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人結賬丟下銀子就走了 店小二是如何得知飯錢夠不夠的

古人結賬丟下銀子就走了 店小二是如何得知飯錢夠不夠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古人結賬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相信大家對於古裝電視機中這樣的鏡頭,已經是見怪不怪,當幾個客官在酒樓飽餐一頓,高喊一聲:“小二結賬!”隨後故作闊氣的將手中一錠銀子一放,起身就走,當小二看見後,立刻滿心歡喜地收下,趕緊上去伺候招呼,:“歡迎下次再來!”

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小二怎麼就知道飯錢夠了,難道就不怕給的錢少了嗎?實際上,但你只要知道古時候的購買力,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

古人結賬丟下銀子就走了 店小二是如何得知飯錢夠不夠的

在中國古代社會,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銀子便已經是作爲一般等價物出現,但是在民間,從來沒有大規模的普及,一直到明清時期,由於西方殖民者在墨西哥菲律賓等地區開採的大量銀礦,並且通過貿易流入中國市場,大部分百姓纔開始使用白銀。

加上政局變動,導致貨幣體系極度不穩定,白銀從明末一直到民國,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經濟地位,但是在明朝前,銀子始終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

古人結賬丟下銀子就走了 店小二是如何得知飯錢夠不夠的 第2張

通常來說,白銀和銅錢之間,大概遵循一個這樣的兌換比例,一貫銅錢等同於一千文銅錢,才能兌換一兩銀子,那麼過去人們平日的生活,又能用到多少銅錢呢?

不妨參考一下施耐庵所描寫的《水滸傳》,裏面有着一個賣梨的鄆哥,口稱“賺三五十錢,養活老爹”,這說明在當時的窮人家,一天三五十文就已經能夠應付開銷。而到了後來,武松找到鄆哥,要求他陪同自己去作證,給了他五兩銀子的好處費,鄆哥看見後同樣也在那裏想:“這五兩銀子,如何不盤纏得三五個月?便陪他吃官司也不妨。”

古人結賬丟下銀子就走了 店小二是如何得知飯錢夠不夠的 第3張

宋仁宗時期,孫覆在南京應天府向范仲淹請求資助,如此說:“老母無以養,若日得百錢,則甘旨足矣。”平均下來一人每天50文就能夠維持生活,和施耐庵提供的數據相同。

除此之外,《紅樓夢》中同樣也道明瞭銀子的珍貴性,賈府女眷中,爲首的賈母和王夫人,每個月能拿20兩銀子,已經是無比的奢侈,相比之下,庶出的探春和賈環,一個月不過二兩銀子,而賈府當中的大丫頭、包括鴛鴦、平兒和襲人,月錢也都是一兩。可是不論多少,他們在普通人的眼睛中,過得就是神仙般的日子,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得了王熙鳳給的20兩銀子,後來又被塞了一吊錢,高興的不像樣子,直說這能夠莊戶人家過一年。

古人結賬丟下銀子就走了 店小二是如何得知飯錢夠不夠的 第4張

根據清朝史料記載,乾隆十一年(1746年),一畝良田,也纔不過是6/7兩的銀子。想來支付一頓飯錢,都是綽綽有餘的了。

古人結賬丟下銀子就走了 店小二是如何得知飯錢夠不夠的 第5張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參考一下物價,宋朝的《麈史》提到,首都汴京城的一份早點,只需要錢20文,一隻麪餅的價格,只需要10文,普通人家辦一個宴席,只要用一貫錢(一兩銀子),就能夠讓親朋好友們吃的體面。這些例子,其實都體現出物資價格的低廉。反倒是像小說中,動不動掏出幾兩銀子,反而有些嚇人,至於用碎銀子來支付酒菜錢,更是綽綽有餘,更不用擔心飯錢的問題了。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