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儒生不是喊着忠君嗎 爲何很多時候卻做出相反的選擇

古代儒生不是喊着忠君嗎 爲何很多時候卻做出相反的選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儒生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書生是受儒家忠義教育最深最重的人,他們會叛離國家嗎?還有,大家都說,書生造反,N年不成啊!實際上,書生恰恰是歷代叛離中央政權的主體!我們以北宋爲例。北宋對書生是最寬容的了,因爲趙匡胤死前留下的一句話,優待士人。說書生叛離,最成功的還是王莽。王莽不在北宋時代,我們就不多說了。我感覺,秀才落第,特別容易造反。

據說,北宋的仁宗時代,既是號稱“百年無事”的太平盛世,也是各種社會矛盾集中,並在各地發生小規極民變兵變的時期,用咱們現在的官方語言來說,就是經常發生羣體性事件。落第秀才們既然不能加入宋朝的國家機構,實現個人的“富貴”,那就免不了背叛宋王朝,以其他方式尋找並實現自己的富貴。

古代儒生不是喊着忠君嗎 爲何很多時候卻做出相反的選擇

物不平則鳴嘛,不得志則反嘛,何苦爲那個並不在乎自己的君王守志守忠呢?秀才要反,因爲直接挑戰了中國最高的道德標準——忠,所以,往往要樹立一個更好的旗號:爲天下蒼生!爲均貧富,爲等貴賤!這個旗號,早在秦朝的時候,就由農民領袖陳勝同志提出來了!秀才棄忠造反,通俗小說《水滸傳》中的王倫說得最明白。

書中寫道,王倫驀地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着杜遷來這裏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宋代並不缺乏因爲落第而叛逆宋廷的事件。這種事件分爲兩類:一類是謀逆,即自建遊民武裝,試圖與宋廷爭奪政權;第二類是落草,佔山爲王。宋代落第者叛宋的記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所謂太平盛世時代的仁宗時期。

古代儒生不是喊着忠君嗎 爲何很多時候卻做出相反的選擇 第2張

比如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落第者孔直溫反叛。孔直溫是徐州人曾經很會讀書,曾經考上舉人。如果順利的話,在官場上可以大有作爲的。然而,這一年孔直溫等“挾妖法,誘軍士爲變”,被當地人告發,被捕就誅。也就是說,幸虧中央機關發現得早,將這個背叛的讀書人及時拿下,不然的話,如果他真的領導着人馬乾起來了,說不定又會成爲場大災難!

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落第者劉邕、劉沔、胡信等反叛。這些人剛開始謀劃反叛,也讓中央機關發現了,也讓中央機關抓住了,於是,五月一起被斬殺,歷史記載:腰斬京東進士劉邑、五經劉沔、胡信於都市。告發這次背叛行動的,是淄州講書劉曉、尚書學究孫佐龍。二人因告發叛亂有功,也分別得到了重用。

古代儒生不是喊着忠君嗎 爲何很多時候卻做出相反的選擇 第3張

在宋朝,落第者背叛宋廷的另一條道路,是直接加入到與宋朝中央政府敵對的政權中去,成爲中央敵人的幫兇!這種人,就是大家常說的帶路黨或漢奸。比如熙寧(公元1068年~1077年)年間,徐百祥叛往交趾(今越南)。熙寧年間,宋朝中央政府計劃進攻最南邊的附屬國交趾。國家要打仗,本來與一個讀書人是無多大關係的,可是,這個讀書人心中的怨氣太重了。

這個讀書人,就是嶺南士人徐百祥,他心中的怨氣,來自屢考進士而不中!中央政府既然不用咱,那咱就顯點本事讓你瞧瞧!他聽到中央政府準備攻打交趾,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給交趾王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說:“大王先世本閩人,聞今交趾公卿貴人多閩人也。百祥才略不在人後,而不用於中國,願得佐大王下風。今中國欲大舉以滅交趾,兵法先聲有奪人之心,不若先舉兵入寇,百祥請爲內應。”

古代儒生不是喊着忠君嗎 爲何很多時候卻做出相反的選擇 第4張

你看看,這個讀書人,居然寫信建議交趾來個先下手爲強。交趾國王看到書信,大大的高興,舉兵入侵宋境的廣西一帶,一舉攻下欽廉、雍三個州。徐百祥並沒有急着跑到交趾那個小國家做官,他有自己的計劃,悄悄地返回宋朝境內。徐百祥有個親戚,正擔任着邕州經略安撫的職務。

他請這位親戚給中央寫了一個報告,說:交趾軍曾從邕州驅俘當地民衆數千人,在準備從廣州返回時,徐百祥曾募數十人追趕交趾軍隊,“所斬獲亦數十級,於是所略去老小因得乘間脫免者至七百餘人”。中央政府看到這樣的報告,信以爲真。唉,腐敗無能的中央政府往往就是這個樣子,咱們實在不能指望其有什麼像樣的作爲。

中央政府於是給徐百祥授官:右侍禁、欽廉白州巡檢。後來,宋朝中央政府出兵討伐交趾,交趾這種小國,終究還是經不起打,你別看他當時跳得歡,就怕秋後拉清單!宋朝中央政府這麼一打——秋後的清單拉,交趾馬上就請求投降。宋朝中央政府問他爲何好好的日子不過要跑來入侵?

古代儒生不是喊着忠君嗎 爲何很多時候卻做出相反的選擇 第5張

交趾國王坦白交代:“我本不入寇,中國人呼我耳。”於是,將徐百祥寫給交趾的書信,交給了宋朝中央政府派來的幹部郭逵同志。郭逵同志將此事轉交給廣西轉運使調查審理,徐百祥聽到情況,畏罪自殺了。看到沒,誰說書生忠義?仔細想想,有多少讀書人想方設法的爭權奪利,做權臣,甚至想要取代皇帝,絕不比武將少。

而等到天下大亂時,又有多少儒生,到處尋訪明主?這叫忠義嗎?笑話!又有多少儒生,成爲外族入侵的幫兇,做帶路黨和漢奸,傷害我們這個民族?歷史上,簡直數不勝數。所以說,一切忠臣,僅僅是因爲背叛的籌碼不夠。嘴上喊忠君,是爲了利益!背叛皇帝,更是爲了利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