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三徵噶爾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末清初,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盡,明朝滅亡。不料,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精銳的清兵擊敗李自成的部隊。隨後,順治帝遷都北京,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此時的西域地區,以蒙古準噶爾部的力量最爲強盛,尤其是在噶爾丹當上了準噶爾部的首領後,他利用天山以南伊斯蘭教的派別鬥爭,出兵征服了塔里木盆地,他在位時,準噶爾部的勢力達到了鼎盛階段。

1688年,噶爾丹率部越過阿爾泰山向東進軍,想佔領漠北的廣大地區。當時的喀爾喀各部抵擋不住準噶爾騎兵,只好奔向漠南請求清朝的康熙帝加以保護。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康熙帝派人勸說噶爾丹返回阿爾泰山以西,並退還喀爾喀故地。但噶爾丹自認爲兵力強盛,根本不把康熙的命令放在眼裏,他甚至狂妄地向康熙說:“你做南方的皇帝,我做北方的君長。”同時,噶爾丹率領10萬大軍到漠南的蒙古烏珠穆沁草原,想和康熙一較高低。

康熙帝看到噶爾丹如此猖狂,不僅已經成爲統一西域的大礙,而且已經威脅到了中原的安全,遂決定親征噶爾丹。康熙帝從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親征噶爾丹,最終,噶爾丹在兵敗後衆叛親離之下服毒自盡。

噶爾丹雖然死了,但是準噶爾汗國仍然存在着,康熙帝作爲我國古代一位文韜武略、才智非凡的帝王,爲什麼沒有乘機滅亡準噶爾汗國呢?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第2張

其實,在處理統一西域的問題上,也說明了康熙帝的過人之處。在康熙統治的前期,清朝的軍力和國力還都不很強盛,尤其是平定吳三桂叛亂,三徵噶爾丹使得清朝國庫將近空虛;同時,準噶爾部的內部情況還很複雜,此時興兵統一西域還未到最佳時機。

因此,在噶爾丹敗亡之後,康熙對準噶爾部採取了“嚴兵以待,誘至邀擊”的方針,沒有立即進軍準噶爾,而是劃定阿爾泰山以西的地區爲準噶爾部的遊牧地。

噶爾丹自盡後,其侄子策旺阿拉布坦在伊犁當上準噶爾汗後,派使者到北京請安納貢。爲了加強經濟實力,策旺阿拉布坦除了重視發展傳統的畜牧業外,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一時間,準噶爾牧地千里,牛肥馬壯,“控玄近百萬人,馬駝牛羊遍滿山”,勢力大增。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第3張

18世紀初,沙皇俄國的已經逐漸侵擾我國的西北邊疆,對此,策旺阿拉布坦對沙俄的入侵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沙俄的軍隊在幾次戰敗後北還。

1715年,由於歸屬清朝的哈密王阻截準噶爾的商隊到中原貿易,策旺阿拉布坦派兵報復,攻掠哈密。清政府一面派兵援助哈密,一面調解糾紛,但策旺阿拉布坦拒絕調解,從此與清朝關係破裂。

1717年,策旺阿拉布坦派其弟大策零敦多布率軍侵襲西藏,攻佔拉薩,並殺死拉藏汗。次年,清軍入藏,大策零敦多布戰敗退出西藏。後世史學家評論說,進攻西藏是策旺阿拉布坦一生中的重大過錯,但他發展準噶爾經濟,並保衛西域邊疆的貢獻也是不容抹煞的。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第4張

後來,策旺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承汗位。他基本上繼承了其父的政策,發展經濟,抗擊沙俄,對抗清朝。1729年,噶爾丹策零派兵擊破清軍佈置的哈密——阿爾泰山防線後,連年發兵攻擊喀爾喀蒙古,1732年,噶爾丹策零在漠北被喀爾喀部和清兵的聯軍擊敗,由此一蹶不振。

清乾隆十年(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這位強悍的首領一死,準噶爾部即陷入爭奪汗位的內部紛爭,準噶爾內部經過一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連環廝殺之後,由策旺阿拉布坦的侄孫達瓦奇在輝特部阿睦爾撒納的支持下奪得汗位。

後來這兩人又發生矛盾,當衝突公開化以後,阿睦爾撒納不是達瓦奇的對手,便率部2萬人投奔清朝,他想借刀殺人,便極力向清廷訴說達瓦奇如何殘暴,以期利用清軍來除去自己的敵人。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第5張

而此時已經達到鼎盛時期的清朝看到統一西域的時機已到,便於1755年,乾隆帝派出兩路大軍進軍西域。乾隆也看出阿睦爾撒納的本意,所以他順勢採取了以“準”攻“準”的策略,即以歸降的準噶爾軍爲主力,清朝只是給征討大軍一個“清軍”的旗號。

但就是這個“清軍”的大旗彰顯了威力,清軍前進之時,不但準噶爾人望風而附,而且受準噶爾壓迫的各族百姓也乘機擺脫其控制,前來歸順清軍,並協助清軍的作戰。

達瓦奇的統治迅速崩潰,但他不肯投降,而是退往格登山,負隅頑抗。素以勇武著稱的清軍將領阿玉錫帶領24名勇士夜登格登山,奇襲準噶爾軍,以25人收降準軍7000餘人,立下奇功。達瓦奇又翻越天山逃到烏什,被烏什伯克霍集斯擒獲,押送至北京。達瓦奇表示願意歸順,乾隆帝採取了懷柔政策,免其死罪,還封他爲親王,賜住在北京。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後 康熙爲何不趁機滅亡準噶爾汗國 第6張

新疆昭蘇縣格登山的乾隆親筆記功碑

在今天的伊犁境內的格登山上,仍能看到一座當年由乾隆帝親筆題寫的記功碑,上面有滿、漢、蒙、藏四種文字,記載着平定達瓦奇的經過。清朝通過積蓄多年的力量,將準噶爾汗國滅亡,終於統一了天山北部。

乾隆帝爲避免西域勢力再形成割據局面,在出兵之前就指示,平定準噶爾部後仍然要設立四個衛拉特汗,並內定了人選,而阿睦爾撒納僅爲四汗之一。阿睦爾撒納看到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心裏很惱火,又起兵叛亂。

乾隆得知後,又於1756年派出兩路大軍西征,阿睦爾撒納抵抗不住,逃往沙俄,後來在沙俄得痘症而死,沙俄纔將其遺骸還給清朝。

至此,“無邊草色入天青”,西域重新歸入清朝的版圖,當年康熙帝未竟的事業,由他的孫子乾隆帝來完成。

本文參考文獻:《新疆兩千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