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皇帝晚年昏庸,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皇帝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他們至高無上、君臨天下。不過,追根到底,他們不過是經過"君權神授"包裝的普通人,最多也就是從小受到的教育比常人好些。

正因如此,皇帝也會犯錯,而且他們一舉一動都牽動天下,所以犯下錯誤產生的惡劣影響也就更大,再加上史官記錄、百姓流傳,皇帝的過錯會在民間被放大來批判。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皇帝本也是凡人,又掌握他人難以約束的大權,犯下過錯也是難免的。

在古代,很多皇帝的發展軌跡是這樣的。最初,他們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但到了後期,他們卻晚節不保,成爲了禍國殃民的昏君、暴君。那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2張

要了解這種情況爲何發生,我們不妨找幾個典型的例子。比如說,北齊的文宣帝高洋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

高洋是北齊是開國君主,其父是手握大權的東魏大丞相高歡,藉助這一便利,他輕鬆成爲了東魏的重要人物。在父親、長兄先後去世之後,高洋成爲了高家的掌權人,也就成爲了東魏的新掌權人,在此基礎上,他篡位建立了北齊。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3張

建國之初,高洋胸懷大志,當西邊的老對手宇文泰想要趁新君登基立足不穩前來攻伐時,他親自率軍趕赴前線,宇文泰見北齊軍隊軍容整肅、士氣高漲,感嘆道:"高歡不死矣",於是退軍。天保三年(552),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厲兵秣馬後,準備充分的高洋率軍北上攻打庫莫奚取得大勝,繳獲牲畜十餘萬頭,此後他多次御駕親征,先後擊敗契丹、柔然、突厥等強敵,將北齊的疆域擴展到了極盛。

另外在內政方面,高洋也是十分用心,他積極進行改革,任用賢才、清理冗官、鼓勵生產、編訂法律,據《北齊書》記載:"突厥他鉢可汗謂文宣爲英雄天子。"然而,盛極必衰是自古以來的定理,《北史》記載,高洋"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後,以功業自矜。遂留情耽湎,肆行淫暴。"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4張

可見,讓"英雄天子"變成無道昏君的根本原因,便是"以功業自矜",通俗來講,那就是驕傲自滿、誇功自大。

眼看北齊國力蒸蒸日上,對內百姓安居樂業,對外軍隊攻無不克,高洋滿足於自己的功業,認爲不用再努力,已經是該享受勝利成果的時候了。有了這樣的念頭,高洋開始追求享受、沉迷酒色,除此之外,他開始舉止荒唐、殘暴嗜殺,從人們尊敬的好皇帝變成了人人厭惡畏懼的暴君。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5張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比高洋更加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我們知道,唐朝在玄宗統治的開元年間達到極盛,史稱"開元盛世",作爲盛世的締造者,玄宗皇帝自然是功不可沒,但和高洋相似的是,玄宗也是在爲大唐開創盛世後很快又將大唐帶上了下坡路。

從幼年開始,玄宗便展現出了過人的才智,長大後,武則天被推翻、韋后把持朝政。

爲了拯救大唐江山,玄宗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擁立自己的父親李旦爲帝。兩年後,李旦禪位於玄宗,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執政生涯,一開始,他勤於政務、關心國事,還提拔任用了姚崇、宋璟等賢臣,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唐朝從武后末年、韋后擅政時期的動盪中解脫,向着繁榮和富強發展。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6張

歷史的發展總是驚人的相似,盛極必衰的規律又在唐玄宗身上得到了應驗,在帶領唐朝走向巔峯後,唐玄宗開始鬆懈了。從小就熱愛歌舞藝術的玄宗眼看海內生平,大唐國富民強,便也開始了自己的淫逸。

首先,玄宗認爲財力富足,便一改往日節儉的作風,追求其奢華的排場;其次,玄宗不再對大臣言聽計從,而是隻撿誇讚自己的聽,厭惡和自己想法相悖的。

古代皇帝最初堪稱勤政愛民,英明神武的典範 後期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7張

爲此,敢於直言進諫的宰相張九齡等人陸續被罷免,而李林甫這樣善於察言觀色、溜鬚拍馬的奸臣則討得了皇帝的歡心,得以出將入相、加官進爵。到了開元末年,玄宗又從兒子壽王李瑁手中不顧倫理地奪來了年輕貌美的楊貴妃。

有了美人在側,玄宗更加一發不可收拾,白居易便在《長恨歌》中寫道:"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最終,深受玄宗信任的安祿山謀反,發動了著名的安史之亂,而玄宗倉皇逃往四川,途中被迫逼死楊貴妃,唐朝自此走向衰落。

可見,讓雄才大略帝王晚節不保的,有居功自傲,有貪圖享樂,也有分心懈怠朝政、年老決策力和判斷力下降等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