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大臣自稱,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有關於清朝的影視作品中,清朝官員在“君前奏對”或者“奏事奏摺”中的稱謂有着明顯的區別。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和珅一直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稱“奴才”,而大學士紀曉嵐則始終以“臣”自稱;比如《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和年羹堯在雍正皇帝面前,一直以“奴才”自稱;而張廷玉、田文鏡卻以“臣”自稱。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根據清朝官方文獻和現存官員奏摺來看,清朝官員確實有着“奴才”和“臣”的自稱區別,再加上影視作品的深入影響,人們大致得出了清朝官員自稱的區別所在:滿族官員,在皇帝面前或者奏摺中,自稱“奴才”;漢族官員,則自稱“臣”。

《清稗類鈔·稱謂類》對此區分原則,也給予過相關證實:

滿臣奏摺無論公事私事,俱稱奴才,以爲媚矣。然不獨滿洲也,蒙古、漢軍亦同此稱,惟與漢人會銜之章奏,則一律稱臣。

除了旗人自稱“奴才”外,“王公府邸之屬員奴僕,對於其主,亦自稱奴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情況,那就是“漢人之爲提督總兵者,稱奴才”。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第2張

也就是說,清朝官員在皇帝面前或者奏摺之中,能夠以“奴才”自稱的情況主要有三種:

1、隸屬滿、蒙、漢八旗的旗人,以“奴才”自稱。

2、出身潛邸,無論滿漢蒙,均以“奴才”自稱;當然,但凡出身潛邸的官員,大都擁有旗人身份。

3、漢臣中的“提督”一職,以“奴才”自稱,這種情況在咸豐年間甚至延伸到了武科舉人的身上。咸豐二年,咸豐皇帝專門下旨規定:“嗣後中式武舉引見,俱一律奏稱奴才”。

除了上述自稱“奴才”的官員外,漢臣或者當朝皇子則自稱“臣”;皇帝在舉行祭天大典時,也自稱“總理山河臣某某”。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第3張

清代八旗旗幟

可這就是清朝官員自稱的全部內容嗎?或者,以此來界定清朝官員的自稱區別,是不是正確呢?

當然不是!

我們以幾個具體事例予以說明:

1、旗人、潛邸奴才並非全都自稱爲“奴才”

年羹堯,漢軍鑲黃旗出身,其所在旗屬在康熙朝晚期歸皇四子胤禛統領。也就是說,年羹堯不光擁有“旗人”身份,還曾經是雍正皇帝潛邸期間的“屬員奴僕”,理應在雍正皇帝面前自稱“奴才”纔是。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下圖即爲時任川陝總督年羹堯向雍正皇帝上呈的一份奏摺,在這份奏摺中,年羹堯並未自稱“奴才”,而是自稱爲“臣”。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第4張

年羹堯不能自稱爲“奴才”,或許有着漢軍旗出身的制約,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位實打實的滿臣例子。

鄂爾泰,隸屬滿洲鑲藍旗,21歲便世襲“佐領世職”。作爲雍正皇帝的“三大寵臣”之一,鄂爾泰官至朝廷首輔、領班軍機大臣並賜伯爵爵位。身爲滿臣,而且深受皇恩,理應在雍正皇帝面前自稱“奴才”了吧。

可在鄂爾泰衆多的奏摺中,鄂爾泰均是官職以後,加上“臣”的自稱。我們選取一例,給予證實。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第5張

由此可見,旗人、潛邸奴才甚至是實打實的滿臣並非全都以“奴才”自稱。其實,這和雍正皇帝的專門規定有着直接關係。

雍正皇帝對官員自稱的規定

根據《清稗類鈔·稱謂類》的記載,清朝自爲入關之前就有着臣屬自稱“奴才”的舊俗。清朝入關以後,滿漢之間相互融合,滿臣有受漢臣影響而自稱“臣”者,漢臣亦有學習滿臣獻媚,自稱爲“奴才”者。甚至,在康熙年間的部分奏摺中,還出現了“臣”、“奴才”並稱的特殊情況。

有鑑於此,雍正皇帝登基後開始逐漸統一相關稱謂。《欽定八旗通志》明確記載:

雍正二年八月,雍正皇帝下旨:“凡奏章內稱臣、稱奴才,俱是臣下之詞,不宜兩樣書寫,嗣後着一概書寫臣字。特諭。”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第6張

《欽定八旗通志》

在時任江南提督高其位自稱爲“奴才”的奏摺中,雍正皇帝專門給出批示:“向後寫臣字得體”。很多人試圖用此例說明清朝官員能夠自稱爲“奴才”的特殊榮耀,其實並非此意,而是雍正皇帝專門就此稱謂做出過明確規定,並時時處處提醒違規官員的做法。

乾隆皇帝對官員自稱的統一

雖然雍正皇帝就官員自稱做出過明確規定,但這種從骨子裏就落下印記的習慣並不能立即改掉,所以直到乾隆年間,官員違規自稱的情況仍有出現,“奴才”和“臣”並稱的情況仍未杜絕。

乾隆六年,時任貴州總督的張廣泗上奏請求將自己的兒子留在身邊,在這份奏摺中,張廣泗自稱爲“臣”,而將其子稱爲“奴才”,惹得乾隆皇帝大怒,下旨申斥張廣泗的同時,還對官員自稱再次進行了明確規定。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第7張

只不過,偏愛於“滿洲舊俗”的乾隆皇帝,並未延續雍正皇帝的規定,而是予以了滿漢之間的區別規定:

滿洲大臣奏事,稱臣、稱奴才,字樣不一。 嗣後頒行公事摺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仍稱奴才,以存滿洲舊體。

除了滿洲大臣在除公事奏摺中能夠自稱“奴才”外,蒙軍旗、漢軍旗的官員“亦同此稱”,唯獨漢臣無論何種情況都要以“臣”自稱。自此,清朝官員的自稱才形成了較爲統一的規定,並被官員們廣泛接受並嚴格執行。

只是,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多久,行至晚清時期,“滿洲舊俗”逐漸沒落,各種祖製成例、朝廷制度也都紛紛走到了崩潰邊緣。清朝官員們在自稱上的混亂情況又開始出現,“奴才”和“臣”的違規使用,甚至並列書寫的情況再度氾濫。

清朝大臣自稱是什麼樣的 看完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第8張

後記

就清朝官員的自稱而言,“奴才”和“臣”的區別在於同皇帝的親疏關係,基本類似於“自家人”和“上下級”之間的區別。很明顯,自稱爲“奴才”能夠一下拉近和皇帝之間的關係,而自稱爲“臣”則太過官方、太過生硬,這也是很多官員不顧朝廷規定擅自稱“奴才”的根本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官員自稱的“奴才”,並非侮辱、低賤之意,而是謙卑、恭順的身份代表,甚至是一個官員的特殊榮耀。只不過,平日裏威風八面、權傾一時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即使兩鬢斑白也要在皇帝面前自稱爲“奴才”,的確不太合適,也難怪雍正皇帝會給出“甚不合體,禁止之”的指示。

說到底,這還是清朝“家天下”的封建專制制度帶來的必然現象。等級、尊卑;君臣有別、主僕區別纔是統治根本,纔是封建社會真正的劣根性。就此來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纔是真正的完美社會。

參考文獻:《清實錄·世宗實錄》、《清實錄·高宗實錄》、《清稗類鈔·稱謂類》、《欽定八旗通志》、《雍正硃批諭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