長沙,而以嶽樂統軍取嶽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十八日,吳應麒總兵王度衝、將軍陳珀等各以其舟師歸降清朝。在此背景下,吳應麒明白這已經是大勢已去了,所以他收殘卒,挾輜重,潰圍奔長沙。在吳應麒撤出嶽州之後,清軍遂收復嶽州。嶽州攻佔之後,清軍直下湖南,長沙亦於數日後被攻克。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第6張

三、嶽州之戰的影響

最後,經過五年的鏖戰,清朝終於攻佔了嶽州這座城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清軍是在吳三桂一方撤出嶽州之後,纔拿下這座城池的。所以,在康熙皇帝看來,己方投入了這麼多人力和物力,居然沒有攻下城,而是叛軍主動撤離,竟讓吳應期攜衆逃跑了,不過是得了座叛軍“所棄之空城”罷了。從這一角度來看,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後,八旗將士的戰鬥力是明顯下降的。不僅嶽州之戰持續了五年之久,整個三藩之亂,清朝更是耗時了八年才徹底平定。相對於明朝末年的八旗將士,三藩之亂中的八旗大軍,在作戰表現上確實暴露了太多問題。

三藩之亂吳三桂和清朝大戰 他們爲何在嶽州之戰僵持了五年之久 第7張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軍攻佔嶽州之前,吳三桂就已經病逝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陽)皇宮駕崩,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在吳三桂病逝後,吳世璠堅持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才被清朝徹底消滅。所以,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是清朝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拿下了嶽州,並平定了湖南等地,吳三桂勢力還能堅持更長的時間。基於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嶽州之戰的勝利,促使清朝徹底掌握了三藩之亂的主動權,這也預示了吳三桂勢力的敗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