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人吃飯爲什麼丟下銀子就可以走 店小二爲什麼也不攔着他們

古人吃飯爲什麼丟下銀子就可以走 店小二爲什麼也不攔着他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銀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那些喜歡看歷史古裝劇的讀者們,對於這樣一個鏡頭,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那就是總是會有人在酒館吃完飯後,便會扔下銀子就瀟灑的走了,也不知道飯錢到底是多少,並且店家多半也不會數就收入了囊中。

對此,就有人感到非常的好奇了:吃完後扔下銀子就走,店小二爲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客人又怎麼知道,這頓飯錢又是多少呢?接下來,就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古人吃飯爲什麼丟下銀子就可以走 店小二爲什麼也不攔着他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有關銀子的一些知識。

據《喻世明言》第十卷《滕大尹鬼斷傢俬》中記載,一千兩銀子的重量大約是六十二斤。

我們知道,銀子的流通面積廣泛,大概是從商業發達的宋朝纔開始的。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市面上所流通的銀子,是有分等級的,其中最好品質的是紋銀,是由官府所發行的標準銀,它們在出廠時都會被做成元寶形狀,並且上面刻上了官府的標誌以及該紋銀的成色與重量。這也是電視劇中最常出現的。而品質最差的,則叫底銀,這種銀子裏面摻夾了許多的很多銅,並且光澤也不如紋銀,其價值也就差了許多。

那麼,銀子究竟多值錢呢?

古人吃飯爲什麼丟下銀子就可以走 店小二爲什麼也不攔着他們 第2張

明朝時,銀子的用量大大的提升。而明朝時的米價,大概是50文錢就可以買一斗,而十鬥米就是一石。根據史料的記載,萬歷年間的大米價格,一兩銀子就可以購買普通質量的大米多達二石,而根據《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中的記載,明朝大米的一石,約重爲153.5斤。

跟如今我們500克就爲一斤是不一樣的,在明朝時期,一斤大概是在594克左右。所以一石大米,約就是如今的92到94公斤左右的重量。並且,因爲大米也有好壞之分,來做一個平均的計算的話,也就是說二兩銀子平均能夠購買大概186公斤的大米。

粗粗的算下來,一兩銀子的價值基本上就相當於現在的小2000塊錢了!而且,在明清時期,一位四品大員每月的俸祿,也不過就是二十兩銀子左右,這要是換在那些小戶人家,這二十兩銀子就足夠一家人正常地生活上一年的時間了!

所以說,銀子在古代可是價值超級大的貨幣了,甚至可以說,就相當於現在的支票。你見過在小飯店吃頓飯就掏支票的嗎。所以啊,在古代的尋常人家,一般是用銅板來進行日常的支付的,而那些能在桌上拍下銀子的人非富即貴。

古人吃飯爲什麼丟下銀子就可以走 店小二爲什麼也不攔着他們 第3張

並且,每當客人掏出一塊銀子時,很大可能店家是找不太開的,於是便需要用到一種特殊的測量工具——戥子了。

戥子是中國古代一種較爲常用的稱重工具,他主要是用來稱量一些非常貴重的東西,其最小單位,可以精確到釐。因此,這種工具也就成了最理想的稱量銀子的工具。

在古代時候,一般的店鋪中都是會準備有戥子,而那些買家手中,大多也都會準備一個可以裁剪銀兩的剪子或者是鑿子,在付錢的時候,就會剪下手中銀塊的一小塊,再用戥子來進行精確地稱量,銀塊小了的話,就會再多剪一點,若是銀塊大了,則是再剪走一點,這樣找不開的問題就解決了。而這也就是碎銀的來由。

有些有錢人,就會覺得這個步驟實在太麻煩,索性就把零頭不要了。直接把錢放桌子上,定然是有多無少的。

古人吃飯爲什麼丟下銀子就可以走 店小二爲什麼也不攔着他們 第4張

而一般的人,在吃完飯留下銀子就走,那是建立在他們對於飯錢的價格知曉的情況下,也就是熟客,熟客就不用考慮會少給錢的問題了。並且,由於古代碎銀等並沒有固定的價值,因此他們對於不同大小的銀子的斤兩,也是非常的熟悉,通常銀子的價值,他們只要是看一眼便能夠得知。

所以,在知道飯的價格的情況下,先吃完飯再留下銀子就可以走,而店小二看了一眼桌上的碎銀子,便可以得知他們付的錢夠不夠,倘若不夠的話必然會上前追要。而如果夠的話,就權當給自己的小費了,又何樂而不爲呢?

而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隨隨便便的就拍一塊大元寶在桌子上的,那根本就是幾乎不可能出現的事。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參考資料:《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喻世明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