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御林軍就在皇帝的身邊 他們爲什麼不選擇造反

古代御林軍就在皇帝的身邊 他們爲什麼不選擇造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御林軍不造反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其實,歷史上尤其是宋代之前,御林軍叛變、政變的多如牛毛。比如唐明皇政變,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就是首先奪取了御林軍的指揮權:葛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黨掌握軍隊的韋璿、韋播、高嵩,然後宣佈:“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身高有馬鞭之長者皆殺之,立相王爲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對者,罪及三族。”羽林軍將士紛紛表示從命,史稱唐隆之變。趙匡胤也是如此:960年正月,北漢與契丹聯兵入侵,周恭帝命趙匡胤率宿衛禁軍北上迎敵。期間,趙匡胤發動政變,建立了宋朝。不過,趙匡胤自己是利用禁軍政變上臺,他後來就做了很多的防範工作。

古代御林軍就在皇帝的身邊 他們爲什麼不選擇造反

後來宋朝禁軍就出現了分權局面。本來北宋禁軍最高指揮官爲殿前司都點檢,掌握軍隊的調動權和指揮權。搞笑的是,趙匡胤自救就是後周殿前司都點檢,依靠禁軍政變成功。所以,他上臺以後,立即廢除了這個職務。隨後,北宋禁軍基本就是“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關,也是皇帝的意志執行機構,享有調兵權。當時全國任何部隊的調動,必須由樞密院負責。如果樞密院沒有批准調動,軍隊擅自移動,就屬於謀反,軍官是滿門抄斬的重罪。當年岳飛即便有着子弟兵,然而看到十二道金牌也只能奉命撤退。

古代御林軍就在皇帝的身邊 他們爲什麼不選擇造反 第2張

不過,樞密院並沒有指揮權和訓練權。全國軍隊的訓練和日常事務,主要是三衙負責。三衙也就是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司)。但三衙並沒有軍隊的調動權和指揮權。在具體作戰時候,率臣即主帥由皇帝臨時委任,而不是平時訓練士兵的軍官,以防止他們聯合叛變。而主帥才享有指揮權,卻沒有訓練權和調動權,部下又是臨時委派,大家並不是一條心,想要聯合他們造反也不可能。況且,開戰以後往往皇帝還會委派文官監軍,防止出現叛變情況。這樣一來,禁軍的三權分開,想要造反也就不可能。

古代御林軍就在皇帝的身邊 他們爲什麼不選擇造反 第3張

這種制度的優勢是軍隊比較穩定,叛變造反情況很少,而且御林軍軍官政變更是不可能。缺點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將領常換的情況下,訓練不精,效率和軍力大減。所以,宋軍戰鬥力不穩定,有的部隊很弱,有的部隊很強,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