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雍正身爲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 雍正的名聲爲什麼那麼差

雍正身爲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 雍正的名聲爲什麼那麼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雍正名聲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已不像早期那般精明練達,反而倦於鬥爭、疏於管理。皇太子兩次被廢,新太子人選卻遲遲未定。一代英主的隕落帶來了史上最慘烈的帝位之爭,史稱“九龍奪嫡”。最終的結果是皇四子胤禛奪得大寶,次年改年號爲雍正。

雍正身爲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 雍正的名聲爲什麼那麼差

雍正皇帝

雍正是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世人都說,他是康乾盛世真正承上啓下的奠基人,此話不假,因爲正是他的大部分新政措施才從根本上延續了清朝的國祚。萬事開頭難,在剛剛開始推行這些舉措的時候,毫無疑問又引起了各方勢力的不滿。

雍正年間以前的官員退休後是不用勞動的,此爲鄉紳特權。到了雍正改革時,無論之前做過多大的官,都需要重新勞動,不管是去田間還是去河堤。如果遇到抵制,便採取強制手段,這種過火的做法惹怒了很大一部分官紳集團。而這件政令的提出者和雍正和急先鋒田文鏡都難免受到士紳們的編排。

雍正身爲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 雍正的名聲爲什麼那麼差 第2張

雍正劇照

雍正二年,實行“火耗歸公”,此項規定將原屬於官吏自行處理的“火耗”歸政府處理,一是爲了彌補地方官府虧空,二是爲了補助地方各種經費和開銷。這本來是一項很好的措施,但是火耗收歸中央分配無異於讓官員們已經吃到嘴裏的又得吐出來,這當然得罪了既得利益者,施行初期受到了天下官紳的抵制。

康熙年間,曾經規定了一項地丁合一的徵稅制度,成爲“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意思就是徵收稅額固定,只是把原來的人頭稅改爲了地稅。然而這項措施真正開始施行是在雍正年間。這種人頭稅變爲地稅的辦法當然收到了大地主、莊園主的抵制,因爲對於他們而言,憑空多出了許多需要繳納的賦稅數目。攤丁入畝觸犯了大地主階層和富人的利益。

雍正身爲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 雍正的名聲爲什麼那麼差 第3張

雍正劇照

順治年間,清軍入關時,劃給了有功之臣大片土地,並且地權得以延續。此種現象到了雍正時期,旗人大多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雍正皇帝爲了促使旗人耕地,甚至曾親自做表率,親自下地耕種爲羣臣做示範。然而,此種倡導並未取得多大效果,反而,引來了舊貴族勢力的強烈不滿。因此,雍正皇帝的一片苦心也成爲了旗人們口中的“不循祖制”。

在取得對西北用兵的決定性勝利之後,烜赫一時的徵西大將軍年羹堯的地位卻很快的一落千丈,直至最後被賜死。其中,不免有年羹堯的狂悖乖張,奏摺中出現了目無君父之詞,然而更多的是兔死狗烹,摧毀親信的嫌疑。

雍正身爲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 雍正的名聲爲什麼那麼差 第4張

雍正劇照

而真正讓雍正皇帝的名聲受損的重大原因在於“血滴子”的傳說,雍正帝是以處於弱勢的政治力量在奪儲鬥爭中取勝。他能登上寶座,除了本人工於心計和有一套政治手腕外,還得力於他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情報組織。令人談之色變的“血滴子”,又稱“粘杆處”。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從“多羅貝勒”被晉升爲“和碩雍親王”,其時康熙衆多皇子間的角逐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裏卻謀定後動,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雍正登上皇位後,爲了鞏固專制統治,也爲了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杆處”機關。此機關成員都是內務府包衣人,屬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皇帝左右,炙手可熱。 可見“粘杆處”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務機關,實則是一個特務組織。

小說中所謂的“血滴子”大約指的就是粘杆處的這些人。他們的主要職責除了打擊政敵外,還有幫助皇帝大興文字獄,造成了很多冤假錯案。比如當時著名的呂留良案,讓民間的以訛傳訛更加折損雍正皇帝的名聲。這幫類似於特務組織的“死黨”,在民間流傳的名聲自然是很差的。

雍正身爲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 雍正的名聲爲什麼那麼差 第5張

雍正皇帝雖然是一位勵精圖治、勤於政事的皇帝,然而一方面是由於他的施政措施過於激進得罪了大部分的保守勢力,一方面是因爲在“血滴子”組織的慫恿下,大興文字獄。利益受損的官紳集團,自然會在自己的記錄中不免對其大肆貶抑,這也是雍正作爲一個有爲之君,名聲卻不那麼好的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